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人工护理与肺部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人工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预防。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发率及住院时长。结果观察组对于肺部感染的相关知识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较好,对医院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而对照组患者对于知识的掌握一般。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护理病发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护理对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工气道护理 肺部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建立人工、对进行护理以及防治并发症等途径对进行管理。结果建立人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了的通畅,为抢救和复苏创造了条件。结论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时,准确的选择和及时建立人工并使其保持通畅是其中的关键。

  • 标签: 危重症患者 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术患者在气管切开后,管理经验和管理效果观察。方法对我校附院56例气管切开患者切开术后管理效果进行整体化护理。结果整体化护理措施在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中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强化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我院 104例接受气护理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52例;观察组采取强化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 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最后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强化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强化气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异物病情变化的原因,把握病情观察护理的重点,及时识别护理过程中患儿神志、呼吸、面色口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的危象,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挽回小儿的生命。

  • 标签: 小儿 重症气道异物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是为了改善患者通气,纠正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的通畅以及生命支持。 方法 急诊抢救室监护下的重症患者保持人工。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相关肺炎的发生,促进病情有效控制及康复。

  • 标签:  气道 因素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人工是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在构建人工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湿化护理,以避免各种感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一例高龄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工湿化护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护理 呼吸衰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处理的困难插管患儿1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氯胺酮组7例和七氟醚组11例,对两组的插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最终插管成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经纤支镜插管处理小儿困难,插管成功率高。

  • 标签: 纤支镜 困难气道插管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工是为保证通畅而在生理气与空气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正常时鼻腔呼吸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当人工建立时,吸人气体的湿化和加温功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来完成,若湿化不足可导致内黏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胞变性、脱落、黏膜溃疡、

  • 标签: 气道湿化方法 人工气道建立 支气管黏膜 呼吸道黏膜 吸入气体 柱状上皮
  • 简介:摘要: 为加强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管理,从湿化方法、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总结了气管切开术后湿化的护理现状,并介绍了气管切开术患者湿化的重要性。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护理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呼吸衰竭 气道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重症患者人工吸痰的护理体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的重症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50例建立人工的重症患者通过一系列吸痰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的好转,没有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相继出院。结论在建立人工的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吸痰护理工作很重要,要综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吸痰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做好吸痰后的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实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 吸痰护理
  • 简介:摘要阐述了人工湿化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湿化液的量和湿化效果的判断,认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和湿化液,保证呼吸的通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建立人工后的患者湿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管内滴入法与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对下呼吸感染的影响。方法将79例均有建立人工的病人分成两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0.45%的盐水)。实验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气管内滴入,对照组39例用传统注射器间歇气管内滴入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稀释痰液、发生刺激性咳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痰痂形成、道出血方面差异亦有显著(P<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建立人工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湿化液持续内滴入湿化呼吸,能有效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减少痰痂形成,减少道出血,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并降低了下呼吸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微量注射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