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布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0.75%布卡因0.5ml+0.005%芬太尼0.5ml,对照组0.75%布卡因1.5ml。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2时SBP、DBP和HR较T0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T1、T2、T3时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观察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t1和t3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2、t4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对照组为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布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安全性高。

  • 标签: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布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行剖宫产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以0.75%布卡因与1.19%罗哌卡因21原液1.2ml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B组以0.75%布卡因原液1.2ml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结果A组麻醉效果好、血压改变慢而且幅度小,影响循环较小。B组麻醉效果同A组,血压改变快而且幅度大,影响循环较大。结论盐酸布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在剖宫产中,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影响较小。

  • 标签: 盐酸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混合 腰硬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及布卡因复合吗啡在硬膜外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手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随机分成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3O例)、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30例)及布卡因组(C组,30例)。术后分别采取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0.2%盐酸罗哌卡因及0.125%布卡因复0.1mg/ml吗啡的配方进行PCEA镇疼痛。观察比较三组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比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B两组相比运运动阻滞评分明显增高,有下肢麻木感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0.2%盐酸罗哌卡因及0.125%布卡因复合吗啡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有相似的麻醉效应和安全性,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及盐酸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程度轻,术后活动能力恢复更快。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罗哌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PCEA
  • 简介: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小剂量布卡因腰麻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51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MT组,n=26)和对照组(n=25),分别于小剂量布卡因(6mg)腰麻实施前静注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和10ml的生理盐水。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观察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术中镇定和术后镇痛评分。结果DMT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持续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同时术中镇定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MT组术中最低MAP及最低HR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阿托品应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镇痛评分明显高于DMT组,且DMT组在恢复室观察时间较长,其他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静脉应用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延长老年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小剂量腰麻阻滞的时间,提供更完善的术后镇痛,但可能引发术中镇定过度、心动过缓。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布比卡因 前列腺切除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比重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75岁以上老人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ASAⅢ—Ⅲ级75岁以上老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术中输液按8~10ml·kg-1·h-1输入羟乙基淀粉130和复方乳化钠(12)。根据出血量、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以及心功能情况,酌情输浓缩红细胞悬液。观察各组局麻药用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辅助用药;失血量和输液量。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CSEA组感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05)血流动力学影响EA组大于CSEA组((P<0.05))不良反应EA组大于CSEA组,术后恢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比重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75岁以上老人下肢骨科手术是安全的,可推广的麻醉方式。

  • 标签: 75岁以上老人 腰-硬联合麻醉 等比重布比卡因 下肢骨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菌性皮肤病治疗采用伊曲康唑与盐酸特萘芬的有效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真菌性皮肤病患者88例,随机分设对照组(盐酸特萘芬,n=44),研究组(伊曲康唑,n=44),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真菌性皮肤病,伊曲康唑的运用,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 标签: 伊曲康唑 盐酸特比萘芬 真菌性皮肤病 机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免疫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7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检验对象并纳入研究组,另抽选7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小组并纳入常规组。采集血液样本并通过免疫浊法检验两组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结果:与常规组健康志愿者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比较,研究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显著更高(P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临床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 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指标采取免疫浊法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总共抽取120例病例展开研究,年限截止为2020.01~2021.012,均以心脑血管疾病确诊,按照不同疾病分为A组(脑梗死)、B组(急性心梗)、C组(冠心病心绞痛),各40例,另取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D组。A、B、C组在治疗前后及D组均采取免疫浊法检验D-D指标。对比各组检测结果,分析患者治疗后临床结局与D-D的关系。结果:对比各组D-D水平,治疗前后A、B、C三组均高于D组(P<0.05)。治疗后A、B、C三组中死亡者D-D水平高于生存者(P<0.05)。结论: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D指标采取免疫浊法检验显示增高显著,而检测该指标可初步评估和诊断患者病情,可借鉴推广。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免疫比浊法 血浆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单胎、足月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均进行腰麻,对照组采用10mg布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6mg布卡因+20mg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前(T1)、麻醉后3min(T2)、麻醉后10min(T3)、麻醉后15min(T4)、麻醉后30min(T5)、结束手术时(T6)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产妇T1~T6各时期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对照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96%与对照组的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瘙痒、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布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布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T1、T2以及T3的HR、SBP以及DBP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布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小,值得广泛的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引入吡柔星膀胱灌注所呈现的价值。方法:60例对象均罹患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入院行手术治疗,时段选定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首先使对照组的30例随机产生,执行经尿道电切术;另外30例被观察组一并纳入,执行经尿道电切术、吡柔星膀胱灌注联合疗法。解析术后不良反应、复发率、生命质量相关数据,以此探讨联合疗法的优势。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近1年复发率依次统计为6.67%、3.33%,相比对照组处在较低水平(P<0.05);并且患者生命质量所统计分值均在对照组水平之上(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引入吡柔星膀胱灌注能够预先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复发几率的同时促使患者回归高质量生活,具应用价值。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方法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B组用药方案为替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A组用药方案为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接近(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但两组干预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替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跟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相比,疗效接近,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老年心房颤动(AF)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使用达加群酯与替格瑞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入我院的老年AF伴UAP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划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予以达加群酯+替格瑞洛治疗,结束12个月用药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观察组结束疗程用药后的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个月,观察组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个月,观察组3项凝血功能指标(TT、APTT及P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总占(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8.33%)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用于老年AF伴UAP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 心房颤动 不稳定性心绞痛 达比加群酯 替格瑞洛
  • 简介:目的分析观察并比较替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替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ALT、ALB、PTA值相对于治疗前均有好转,替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用的观察组疗效好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疗效.结论:采用替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或者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性观察使用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联合吡柔星和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在进行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治疗时有关心脏毒副作用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当地某肿瘤医院2010年0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确诊局部进展期(即IIB-IIIB期)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分为50例治疗组和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四个疗程的动态心电图检测,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患者在心律失常、ST-T变化等心脏毒性方面发生率的检测结果,治疗组前四个疗程发生率依次为4.67%、7.41%、16.77%和30.59%,对照组前四个疗程发生率依次为4.78%、9.57%、41.64%和68.9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前两个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吡柔星和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对于心脏毒性方面的副作用要小于使用紫杉醇联合吡柔星和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由于其具有心脏毒副作用弱的特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 化疗方案 心脏毒性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与布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及时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治疗的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按就诊顺序单双分号,分别为实验组(n=31)与对照组(n=31),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布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略长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及认知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且实验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以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病例数差异较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卡因麻醉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对神经中枢系统的毒性作用相对较弱,安全性更佳。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 麻醉效果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