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选择的时机。方法在不同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机下,对9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分进行分组,可以分为正常组(51例),延迟组(40例)。结果两组患者都比治疗之前的状况好转,正常组氧合指数、PaCO2和延误组相比改善的效果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机械通气总时间、正常组平均有创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延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对有机械通气指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COPD)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有以下作用改善呼吸衰竭的症状、缩减有创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时机选择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过大的表现主要包括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低沉、态度被动、工作成就感较低等。有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普通内科护士,重症监护室护士承担的各方面压力更高。本文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过大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士 压力过大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4年6月间ICU所有进行过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动静脉置管病例的资料。结果留置导管患者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0.35%。单项插管者感染率为15.57%,显著低于2项插管同时存在者感染率2.3.00%和3项插管同时存在者感染率48.62%(X^2分别为5.70,65.85;P分别〈0.05,〈0.001)。气管插管患者在各类单项插管者中医院感染率最高,为24.66%。检出病原菌142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74.65%,革兰阳性球菌占15.49%,真菌占9.86%。结论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且留置导管种类越多,医院感染率越高;检出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

  • 标签: 导管 留置 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 侵入性操作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病情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病情监护,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病情监护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密切的病情监护和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是患者康复的基础。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急性期 病情监护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士进行调查,了解重症监护室护士生活质量的相关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与普通科室护士各50例,分析两者的资料,比较两组护士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重症监护室护士的生活质量各项目的评分显著低于普通科室护士,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精神健康状况会有所下降,需要多加锻炼,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与健康。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护士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呼吸衰竭新生患儿50例,所有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所有患儿均成功救治,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的新生患儿在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存概率,最大程度防止并发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CU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制定可行的护理措施,减少ICU患者。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采用心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型心理护理措施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观察新型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新型心理护理措施干预后ICU患者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不良心理问题,给予新型心理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ICU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加快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重症监护 心理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我院ICU病房的64例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2%,其中老年人居多;医院感染部位最多的为下呼吸道感染,易感因素中有滥用抗生素等。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病情危重程度等因素相关。应采取加强ICU病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充分的了解重症监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方法通过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和阅读书刊杂志等。结果对重症监护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与见解。结论在医疗体制大肆改革的今天提高重症监护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势在必行。

  • 标签: 重症监护人员 素质 能力 问题分析 培养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神经外科患者在监护过程中的抗感染措施和临床效果。为神经外科患者监护过程中的防治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24例,对其开颅手术后出现的较为严重的感染进行易感染原因分析,并采取抗感染药物静脉注射、鞘内注射给药结合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给药结合腰蛛网膜下腔不间断引流、全身支持治疗、护理干预等多项措施进行治疗。本次研究抗感染药物使用稳可信+美罗培南和稳可信+罗氏芬。结果神经外科患者易感染原因前三位咳嗽反射功能障碍、排痰困难、颅内留置异物、手术时侵入性操作较多。易感染部位前三位上、下呼吸道、颅内、胃肠道。本次研究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15例占62.50%,好转7例占29.17%,无效2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易感染因素和易感染部位都比较多,需要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采用抗感染药物静脉注射、鞘内注射给药结合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给药结合腰蛛网膜下腔不间断引流、全身支持治疗、护理干预等多项措施能有效治疗和预防神经外科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外科治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症神经外科 监护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方法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4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1年12月始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010年12至2011年12月(768例)患者和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666例患者)两个时间段重症监护室发生MRSA肺部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MRSA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75%,明显低于2010年12至2011年12月发生率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能及时发现MRSA感染,并降低MRSA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护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在出生到成长阶段,很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病症,甚至对其成长发育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有效消除新生儿成长发育阶段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监护管理工作开展非常必要,这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新生儿成长,保证护理过程安全实施,进一步提升儿科的医护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 管理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住院病房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的3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9例,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观察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患者转入ICU之后以及患者转出ICU之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进行焦虑测评与满意度测评;考虑到转入ICU的患者的身体状况只在患者转出ICU之前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测评,评估患者以及家属的焦虑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SAS的平均得分为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转出ICU之后对照组家属的焦虑程度较观察组明显好转。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情况。

  • 标签: 优质护理 ICU 护理质量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限制性与开放性两种输血指征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预后影响实施观察与评价。方法取2011年1月~2012年在院治疗的重症监护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参照组患者为开放性输血、治疗组患者为限制性输血,两组患者输血指征分别为Hb<100g/L、Hb<70g/L。从病死率以及预后表现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所得数据。结果在病死率方面,参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衰竭器官数目、器官功能障碍、重症感染率、心力衰竭率以及肺水肿出现率方面,治疗组患者远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指征对于重症监护病人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医护人员应在病人Hb<70g/L时向病人机体内输入红细胞;同时保持病人血红蛋白浓度保持为70~90g/L范围内,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病人 输血体征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接诊的应激性高血糖病患 68 例,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划分成 2 组,每组 34 例。研究组实行血糖控制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 2 组低血糖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 0.0% ,比对照组 11.76% 低 , 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研究组家属满意度 97.06% ,比对照组 79.41% 高,组间差异显著 ( P < 0.05 ) 。 结论:采取血糖控制护理法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应激性高血糖病患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儿及60名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家属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童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眼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9月期间我院ICU内有意识障碍或机械通气两天的病人进行调查研究,遵循JBI标准,首先进行眼部护理质量审查,随后进行循证护理措施,完成后做质量审查。结果对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措施之后,在JBI7项标准中有4条较大的提高了完成率,循证护理后病人结膜暴露、充血、角膜暴露的发生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JBI循证护理标准对ICU病人的监护效果显著,可以减少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需要进一步改善。

  • 标签: 眼部护理 循证标准 重症监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占73.58%,入住ICU时间越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几率越大。结论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护士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重点是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出ICU,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标签: ICU 下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