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1WI增强纹理参数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及重庆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患者90例。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17~76(47±14)岁,术后1年内复发46例、未复发44例。按照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采用MaZda软件于术前MR T1WI增强图像上提取胶质瘤纹理参数。在训练集中对纹理参数进行降维筛选并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分析建立预后纹理积分模型。同时在训练集中对术后1年内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纹理积分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可视化联合预测模型。观察项目:(1)分析影响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联合预测模型。(2)在验证集中,对纹理积分模型及联合预测模型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与临床净获益。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术后放化疗、纹理积分是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异柠檬酸脱氢酶-1突变、术后放化疗及纹理积分均为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OR)=6.527、0.160、0.052、6.300,95%可信区间(CI)=1.201~35.485、0.031~0.827、0.004~0.708、1.905~20.841,P=0.030、0.029、0.026、0.003]。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脑胶质瘤术后1年内复发的效能高于纹理积分模型,其训练集与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5%CI 0.86~0.99)和0.86(95%CI 0.74~0.99),灵敏度分别为0.90、0.88,特异度分别为0.83、0.79;纹理积分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预测AUC分别为0.85(95%CI 0.75~0.95)和0.82(95%CI 0.67~0.97),灵敏度分别为0.73、0.63,特异度分别为0.90、0.99。在两种模型中,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间的一致性及临床净获益均较高。结论基于术前T1WI增强图像的纹理参数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对脑胶质瘤全切术后1年内的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磁共振成像 纹理参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一般线性模型(GLM)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定位脑胶质瘤患者个体化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胶质瘤且病灶位于大脑运动功能区的38例患者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验证集(男25例、女13例,年龄24~69岁),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模型的训练集(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8岁)。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随机提取98例人类连接组计划(HCP)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特征。依据健康志愿者的rs-fMRI和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tb-fMRI)的相关性,训练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模型。观察项目:(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CC)分析比较GLM预测的激活与实际激活的相似度。(2)采用Dice系数(DC)作为模型预测效能的定量指标,比较GLM与ICA方法的预测效能。结果(1)胶质瘤患者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方法所预测的激活与实际tb-fMRI的功能激活相似度高[(89.47%(34/38)的患者CC值>0.30)]。(2)胶质瘤患者GLM预测任务态运动功能激活的效能,DC为0.34(0.27,0.42),优于ICA方法的效能DC 0.26(0.16,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8,P<0.001);GLM在肿瘤半球的预测效能优于ICA方法,DC分别为0.36(0.17,0.48)和0.34(0.0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2种方法在非肿瘤半球的预测效果均显著高于肿瘤半球(Z=-4.33、-3.59,P值均<0.001)。结论基于GLM的机器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在术前利用rs-fMRI数据预测出胶质瘤患者的tb-fMRI运动功能激活,且其预测效果好于ICA方法。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基于刺激的功能定位 机器学习 一般线性模型 独立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年视觉质量。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1例41眼,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三焦点IOL组20例20眼和单焦点IOL组21例21眼,分别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和603P单焦点IOL。术后随访1年,检测2个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远距离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距离视力(DCIVA)和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距离视力(DCNVA);采用OQAS Ⅱ检测患者点扩散函数(PSF)、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尔比率(SR),以及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QAS Ⅱ值(OV 100%、OV 20%、OV 9%)及客观散射指数(OSI);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评估患者的波前像差,包括全眼总像差(TA)、总高阶像差(tHOAs)、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总低阶像差(tLOAs)、离焦、散光,所有像差值用均方根表示;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2个组患者术眼不同调节范围内的视力,并以高于0.5 LogMAR视力绘制离焦曲线图;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以Sellman法量化分析2个组患者IOL区域内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程度;采用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对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年,三焦点IOL组患者UCIVA、UCNVA、DCIVA和DCNVA明显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OQAS Ⅱ视觉质量指标显示,三焦点IOL组患者MTF截止频率、SR、OV 100%及OSI值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组患者各波前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离焦曲线显示,单焦点IOL组组患者在-1.0、-1.5、-2.0、-2.5、-3.0、-3.5 D时(即相当于1 m、66 cm、50 cm、40 cm、33 cm、29 cm)的LogMAR视力明显高于三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焦点IOL组PCO例数多于单焦点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01)。三焦点IOL组的VF-14评分为87.99±1.09,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的81.4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1,P<0.001)。结论三焦点IOL植入术后1年患者全程视力及主观视觉质量、客观视觉质量均优于单焦点IOL。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人工晶状体,三焦点 人工晶状体,单焦点 视觉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20年12月因胃底静脉曲张伴较大自发性分流道(分流道最窄处直径5~15 mm)接受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的24例患者资料,统计并分析短期疗效(技术成功率、术后5 d再出血率、6周死亡率)、远期疗效(1年再出血率和死亡率、3年死亡率)及安全性(异位栓塞发生率)。结果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技术成功率91.7%(22/24),5 d再出血率0(0/22)。1例(4.5%)术后2 d复查门静脉系统血管CT成像显示脾静脉主干部分栓塞。22例患者中2例失访,随访时间14.9(1.0~48.6)个月,术后6周死亡率0(0/20),术后1年再出血率35.0%(7/20)。12例行胃镜随访的患者中,5例出现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加重,5例出现不同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加重。术后1年死亡率5.0%(1/20),术后3年死亡率20.0%(4/20),均与出血及异位栓塞事件无关。结论对于合并较大自发性分流道的胃底静脉曲张患者,EUS引导弹簧圈栓塞联合内镜组织胶注射治疗短期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异位栓塞发生风险,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胃静脉曲张 自发性分流道 内镜超声引导弹簧圈栓塞 内镜组织胶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癌多中心回顾性临床资料数据库中42家医院收治的6 15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病例来源情况。(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诊断情况。(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随访数据由CRGGC对各协作中心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之日或未手术患者确诊之日起,至结局事件发生或随访截至时间的总体生存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强迫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P<0.1的因素引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后退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病例来源情况:42家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35家,三级乙等医院7家;胆囊癌收治高流量医院16家,非高流量医院26家。42家医院地域分布: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东部地区22家,西部地区6家。6 159例患者地域分布:2 154例(34.973%)来自中部地区,705例(11.447%)来自东北地区,1 969例(31.969%)来自东部地区,1 331例(21.611%)来自西部地区。6 159例患者总体院均诊断与治疗数为(18.3±4.5)例/年;其中4 974例(80.760%)来源于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38.8±8.9)例/年;1 185例(19.240%)来源于非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5.7±1.9)例/年。(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6 159例患者确诊年龄为64(56,71)岁;其中男性2 247例(36.483%),确诊年龄为64(58,71)岁;女性3 912例(63.517%),确诊年龄为63(55,71)岁。性别比例为女性:男性=1.74∶1。3 886例(63.095%)患者确诊年龄为56~75岁。不同性别患者确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P<0.001)。(3)诊断情况: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 503例(40.640%),初步诊断非胆囊癌3 656例(59.360%)。未手术患者2 110例(34.259%),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00例(9.479%),初步诊断为非胆囊癌1 910例(90.521%)。手术患者4 049例(65.741%),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 303例(56.878%),初步诊断为非胆囊癌1 746例(43.122%)[术中诊断为胆囊癌774例(19.116%)、术后诊断为胆囊癌972例(24.006%)]。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前行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别为2 521例(40.932%)、2 335例(37.912%)、1 114例(18.087%),行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检测分别为3 259例(52.914%)、3 172例(51.502%)、4 016例(65.205%)。同一例患者可行多种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癌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MRI检查,初步诊断前CEA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25检测均是影响胆囊癌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癌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45、1.98,0.69,0.68,2.43,0.41,1.63,0.41,0.39,0.42,95%可信区间为1.21~1.74、1.64~2.40,0.59~0.80,0.60~0.78,2.19~2.70,0.37~0.45,1.43~1.86,0.37~0.45,0.35~0.43,0.38~0.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性别,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癌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是影响胆囊癌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癌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6、1.42,0.89,0.67,1.85,1.56,1.57,0.39,95%可信区间为1.13~1.64、1.16~1.73,0.79~0.99,0.57~0.78,1.60~2.14,1.38~1.77,1.38~1.79,0.35~0.43,P<0.05)。(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 447例(60.435%)分期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分别为85例(3.474%)、201例(8.214%)、71例(2.902%)、890例(36.371%)、382例(15.611%)、33例(1.348%)、785例(32.080%)。2 4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5.7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2.78~58.35),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46个月(95%可信区间为21.23~25.71)。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2.47,P<0.001)。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可切除性肿瘤2 988例(73.796%),不可切除性肿瘤177例(4.371%),可切除性无法评估884例(21.833%)。2 988例可切除性肿瘤患者中,根治性切除2 036例(68.139%),非根治性切除504例(16.867%),手术根治性无法评估448例(14.994%)。2 447例分期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患者中,不可切除性肿瘤53例(2.166%),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300例(12.260%),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1 441例(58.888%),无法评估653例(26.686%)。733例未手术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未手术、不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1.04,P<0.001)。(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6 159例患者中,541例(8.784%)行术后辅助化疗和晚期化疗,76例(1.234%)行放疗。1 170例进展期(Ⅲa期及以上)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26例(10.76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 044例(89.23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3,P=0.629)。658例Ⅲa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6例(10.030%),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92例(89.970%),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5,P=0.817)。512例≥Ⅲb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0例(11.71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452例(88.28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50,P=0.220)。结论我国胆囊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超过半数确诊年龄为56~75岁。初步诊断前行超声和CT检查、血清CA19-9检测是初步诊断胆囊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可改进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我国胆囊癌辅助化疗尚不规范且比例较低。

  • 标签: 胆道肿瘤 术前诊断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微调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3~77岁[(49.3±16.3)岁]。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柱采用钢板固定,后柱采用后柱拉力螺钉固定。19例术中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微调组):在后柱螺钉骨性通道内置入1枚2.5 mm克氏针,分别透视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当单一透视面上克氏针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只需在单一方向上调整,另一方向调整的矢量为0;当2个透视面上克氏针均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计算出2个方向的不良矢量和后再进行微调。23例术中未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非微调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根据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患髋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71个月[(35.7±8.5)个月]。通道微调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为(5.1±1.5)min,术中出血量为(798.8±83.9)ml,导针调整次数为(1.8±0.5)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2.4±3.2)周,显著短于或少于通道非微调组的(39.8±12.0)min、(1 119.3±172.0)ml、(5.6±1.6)次、(15.6±4.2)周(P<0.05或0.01)。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与术后6个月患髋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症状;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通道微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19),通道非微调组为30(7/23)(P>0.05)。结论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的微调,能够迅速地将螺钉置入骨性通道内,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并加快骨折愈合。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矢量和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雌激素受体β(ERβ)的Rsa I(rs1256049)和Alu I(rs49869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关于ERβ与NOA的相关文献,其中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国内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利用STATA 12.0软件计算优势比及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其相关性,并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702例,对照组1 323例。对于Rsa I(rs1256049)基因位点,G vs. A(OR=0.580,95%CI:0.380~0.900)、GG vs. AG+AA(OR=0.560,95%CI:0.360~0.860)、GG vs. AG(OR=0.569,95%CI:0.374~0.894)三种模型结果均与NO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提示G等位基因是NOA的保护性因素,A等位基因可增加NOA风险,GG和GA基因型可降低NOA的风险。Alu I(rs4986938)基因多态性与NOA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Rsa I(rs1256049)基因位点多态性与NOA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A等位基因可增加NOA风险,而Alu I(rs4986938)基因位点多态性与NOA无相关性。

  • 标签: 无精子症 雌激素受体β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照射猪室间隔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小型猪,雄性,39~49 kg,6月龄,5头,其中2头用于25 Gy照射(25 Gy剂量组),3头用于40 Gy照射(40 Gy剂量组)。CT三维影像重建指导勾画靶区,采用SBRT进行靶区照射。实验猪照射前、后行血生化、彩色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照射后6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制作心肌病理切片,观察靶区及非靶区心肌的形态学(HE染色)及纤维化情况(Masson染色)。结果5头猪均顺利完成靶区照射并存活至照射后6个月。照射后1 d,猪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较基线明显升高,照射后1周又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基线水平(P均<0.05);照射后1 d,猪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亦较基线明显升高(P<0.05),照射后1周则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照射前、照射后1 d和1周,40 Gy剂量组猪血清NT-proBNP分别为(249±78)、(594±37)和(234±46)pg/ml,cTnT分别为(14±7)、(240±40)和(46± 34)pg/ml;25 Gy剂量组猪血清NT-proBNP分别为(184±20)、(451±49)和(209±36)pg/ml,cTnT分别为(9±1)、(176±29)和(89±27)pg/ml,40 Gy剂量组有高于25 Gy剂量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照射前、照射后1周及6个月,猪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扩大(P>0.05)。照射后6个月猪的室间隔厚度较照射前有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0.24)mm比(9.82±8.00)mm,P>0.05]。同时,随访过程中左心室流出道流速未见明显变化,各瓣膜活动良好,未见明显反流,也未见明显的室壁运动障碍、心包积液等。照射前,照射后即刻、1周和6个月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照射后6个月HE染色发现40 Gy剂量组和25 Gy剂量组猪的放射治疗照射靶区心肌均出现坏死,40 Gy剂量组室间隔组织坏死更为明显。两组合并分析发现,照射靶区坏死区域面积占整个室间隔面积的(26±9)%,高于非照射靶区(0)(P<0.05)。两组靶区外心肌组织均未出现损伤和坏死。Masson染色结果示靶区纤维化面积分数高于非靶区[(12.6±5.3)%比(2.5±0.8)%,P<0.05]。结论SBRT照射猪心脏室间隔安全、可行。

  • 标签: 室间隔 可行性研究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HL1在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前脂肪细胞系3T3-L1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CHL1过表达组,分别转染空载体和CHL1过表达载体,随后通过胰岛素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再通过高糖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消耗实验检测成熟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效应。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CHL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 mRNA表达水平。然后,选取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24只,体重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饲料组(常规组)、高脂饲料组(高脂组)、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和CHL1过表达+高脂组,每组6只。通过高脂饲料饲喂小鼠构建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慢病毒过表达CHL1。各组小鼠饲养4个月后称重,然后处死收集附睾白色脂肪并称重,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CHL1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CHL1、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细胞实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中CHL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葡萄糖消耗实验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葡萄糖剩余量低于对照组(P<0.05);RT-qPCR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Western blot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GLUT4和p-AKT/AKT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2)动物实验结果:饲养4个月后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体重和附睾白色脂肪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均<0.01),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均低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均<0.01);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大于常规组,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小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均<0.01);RT-qPCR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IL-6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均<0.01),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均低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CHL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以常规组的表达量为1,高脂组、过表达对照+高脂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344、0.427),CHL1过表达+高脂组(表达量1.465)则高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RT-qPCR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CHL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均<0.01),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高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0.01)。结论CHL1可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细胞和小鼠模型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激活和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特征。方法对5例HTT的临床、超声和细针穿刺细胞学形态进行观察,其中1例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5~48岁。细针穿刺细胞涂片中可见肿瘤细胞呈放射状、梁状或巢状结构,肿瘤细胞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混杂。部分细胞胞质呈丝状,偶见黄色小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可见多量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1例细胞蜡块显示肿瘤细胞呈梁状结构,与玻璃样物质混合,细胞特征与涂片类似。Ki-67(MIB-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呈特征性的膜质着色。2例使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均未发现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HTT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细胞形态与其他甲状腺肿瘤有重叠,在细针穿刺细胞病理诊断中非常容易被误诊。正确诊断的关键在于提高对该肿瘤的细胞病理形态的认识,制备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予以重点强调的问题。其中,为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管理者需要重点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以及痛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贯彻与处理。其中,党务管理作为助推国有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管理与创新升级,基本上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高质量管理效能。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党务管理优势以及发展现状,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管理中党务管理痛点以及创新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新时期 国有企业 党务管理 工作方法 创新优化
  • 简介:【摘要】抗SSA抗体是自身免疫性抗体的重要成员之一,SSA抗原广泛分布在多种组织,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国内外研究进一步了解抗SSA抗体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SSA抗体
  • 简介:摘要:大数据时代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孕育出来的最新产物,大数据的问世对社会中的各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审计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以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与传统审计在产生背景、审计成果的应用和参与程度的比较作为分析基础,以大数据给审计行业带来的挑战为分析前提,从而提出了如何应对大数据环境下挑战的建议。希望本文能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发展有所帮助。

  • 标签: 大数据 审计 挑战 对策
  • 简介:摘要:建设一套基于RPA的生产指挥报表辅助工具,实现业务报表自动下载机器人、生产指挥中心日报生成机器人,工具通过模拟人员登录停电管理,资产管理、视频监控、风险管控、计量系统,电压监测等业务系统,进行业务报表下载,并将报表数据导入工具,由工具计算后,自动生成生产指挥中心日报、周报,以此实现信息汇集、过程管控、预警研判、协调指挥功能,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夯实基础,并降低指挥中心人员的工作强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检测是一项相对系统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因此,有必要掌握各个环节的操作水平,确保检测质量始终处于理想状态。对建设项目的检查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检查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处于良好状态,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安全。然而,整个检查工作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对策来应对。本文接下来将对此进行分析。

  • 标签: 建筑工程 质量检测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工业生产与发展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可能面临着过度开采、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煤矿采掘行业需要创新采掘工艺与方法,减少资源浪费。

  • 标签: 煤矿采掘 工艺方法 创新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迅猛发展,虚拟制造技术同样也不例外,在现代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对其越来越关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虚拟制造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对虚拟制造相关处理技术和其在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机械工程 设计领域 虚拟制造技术 运用
  • 简介:摘要:现代科技进步、电主轴电机检测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在电主轴电机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加强电主轴电机制造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必须做好电主轴电机检测工作,保证电主轴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努力探索探测技术和设备在电主轴电机制造中的实际应用是有益的。

  • 标签: 电主轴电机制造检测 实际应用 制造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