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用Ni-Ti器械ProTaper预备前牙和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方法选取患急性牙髓炎患者的前牙弯曲根管治疗患者68例,年龄16~65岁,患牙68颗,68个根管;磨牙根管治疗患者82例,年龄17~69岁,患牙82颗,162个根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前牙和磨牙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冠向下技术进行根管预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根管预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差别,磨牙实验组根管预备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前牙组。结论ProTaper机用Ni-Ti器械在磨牙的弯曲根管预备中效果较前牙差。

  • 标签: Ni-Ti器械 根管预备 弯曲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26例于2019年1月至6月初次来我院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分配法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开展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12.70;P<0.05);研究组患者痰涂片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5.23%、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1%、65.07%,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22.22、χ2=20.5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应用中效果显著,痰涂片转阴率更高,有助于病灶吸收,有效减少化学药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中西结合治疗 继发性肺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26例于2019年1月至6月初次来我院治疗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开展研究,利用随机分配法均匀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开展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痰涂片转阴率和肺部病灶吸收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0%,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12.70;P<0.05);研究组患者痰涂片转阴率、肺部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5.23%、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1%、65.07%,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22.22、χ2=20.58;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应用中效果显著,痰涂片转阴率更高,有助于病灶吸收,有效减少化学药物对自身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 标签: 中西结合治疗 继发性肺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氨氯地平联合他汀类药物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划分4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至对照组(共20例,给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与观察组(共20例,给予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并对比组间数据。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前者,呈P<0.05。结论:将氨氯地平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利于发挥两者各自存在的优势性,以达到协同作用,进一步巩固临床有效性。

  • 标签: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钙 临床总有效率 联合用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小儿锁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2小儿锁骨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分别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愈合情况以及锁骨外观显著优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 接骨板内固定术 小儿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红外脐贴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收治的100例的单纯性肥胖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饮食、运动干预,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远红外脐贴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通过远红外脐贴疗法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红外脐贴疗法 单纯性肥胖症 临床症状积分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盲穿刺两种硬膜外阻滞方法在产科麻醉中的成功率。方法 研究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盲穿刺组,每组各25人。收集并分析两组在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穿刺尝试次数、穿刺时间、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数据。结果 超声引导组的阻滞成功率为92%,显著高于盲穿刺组的76%(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尝试次数为1.2±0.4次,盲穿刺组为2.1±0.8次(P<0.01)。穿刺时间在超声引导组平均为4.5±1.2分钟,而盲穿刺组为8.3±2.5分钟(P<0.001)。镇痛效果方面,超声引导组的疼痛评分低于盲穿刺组(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超声引导硬膜外阻滞在产科麻醉中相比传统盲穿刺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好的镇痛效果,研究结果有望为产科麻醉中硬膜外阻滞技术的选择提供更加坚实的证据基础。

  • 标签: 超声引导 盲穿刺 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有10例失访,故最终试验组70例、对照组60例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χ2=8.320,P=0.004)和室性期前收缩的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χ2=5.333,P=0.014)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更优。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症状,但其症状轻微,均能自行缓解。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维地洛 高血压 糖尿病 心律失常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维生素A(VitA)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VitA防治早产儿(胎龄<37周)BPD的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0月1日,同时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进行检索。主要结局指标为BPD发生率和出院前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住院,吸氧,机械通气时间,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使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RCT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英文RCT1170例早产儿,给药方式5篇为肌肉注射,1篇为胃管给药。6篇均描述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均提及分配隐藏,均无结局数据缺失和选择性报告结果,5篇采用双盲法。Meta分析结果显示,VitA组较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BPD发生率[RR=0.84,95%CI:0.75~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RR=1.04,95%CI:0.8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ROP、PDA、IVH、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和不良反应(败血症、呕吐、抽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生后补充VitA可降低BPD发生率。

  • 标签: 维生素A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实验
  • 简介:摘要系统评价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LSG)与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LRYGB)两种术式对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通过Pubmed、Embase、Springerlink、万方和CNKI数据库检索LSG与LRYGB两种术式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4月。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术式对术后患者体重指数、额外体重丢失、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G与LRYGB作为外科治疗肥胖的两种常用术式,两者在术后体重、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相当,提示LSG可作为外科治疗肥胖的主要术式之一。

  • 标签: 肥胖 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 腹腔镜Roux-en-Y胃肠短路术 随机对照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治疗囊内移位性的股骨颈骨折,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缺点,对这些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对81例移位性术前可活动并生活独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75岁。结果采用Oxford髋关节评分来评价,并对最近的X线片作评估。结果:平均随访3年,半髋关节置换组平均行走距离为1.17英里(1.9km),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行走距离为2.23英里(3.6km);半髋关节置换组平均Oxford髋关节评分为22.3分,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Oxford髋关节评分为18.8分。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较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行走距离较远(p=O.039),Oxford髋关节评分较低(较好)(p=O.033)。32例生存的半髋关节置换患者中,有20例在最后随访时X线片上出现髋臼磨损表现。半髋关节置换组没有出现髋关节脱位,而全髋关节置换组发生3例脱位。在半髋关节置换组,2例翻修改行全髋关节置换,3例出现髋臼严重磨损须翻修。在全髋关节置换组,1例由于股骨假体下沉而作翻修。结论:在该前瞻性随机研究中,对在术前可活动并生活独立的囊内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较半髋关节置换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结果和更少的并发症。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随机对照试验 骨折患者 置换治疗 移位性
  • 简介: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一般建议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大多数术者是将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fatpad,IPFP)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然而患者术后膝前痛常有发生。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是否保留IPFP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对髌韧带长度影响方面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较少。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髌下脂肪垫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手术视野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前对于直接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的资料很少。OstermanH等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临床上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持续6—12周而无绝对手术指征)随机分到微创组和非手术治疗组。50例患者(89%)有2年有效随访。结果:两组在腿痛或下腰痛程度、主观无力、或随访2年中的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而椎间盘摘除术似乎有更高的复发率,但是在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摘除术更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微创摘除术只在由于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短期优势。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可能是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这个推测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组 微创性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