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PSP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PSP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分析其临床、病理结果以及CT平扫、增强扫描的表现和征象。结果实性结节13例(72.22%),团块1例(5.56%),磨玻璃结节4例(22.22%);边界光滑14例(77.78%),4例(22.22%)患者有明显钙化密度影;CT平扫有晕征7例(38.89%),空气新月征1例(5.56%);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或中度强化13例(92.86%)。结论PSP病灶CT影像特征明显,可通过分析其表现和征象进行综合诊断。

  • 标签: CT平扫 增强扫描 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对3例鼻腔恶性黑色素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分析3例鼻腔黑色素的临床病理资料,标本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化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组织形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的上皮样细胞、短梭形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以HMB43、S-100阳性为特点。结论发生于鼻腔的恶性黑色素较为少见,病理诊断应结合临床、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 标签: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椎多发骨髓的X线、CT改变,分析期特征性的表现。方法选择脊椎多发性骨髓有X线、CT检查记录者。结果脊椎多发性骨髓出现骨质疏松、虫蚀状或穿凿状骨质破坏。结论典型骨质破坏结合临床能够做出诊断。

  • 标签: 骨髓瘤 X线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相邻组织结构,与对照组脂肪肉瘤、纤维肉瘤各16例相应CT征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与脂肪肉瘤两者影像学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与纤维肉瘤两者CT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边缘、密度、囊变、坏死等征象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起源及相关治疗。方法分析6例脉络膜黑色素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脉络膜黑色素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视野缺损,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病理以梭型细胞型为主。结论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脉络膜黑色素瘤 误诊 病理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早期显微手术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共收治有43颅内动脉破裂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选取其临床资料,分析43例动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继而探讨早期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继而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结果43例患者经治疗后,共有40例存活,死亡率为6.9%,其中40个颈成功夹闭,余下3个被成功包裹,术中有5例动脉破裂。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在确诊后立即执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夹闭颈,减少动脉再次破裂出血,降低致死率与致残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早期显微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影像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窦,1例位于左侧海绵窦,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3例病灶手术切除。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神经源性肿瘤、垂体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CT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釉细胞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颌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术后复发的特点。研究与颌骨成釉细胞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途径)对于阐明其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目前发现基质蛋白酶-2等在成釉细胞的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有关成釉细胞增殖、凋亡及其侵袭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信号通路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腹主动脉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8例老年腹主动脉患者按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系统方法进行护理,并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18例腹主动脉患者全部治愈,经术后3个月-2年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围手术期的周密细致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的临床疗效,以提高对嗜铬细胞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5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后腹腔镜手术组30例,开放手术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日、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且对术中血压波动控制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肾上腺 嗜铬细胞瘤 后腹腔镜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表现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体检中对诊断卵巢畸胎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体检中发现53例疑似卵巢囊性畸胎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对其随访,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来询证超声诊断卵巢囊性畸胎的方法。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53例病例均为卵巢囊性畸胎,声像图表现为囊性包块型9例、实性包块型3例、囊实混合包块型41例;证实超声诊断卵巢畸胎敏感度高。结论卵巢囊性畸胎在超声上有着特异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都有很高的价值,加上价廉,简便易行,可作为常规体检中筛查卵巢畸胎首选检查方法。为疑似病患者提供早期、客观的影像资料,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体检 超声诊断 卵巢囊性畸胎瘤 手术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1例经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术后视野、视力恢复26例,月经恢复6例,术后暂时性尿崩症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住院时间最短7d,最长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经鼻蝶窦入路治疗垂体创伤小,取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病死率低。

  • 标签: 垂体瘤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CT表现。结果CT显示3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呈边界清楚,含脂肪肿块,全部或部分局限在肾实质。其中单侧17例和双侧18例。肿瘤直径0.5~23cm。CT诊断率100%(35/35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并清楚显示肿瘤的脂肪、血管和平滑肌成分以及其形态、大小、数目、扩展范围和邻近结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标签: 肾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的近期疗效。方法66例行全脑放疗或高压氧联合全脑放疗的脑转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KPS评分,治疗结束一个月复查头颅CT或MR评价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BO组有28例缓解,与单放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HBO组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明显优于单放组;同时治疗后1月行影像学检查评价,HBO全脑放疗组近期有效率86.6%;单放组近期有效率61.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压氧配合全脑放疗能提高全脑放疗疗效,减轻神经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转移瘤 高压氧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术后随访探究颅内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5例颅内动脉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内介入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观察远期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45例患者栓塞成功率为97.78%,术中并发症发生率8.89%;随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者正常生活80%,死亡率4.44%。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效果明显,复发率低,预后与栓塞程度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血管内栓塞的38例颅内动脉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5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治疗 弹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