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淋巴的临床症状以及内镜下的表现,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之间接收的30例胃肠道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临床症状为腹痛的患者有22例、餐后出现腹胀的患者有11例、黑便的患者有5例、腹部出现包块的患者有6例、体重出现严重下降的患者有8例、出现消瘦情况的患者有9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的患者有6例。对患者的胃淋巴做CT检查,结果显示分弥漫浸润9例,节段5例,息肉4例;肠道淋巴的CT结果显示壁内浸润5例,多发结节4例,肠系膜受累伴腔外肿块3例。有19例患者的胃淋巴来源于B细胞,有11例来源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1例肠道淋巴中,B细胞来源7例,T细胞来源4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的临床特征并不明显,容易与胃肠癌、胃溃疡等疾病混淆,因此,在进行内镜检查时,要进行多部位的检查,采集样本时要进行深挖,取较大块的样本。

  • 标签: 胃肠道淋巴瘤 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状血管的临床特点和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11年01月收治的1例海绵状血管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辅助检查及术后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及讨论。结果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患者以运动、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延髓部可见混杂的短T1长T2信号,大小约1.2cm×1.5cm×1.6cm,颅脑SWI呈等、低信号,经手术治疗后运动、感觉障碍及共济失调得到改善。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显微外科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干 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显微手术的配合方法,并且总结相关经验。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年所收治的患颅内动脉患者87例进行手术治疗,展开配合探讨。结果87例患者的手术经过都非常顺利,成功的夹闭了患者的动脉。结论相关的配合护士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准备以及掌握好手术的步骤,这样才能够保证手术能够顺利、成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手术方法显微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确诊的神经节细胞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效果。结果10例是无临床症状的影像学偶然发现病例;1例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手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1例,肾上腺腺瘤或无功能腺瘤10例。术前无1例明确诊断为神经节细胞,11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综合各项影响学检查对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理检查是最终的确诊依据;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对胶质患者的外科诊断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病程多缓慢,但也可以有急性颅内压增高或脑卒中的表现,急性发病,肿瘤内出血可有发作性突然颅内压增高表现。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大脑、小脑或脑干病灶征象。逐渐发展的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盘水肿与视力减退,有时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癫痫。颅骨X线平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或有肿瘤钙化影,局部有颅骨变薄、破坏或增生。幕上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中线波移位。CT、MRI脑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并多可作出定性诊断。经病理检查确诊。

  • 标签: 胶质瘤 外科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脏神经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诊治的1例肾脏神经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分析肾脏神经鞘的诊断和治疗特点。结果该患者充分术前准备后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神经鞘,随访未发现复发。结论肾脏神经鞘罕见,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膜后神经鞘瘤 肾肿瘤 施旺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结果根据改良GOS预后进行评分。优良则为22例,较好为4例,重度残疾为8例,死亡2例。在术后6~24个月,对10例患者进行复查,颈部残留少量造影剂充盈患者为2例。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如果患者的自身条件允许,一般是采用介入治疗。然而对于此部位的宽颈动脉,要尽量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动脉 分叉部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囊性脑膜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了60例囊性脑膜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收治的所有患者都施行手术治疗后,肿瘤、囊壁全切除的患者有56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有4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死亡病例。在60例囊性脑膜患者手术中的观察结果显示无色透明的有4例,暗红色有6例,棕褐色有10例,囊液淡黄色有40例;周型有15例,多囊性有7例,内型有38例。在对患者的手术结束后的病理观察的结果显示囊性脑膜手术后有5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86.6%;有6例患者手术后症状改善,显效率为10%。在对收治的患者实施出院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患者复发的迹象。结论此次研究采用手术治疗囊性脑膜的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大脑功能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结果值得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借鉴。

  • 标签: 囊性脑膜瘤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和CT诊断方法在骨转移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72例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放射诊断)和对照组(CT诊断)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经X线检查,检出骨质破坏19例,检出率为52.78%,其中包括溶骨型14例、成骨型3例和混合型2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经CT诊断,检出骨质破坏30例,检出率为83.33%,其中包括溶骨型23例、成骨型5例和混合型2例。与放射诊断相比,CT诊断对于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100%>50%)、特异度(93.75%>53.13%)以及准确性(97.22%>52.78%)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性相对更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转移瘤 放射诊断 CT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恶性淋巴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0例胃原发性淋巴中单个较大的不规则充盈缺损9例,其中7例形成“牛眼”征;6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卵石样充盈缺损;3例形成单个巨大溃疡,1例表现为典型的“半月综合征”;多个大小不等浅淡龛影2例;7例胃腔变形,胃壁柔软,蠕动减弱。4例胃原发性淋巴进行CT扫描,3例弥漫性胃壁增厚,1例腔内不规则形肿块,3例胃周脂肪间隙欠清晰。病理组织学结果19例非何杰金淋巴其中16例B细胞性,3例T细胞性;1例何杰金淋巴。结论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是胃原发性淋巴定性诊断主要的检查方法,CT扫描是有效的补充。

  • 标签: 胃肠道 原发性淋巴瘤 气钡双重造影 CTRadiologic diagnosis of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少枝胶质细胞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依据临床表现和CT、MRI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少枝胶质细胞主要应与颅内易出现钙化的病灶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原则同星形细胞,应尽可能多切除肿瘤,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有人报告肿瘤切除愈彻底,手术死亡率愈低。

  • 标签: 少枝胶质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我科收治的2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通过临床分析其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表现与垂体组织破坏和肿瘤卒中后压迫垂体周围结构及其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眼肌麻痹及意识障碍等。内分泌学检查约2/3病人有部分或全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检查均为垂体大腺瘤。部分病人有空泡蝶鞍。结论垂体腺瘤卒中可使部分分泌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缓解,起到自然治愈的功效。及时有效地外科干预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

  • 标签: 垂体瘤 卒中 临床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报道2例背部弹力纤维并复习文献,简要分析其特点。背部弹性纤维是一种良性软组织肿瘤,93%发生于肩胛下方,反复微创伤可能是其病因,大多数患者无自觉不适,或仅表现为肩部疼痛。CT或MRI可明确诊断,但病理检查是必需的,肿块较大、临床症状明显及肿块性质不明确的患者,可予以肿块边缘切除,预后良好。术区血肿形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细针穿刺抽液可治愈。

  • 标签: 弹性纤维瘤 胸壁肿瘤 软组织肿瘤
  • 简介:摘要淋巴管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目的讨论颈部囊状淋巴管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对于较小局限的淋巴管,不影响功能又无碍美观者,可不予治疗;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淋巴管,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手术切除虽然仍为淋巴管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不主张毫无指征的对任何类型的淋巴管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