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断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例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分析和归纳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患者女性,21岁,在我院全麻下行纵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中后纵隔"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2年,患者再次因"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在全麻下行左后纵隔占位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术后疼痛短暂缓解,3个月后因局部疼痛,行胸部CT提示再次复发,肿瘤生长速度较前明显加快,遂给予放射治疗,纵隔肿块直线加速器适形照射DT54Gy/28fx/46d,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稳定,患者带瘤生存。结论: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血管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手术控制不好的少数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 标签: 肌纤维母细胞瘤 纵膈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探讨与纵隔其他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其强化特点。结果:本组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内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其中4例均位于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中线旁偏一侧生长,1例位于右心缘旁,2例位于主肺动脉窗;7例病变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病变边缘清晰光整,2例边缘略呈浅分叶状改变;5例病变部分与邻近肺野相邻、瘤肺界面光整;7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病变中央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点状钙化影;7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70±13)HU,4例中央裂隙状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2例病变边缘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可见强化包膜影。影像学表现为类似胸腺肿瘤4例,类似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2例,其他1例。结论: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病变内少见钙化及无强化的裂隙状低密度影,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纵隔型肺癌患者60例展开研究,患者分别实行CT及MRI诊断,观察诊断效果。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纵隔型肺癌所进行的诊断中,CT及MRI都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并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互补性,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及MRI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及MRI在纵膈型肺癌中的诊断效果极其临床表现展开分析。方法 将我院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34例纵膈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及MRI检查,对检出率以及两种影像学图像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纵膈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效果。结果 MRI的检出率要略于CT检出率,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的检出率能达到100%。(P<0.05)结论 CT与MRI在纵膈型肺癌中的联合诊断检出率要远远高于任一单一检查方式下的检出率,相比之下,MRI检查效果要优于CT检查。

  • 标签: 临床诊断效果 MRI CT 纵膈型肺癌 临床表现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CT影像对于纵隔畸胎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诊断的43例纵隔畸胎类肿瘤患者。对其进行CT影像诊断,对比于病理诊断,判断CT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的肿瘤大小、病变位置、生长方向、肿瘤性质、并发疾病对比于病理诊断未见差异(P>0.05)。以病理诊断为基础,CT诊断的准确率为93.02%,敏感度为97.44%,特异度为50.00%。CT影像可见囊性畸胎瘤呈现类圆形,以单囊型多见,囊内含有脂肪和钙化表现,囊壁显示清晰,光滑且完整,增强扫描后呈轻微强化,扫描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实性畸胎瘤呈现类圆形,肿瘤呈混合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轻中度强化,边缘模糊,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结论:CT诊断纵隔畸胎类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可以明确肿瘤大小和部位,有效判断肿瘤性质和合并症情况,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该类疾病的常规诊断技术。

  • 标签: CT影像 纵隔畸胎类肿瘤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MRI)使用到纵隔型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县医共体近两年内接诊的疑似纵隔型肺癌患者142例,皆实施CT和MRI诊断,将其检查结果作为研究标准,并对确诊率进行对比。结果:综合数据对比后得出,MRI配合CT检查对鳞癌等诊断正确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纵隔型肺癌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及MRI诊断纵隔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8月到2020年10月接受的纵隔型肺癌患者共17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CT诊断方式,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各项诊断指标的数据对比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纵隔肿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综合肿瘤患者,共计84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引流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纵隔肿瘤的患者,综合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 纵隔肿瘤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纵隔肿瘤治疗中电视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共70例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诊断为纵隔肿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内各35例患者。按照不同的小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电视胸腔镜联合人工气胸手术进行治疗,通过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情况各项指标、两项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结果:对最终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各项手术观察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和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以及术后1d、2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人工气胸手术 纵隔肿瘤
  • 简介:本组13例眼周瘢痕切除创面全部采用皮片移植,  采取挛缩瘢痕切除、畸形整复和创面移植大张自体皮肤,颈前烧伤瘢痕挛缩畸形临床上常见

  • 标签: 例烧伤 挛缩畸形 烧伤瘢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24例Ebstein畸形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5月24例Ebstein畸形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Danielson水平折叠法矫治畸形17例,其中同时行瓣环成形12例,瓣交界成形5例,瓣叶修补4例;采用Carpentier纵行折叠5例,均同时行瓣环成形:1例采用解剖矫治;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合并畸形同期处理。结果全组无死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和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无因三尖瓣病变再次手术者。随访2—81个月,心功能I级15例,Ⅱ级7例,2例恢复稍差,心功能Ⅱ~Ⅲ级。结论Ebstein畸形应尽早外科矫治,外科治疗应根据每例患者瓣膜和心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术式.恰当的瓣膜成形或瓣膜置换可以取得较好的中、远期效果。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三尖瓣 心排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复拇指畸形患者39例,手术方法及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结果经治疗手术矫治后优20例,良13例,差6例,术后随访0.5~2年,拇指外形满意,骨轴线正常,发育良好,屈伸、外展、对掌功能良好。结论术中正确处理切除赘生拇指,保留近似正常的存留拇指。

  • 标签: 复拇指畸形 手术治疗
  • 简介:四种变异畸形的个例报导付乙,袁琼加成都体育学院一、梨状肌缺如:中年男尸。局解中发现右侧梨状肌缺如,仅有臀中肌在梨状肌的位置。坐骨N穿臀中肌后部中份纤维出骨盆。臀上A.V.N点距骶后正中线6.9cm,距髂嵴上缘垂直线5.8cm。坐骨结节内侧缘距大转子外...

  • 标签: 梨状肌缺如 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合干 肱二头肌多头 Guo形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畸形合并妊娠的孕期监护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4例脊柱畸形合并妊娠孕妇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突发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3例孕妇母婴平安。结论脊柱畸形合并妊娠少见,并发症多,但是通过妊娠期多方面的健康宣教及监护和护理,可以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 标签: 脊柱畸形 妊娠 孕期监护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5例冠状动脉畸形患者中冠状动脉瘘11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例。合并风湿性心瓣膜病1例,法洛四联症1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6例,其中5例行孤立瘘支动脉结扎术,1例行冠状动脉切线缝扎术;体外循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手术4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切开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1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异常起源于左肺动脉行回旋支左肺动脉开口处结扎术1例,左锁骨下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吻合、肺动脉端开口处结扎术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移植术2例,合并的心脏疾病均同时纠治。结果1例因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余14例术后心悸、胸闷、心脏杂音消失,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畸形一旦确诊,应及时采用适宜的矫治技术治疗。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吻合术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400例产妇,均进行产前超声做胎儿畸形情况诊断,分析诊断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以及与最终结果的吻合率情况。结果超声诊断结果中畸形发生率情况上,骨骼系统畸形率为0.75%,心血管系统畸形率为1.25%,呼吸系统畸形率为0.25%,神经系统畸形率为1%,消化系统畸形率为0.5%,生殖泌尿系统畸形率为0.75%,其他系统畸形率为0.5%;最终引产与分娩后胎儿畸形发生率情况中,骨骼系统畸形率为0.75%,心血管系统畸形率为1.25%,呼吸系统畸形率为0.25%,神经系统畸形率为1%,消化系统畸形率为0.5%,生殖泌尿系统畸形率为1.25%,其他系统畸形率为1.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方面,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与最终情况较为接近,具有较大的诊断参考价值。

  • 标签: 产前 超声 胎儿畸形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8-2011年应用锁定钢板治疗28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0个月。28例均复位满意,2例骨延迟愈合,余26例骨性愈合,27功能恢复均好,1例关节活动较差,按马元璋1评价标准,本组优2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临床疗效好,手术简便,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 内固定 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