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贝朗正压接头对中心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应用中心静脉输液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贝朗正压接头,对照组采用外接肝素帽,观察两组输液效果。结果使用贝朗正压接头的试验组与使用肝素帽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回血率、堵率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贝朗正压接头的中心静脉发生回血率和堵率明显降低。

  • 标签: 正压接头 中心静脉置管 肝素帽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02-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ICU护理中使用中心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对象是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ICU患者,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1例,一般护理干预用于常规组,中心静脉针对护理用于实验组,对两组临床护理情况实施比对。结果实验组ICU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常规组数值,P<0.05,数据指标之间展现对比分析意义。结论将中心静脉使用在ICU患者中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PICC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PICC患者换药时采用不沾汗毛式的揭开贴膜,Ω式固定连接器、贝朗正压接头,丝袜固定敷料等细微的舒适护理。结果减轻患者带的痛苦,减轻患者对敷贴的过敏症状,减少敷贴的卷边及滑脱,减少了穿刺点的渗血、渗液,减少了PICC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后的舒适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PICC 换药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患者运用泪道逆行术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到眼科进行诊治的18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际组,每组均为9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泪道探通术治疗方法,实际组患者运用山东福瑞达生产的鼻泪管支架新型材料制成导管来实行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泪道逆行术治疗,术后进行冲洗,通畅后在放置导管1-7个月后行拔操作,术后进行半年-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泪道冲洗的情况。结果实际组所选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过程中未见有并发症出现,这种方法的治愈率为86.4%,有效率达到98.3%。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足50%。结论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泪道逆行对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小,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适应,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泪道逆行置管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成立PICC治疗小组,严格准入制度,对PICC患者从前、中、后进行全面的评估,健康教育,并建立健康档案,发放维护手册,延伸服务于社区,实施人文关怀,使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管理,按时维护,定期随访,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实施PICC患者的规范化化管理,安全的使用导管,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 标签: PICC 护理安全管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吞咽困难是脑梗死病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因呛咳、误吸、呕吐而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影响到病人的康复,为此总结了56例脑梗死并发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鼻饲营养治疗的护理体会,重视患者心理护理,进行基础护理,做好胃管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行与摄食、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鼻饲置管 护理体会
  • 简介:中心静脉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危险性低而应用广泛,是目前建立血液净化系统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内瘘成熟前、各种类型中毒抢救等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深静脉部位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是由于锁骨下静脉导致的静脉狭窄率高,影响该侧上肢内瘘的建立。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临床分析 锁骨下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临时血管通路
  • 简介:摘要PICC是一条安全、科学的静脉输液途径,尤其对肿瘤化疗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频繁穿刺和化疗药物对静脉的影响,为肿瘤患者多程化疗提供了方便。但病人带回家后的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因此PICC导管家庭护理对保证PICC导管的顺利留置,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 标签: 化疗间歇期 PICC 家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术在肿瘤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静脉输液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0例,依据穿刺方法不同将21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5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的头皮针和普通静脉留置针,改良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术(PICC)。结果传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并顺利完成输液治疗59例;二次及以上穿刺46例,平均时间为3天。改良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顺利完成长时间治疗,平均时间4月。结论外周中心静脉术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的途径,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用药过程中患者的恐惧,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PICC置管术 肿瘤患者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穿刺点出血的方法。方法按患者接受PICC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采取病人后在穿刺点上方用小方纱覆盖,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等措施。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出血量明显减少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减少PICC后的出血。

  • 标签: PICC置管 出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入院的患者中选取64例,均对其实施PICC术,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2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针对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PICC专用护理,从并发症、成功率、不良反应等指标展开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管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9例(28.14%);成功率24例(75%),护理满意率25例(78.13%);观察组患者管护理并发症总发生率2例(6.26%);成功率30例(93.75%),护理满意率31例(96.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可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可将其作为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首选方案。

  • 标签: PICC置管 专用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对皮肤过敏现象的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间于我院行PICC期间发生皮肤过敏的病患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54,全面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可知,研究组PICC期间皮肤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过敏症状消退用时短于对照组,平均时长长于对照组,期间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PICC管过程中采用全面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皮肤过敏发生概率,缩短过敏症状消退时间,缓解期间不良情绪,延长平均时长,有利于提升病患配合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肠内营养非常重要,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作用。高误吸风险患者应用鼻肠管喂养,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本文对现临床中应用的多种鼻肠管方法及利弊进行综述,寻求最佳鼻肠管方法。

  • 标签: 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鼻肠管 置管方法
  • 简介:摘要:探讨循证护理路径在PICC管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儿科PICC患儿分为X组和Y组,各60例,X组循证护理采用传统管护理方法,Y组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儿管护理异常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X组共发生18例不良反应,循证护理不良反应率30.00%;Y组发生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仅5.00%,不良反应率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循证护理满意度71.67%,Y组91.67%,满意度指标差异明显(P<0.05)。讨论将循证护理路径融入儿科PICC管护理中,可明显降低循证护理管护理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患者 PICC
  • 简介:摘要通过对舒适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明确了舒适护理在PICC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护理人员要顺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在心理、环境、穿刺部位、体位、疼痛、管道固定等方面随时对患者提供温馨、周全的舒适护

  • 标签: 舒适护理 PICC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0月PICC肿瘤化疗患者40例,建立患者档案,优化流程及导管维护,操作者全程跟踪,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和指导。结果40例肿瘤患者均一次成功,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12d,未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导管断裂、飘移、堵塞、感染等并发症,保证了患者PICC管道的有效使用,达到治疗目的。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风险,规范PICC的管理,护士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和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肿瘤 P1CC置管
  • 简介:摘要:鼻肠管盲插方法是向重症病人肠内给予营养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临床上,使用该种方式能将营养送到重症病人的肠管内,予以营养支持。传统的医疗手法为盲插法。但在使用这种方式时,很容易对病人产生一定的机械损伤,而这些损伤会对病人的医疗效率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需对这种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以此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就改进鼻肠管盲插方法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综述。

  • 标签: 鼻肠管 盲插置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静脉换药方法经改进后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行深静脉换药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8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取常规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感染率、所用时间、管道脱落等各项数据。结果:B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3例(32.50%),Ⅱ级的有4例(10.00%),Ⅲ级0例,A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5例(37.50%),Ⅱ级的有6例(15.00%),Ⅲ级的有2例(5.00%),差异较大,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7.50%(3/40)明显小于A组30.00%(12/40),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行深静脉换药的患者采取经过改良后的方法,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在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升的稳定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推行。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改良方法 临床效果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内静脉不同换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96例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给予单纯3L透气贴敷料换药,试验组则给予内衬无菌纱布透明贴,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炎症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炎症发生率25%相比较低,且炎症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减轻,P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不同换药敷贴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P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采用科学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实施科学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