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 标签: 经济改革 印度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农业改革 政治环境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一、成立经过与宗旨西非大部分国家于60年代初宣告独立,但经济上仍受原宗主国的垄断和控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逐步摆脱外国的控制,本地区各国纷纷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1963年11月,西非国家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举行了'工业协调会议'。1964年,利比里亚倡议建立'西非自由贸易区'。1966年10月,西非国家在尼亚美举行了'经济合作会议',并于1967年4月在阿克拉签署了成立'西非区域集团'议定书。

  • 标签: 西非国家 民族经济 协调会议 区域集团 拉各斯 合作会议
  • 简介:<正>去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的海湾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中第三世界低收入的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的经济更是首当其冲,估计每年因此而蒙受的经济损失分别高达40亿、20亿、14亿和2亿美元。一、去年各国的经济状况

  • 标签: 海湾危机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孟加拉国 伊拉克 科威特
  • 简介: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曾就国内战争特殊环境下形成的政治体制弊端提出一系列改革思想。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济改革迈出了很大步伐,政治体制改革却没有进行,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那一套做法,权力集中现象越来越严重,党内民主生活越来越不健全,党内争论的方法越来越极端化。从这个角度讲,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需要,导致了20世纪20年代末祈经济政策的终结。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列宁 政治体制 苏俄
  • 简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战后,世界贸易大致在任何期间均一直是以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着。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即:六十年代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在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为5%,

  • 标签: 出口贸易 世界石油危机 年平均增长率 工业制品 国内生产总值 中间产品
  • 简介:<正>1985年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各界人士和预测机构的估计预测差距较大。从目前东盟各国的情况来看,1985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2.7%。最使人难以料到的是1985年新加坡的经济情况。1984年预测1985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大约可达7.5~8%,但是从1985年整个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要出现2%的负增长。其他如马来西亚、

  • 标签: 经济增长率 新加坡 东盟国家经济 经济情况 各界人士 菲律宾
  • 简介: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元的持续贬值正冲击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的需求萎缩影响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货币升值直接影响到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也使东南亚石油进口国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然而,东南亚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不利的外部经济形势。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基本面还比较好,对外经济关系的多边化已取得明显进展,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过去减小。只要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演变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东南亚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是能够克服目前所面临的困难的。

  • 标签: 美国经济 东南亚经济 影响
  • 简介:我国的南贵昆经济区与泰国、柬埔寨近邻,并与越南、老挝、缅甸3个国家山水相连,而广西南宁又与北部湾水域相连。地缘的优势对促进南贵昆区域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该区域与周边国家的政府、产业、科技、生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经济联动效应逐步显现。

  • 标签: 南贵昆经济区 周边国家 联动效应 对外开放 柬埔寨 北部湾
  • 简介:本文通过对拉奥政府在联邦制和议会民主制下的改革策略的分析,揭示出:要成功地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下进行经济改革,政府必须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国家政治体制的特点,使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起同一方向的有效作用,实现国家政治与经济的良胜互动.

  • 标签: 经济改革 政府策略 印度 拉奥政府
  • 简介:俄罗斯联邦政府推行的激进的经济改革计划已实施了半年多。这项以全面放开物价为龙头、以大规模私有化为基本内容、通过'休克疗法'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直接参与下制定的。其第一阶段实施以来,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不仅未能好转,反而更趋恶化,因而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经济学家的批评和抨击。现将阿巴尔金、亚夫林斯基、什梅廖夫、彼得拉科夫和瓦洛沃伊等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的有关评论摘介于后。

  • 标签: 经济改革 改革计划 彼得 反危机 巴尔 林斯基
  • 简介:一、亚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近年来,日本、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有从日本直接波及到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然后再由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间接转而波及到东盟与中国的,但也有直接从日本波及到东盟与中国的。这种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受波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化,同时也成为促进受波及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考察近十年来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与东盟的经济结构变化概貌,然后按国别探讨东盟各国的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其背景及今后的展望。

  • 标签: 经济结构变化 东盟国家 新加坡经济 经济增长 直接波 产业结构
  • 简介:<正>1987年东盟国家经济出现持续增长的好势头,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率普遍提高。新加坡的经济继续回升,1987年首季经济增长率为6.5%。泰国经济发展胜过以往任何年份,1987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达到5.7%。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之后,1987

  • 标签: 回顾与前瞻 东盟国家经济 经济增长率 持续增长 经济发展 新加坡
  • 简介:近年,东盟国家经济相继从衰退中复苏,逐渐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和增长趋缓,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呈现出减缓的趋势。后危机时期,东盟国家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 标签: 后危机时期 东盟国家 经济发展
  • 简介:《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专辑》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后,为适应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而编写的,它用研究的眼光统帅翔实的资料和最新的信息,向读者介绍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地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缅甸、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21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们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速度、水平、经验教训及前景;工农业状况;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对

  • 标签: 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 财政金融 经验教训 台湾地区 基础设施
  • 简介:欧债危机以来,法国经济持续低迷,始终未现乐观的复苏迹象。法国作为欧洲第二大经济被贴上“欧洲病夫”的标签,“法国衰退论”甚嚣尘上。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台振兴措施、推行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在总统奥朗德“改变,就是现在”的号召下,法国政府展现出全面改革的姿态,

  • 标签: 法国经济 改革现状 法国政府 结构性改革 经济持续 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