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收治心血患者115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血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需要认真分析总结并给予相应的防范对策。结论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积极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护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和交流,加强对护理记录的书写及管理,可减少心血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数目巨大,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心血疾病患者数量很多,这慢慢成了全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心血疾病只是一个笼统的疾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一下几种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等。假如此病长期反复发作,就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现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巨大,以及生活中不重视饮食习惯,种种原因导致了心血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长。心血疾病有哪些种、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心血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等问题,往往容易受人忽视,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心血疾病的种类以及各种护理方法,我为大家大致介绍说明一番。

  • 标签: 内科护理 心悸及护理 心源性呼吸困难及护理 心前区疼痛及护理 心源性晕厥及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本院心血患者中药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根据分析指导心血用药,促进本院心血中药或中西药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方法 对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心血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心血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疾病诊断情况,心血住院及门诊中西药使用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本院心血共收治患者5877例,男女比为3436∶2441。患者年龄构成:69岁2832例。疾病诊断占比较大的依次为心绞痛(32.2%)、左心衰(18.1%)、心肌梗死(17.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下呼吸道感染(5.9%)等。本院心血住院中药占该科总药品金额的9.94%,门诊心血内科中药使用占门诊该科总药品使用的10.03%。结论 本院心血中药用药存在相关问题,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生沟通,作出合理建议,使本院心血中药用药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 标签: 心血管 中药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心血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在风险分析中,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和医院因素都可能影响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针对这些因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技术操作规程、重视自我护理和提高患者依从性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风险,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防控措施 培训 技术操作规程 自我护理 患者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与疗效。方法在某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在患者本人以及患者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方法并加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只是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症状的发生状况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的有效治疗率仅为68%,不良症状发生率高达28%,而实验组的有效治疗率为92%,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仅为8%。结论在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上采取常规方法与氯吡格雷相配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率,并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心绞痛分型 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心血疾病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出62例老年患者(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风险表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情况。结果此次研究中,所选取的62例患者,营养风险情况无营养风险14例(22.58%)、轻微营养风险30例(48.39%)、中度营养风险14例(22.58%)、重度营养风险4例(6.45%)。结论及时对心血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向患者提供营养知识,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心血感染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开展治疗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取该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对患有心血感染的70例患者进行收治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在同一时间治疗的患者70例当做对照组,对这两组的治疗手段、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通过详细比较以后,对治疗以后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临床进行统计以后,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患有抗生素感染有52例(7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48例(68.6%),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46例(65.7%);就对照组患者而言,患有抗生素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患有抑酸剂感染的患者有22例(31.4%),患有合并症感染的患者有17例(24.3%),这两组患者在对比的时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人员在对心血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恰当的药物,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护理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看法,同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有18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本科在护理管理方面护理理念相对滞后,有15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患者遵医行为差,护理监督不到位。有5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有12例患者问卷调查报告认为护患交流沟通欠缺。问卷调查中显露出了心血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患者病情监测,完善心血护理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添砖加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 2017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共纳入 心血患者 228 例, 根据时间顺序先后进行分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 组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比较两组护理管理 效果。结果: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观察 组护理总满意率 98.26% ( 113/115 )高于对照组 89.38% ( 101/11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进入心血疾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减少和杜绝纠纷的发生。方法对近2年来心内科所存在的和潜在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认为严格的管理、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医务人员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能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医疗纠纷 防范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降低心血护理风险的措施经验。方法:随机挑选50例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被本院心血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医院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16.00%,与此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护理风险事件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措施 经验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近一年内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感染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方法:挑选2019年8月-2020年8月进入我院进行诊治的心血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将他们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免疫性药物来展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好,同时研究组的治疗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心血感染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临床情况来展开治疗,同时注意护理操作时严格以无菌原则来加以操作,尽可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对于降低感染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感染患者 住院时间 临床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式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心血于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给予常规药物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每组患者例数相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各指标水平。结果: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预后情况   急性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心血疾病,此病症将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因而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入院治疗。目前,常用的急性心绞痛病症治疗药物为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然而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因而,医疗行业对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式的研究更为重视,其是氯吡格雷联合常规阿司匹林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本次选择本院心血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急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血于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有 34 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有 20 例,女性患者 14 例,年龄在 54 岁到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5.15±2.89 ),病程为 3 年到 10 年。实验组中有男性患者有 19 例,女性患者 15 例,年龄在 53 岁到 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54.85±2.86 ),病程为 4 年到 10 年。   患者纳入标准:( 1 )经心电图检查,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症状;( 2 )经检查患者无 T 波倒置的导联上存在 T 波倒置 2 毫米以上的情况。   患者排除标准:(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3 )精神状态不正常、意识障碍患者。   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大( P>0.05 ),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务工作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抢救,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为其佩戴吸氧面罩。医务工作者还应指导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时刻关注、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变化情况。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科学确定抢救计划。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给予患者不同治疗方式。   ( 1 )对照组治疗方式。给予对照组患者急性心绞痛病症常用药物治疗,主要为:氨氯地平、美托洛尔。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用药剂量,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氨氯地平服用量控制在 5 到 10 毫克每天、美托洛尔服用量控制在 100 到 200 毫克每天。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   ( 2 )实验组治疗方式。给予实验组患者常用药物 +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同样,医生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确定用药剂量,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氯吡格雷服用量控制在 75 毫克每天(每天服用三次)、美托洛尔服用量控制在 0.3 到 0.5 克(每天服用三次)。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标准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缺血症状消失或改善程度达到 70% 以上,表示治疗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且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心肌缺血情况改善程度在 50% 到 70% ,则表示治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患者心肌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在 50% 以下,则表示治疗无效。除此之外,还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 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利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利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 P<0.05 为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方面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照组中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16 例、 8 例,实验组中治疗显效、有效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0 例、 12 例。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接收的急性心绞痛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其病因为:患者心肌短暂性缺血,且患者疼痛感较为剧烈,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整个发病过程将持续 1 到 2 分钟,严重的患者将持续 3 到 5 分钟,发病后患者应立刻服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免危及生命安全。   急性心绞痛的治疗难度较高,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心血收治的 68 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药物 +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各指标明显改善,尤以实验组改善程度高( P<0.05 )。其主要原因为:使用氨氯地平可扩张患者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达到降低患者心肌损耗及氧需求量的目的。另外,氨氯地平对于改善冠状动脉缺血区由一定作用。美托洛尔可阻断 β1 受体,这对降低患者心率、预制心肌收缩能力,进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一定效果。然而两种药物未充分发挥其作用,因而临床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衍生物,其可直接作用在人体的血小板膜上,并与血小板膜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对纤维蛋白原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实现控制血小板聚集情况的功效。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可降低患者血小板活性,避免形成血栓,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几率,提升治疗效果。另外,阿司匹林也有控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可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绞痛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文佳玉 . 心血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7(04):236.    [2] 刘敏 , 王猛 , 成娅 . 心血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9):55,57.     [3] 张桂红 . 心血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病电子杂志 ,2017,5(19):18-1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在心内科护理中对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血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由于各种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应用在心内科护理中可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血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一一列出,并有目的性的根据临床中发现的情况提出应对策略,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进行。方法将本院自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得200例心血患者作为观察组,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看采取一般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执行严格护理规程,对患者做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10例,危险事件发生率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需要增强自身的硬件配置,优化医院的管理体制,对护理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配合整个医疗的过程,尽可能的降低心血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不安全因素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正常来说,心血疾病的主要患病人员是老年人,所以其存在着相当明显的特点,首先病情具有很高的复杂程度,突发状况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这其实也给临床上的护理和用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断改善护理情况、提高用药的安全才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最大的帮助,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其实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护理和用药两个方面针对心血护理管理工作展开论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心血患者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对医院心血近1年的患者信息与总数进行排查,变化不大,然后在心血去年(2016.12—2017.12)接收患者中随机选择120例,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法,6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6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风险事件、医患纠纷、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实验组高出6.68%(7.87),医患纠纷事件对照组比实验组多6例,满意度比实验组低15.42%,P值<0.03。结论在心血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缓和医患关系,患者住院满意率得到提升,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管理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患有该疾病的患者都是高危患者,其基本特点就是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分析心血老年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进行提升,以便可以更好的提供护理服务,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预防并发症和医疗事故出现。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人
  • 简介:摘要评估心血老年病人护理风险问题,探讨心血老年病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加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老年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