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简易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与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对照的研究手段。我们在本社区选取了患有该病症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3例选为对照组,27例选为观察组。对对照组成员仅限于常规的治疗。对观察组成员除了进行常规治疗以为还增加社区简易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成员在进行对照的第一个月内行动力数据的差异午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之后的三个月的治疗中行动力的统计学数据就有个明显的差异

  • 标签: 社区简易康复技术 脑卒中 运动 平衡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针灸治疗对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19),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联合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治疗2个月后,两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治疗后两组FMA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 标签: 神经促进技术 针灸 脑卒中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特点。方法对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7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胸弯组与腰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参数变化与年龄之间的联系。结果胸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负失衡,而腰部弯曲患者较易出现脊柱骨盆矢状位正失衡。结论在制定矫正策略前期需要正确评估AIS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手术计划提供指导。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人性 骨盆矢状位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体系。方法按照平衡计分卡的管理理念,确定临床科室战略目标和绘制战略地图,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绩效指标的权重系数、目标值和评分方法。结果建立了一整套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体系。结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基于平衡计分卡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 标签: 平衡计分卡 临床科室 绩效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经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门诊病人80例,按照入组单双号顺序的分为2组,平衡针灸治疗组40例,普通针刺对照组40例。经过10次治疗后观察情况。结果平衡针灸组40例中痊愈29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其疗效明显优于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

  • 标签: 平衡针灸 颈椎病 神经根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耳穴压丸对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60例发性失眠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平衡针和耳穴压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佐匹克隆片治疗,均治疗1个月,观察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PSQI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耳穴压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具有更好的疗效,是治疗原发性失眠比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平衡针 耳穴压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在心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63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出入量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出入量平衡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应用出入量平衡管理法,不仅能提高护理效果,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出入量平衡管理法 心外科 重症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衡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平衡针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平衡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病 急性期偏瘫 平衡针刺法
  • 简介:摘要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症状的姑息治疗西医除对症治疗外缺乏有效的临床对策,而中医药的辩证论治常能得到满意的疗效。浅谈微调平衡在姑息治疗晚期肿瘤常见症状中的运用体会。

  • 标签: 微调平衡 晚期肿瘤 姑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上午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下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次30min,一周5天,共训练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2次/天,一周5天,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erg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及ADL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心稳定性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平衡 ADL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手术期对肿瘤患者实施血液保护对其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择期大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2例,在围手术期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血液保护措施,并于手术前、后对其进行血液成分和电解质水平的监测,比较分析其手术前后的血液成分及电解质的情况。结果术中Bp、HR、CVP、ECG、SpO2以及Na+、K+、Cl-、Ca2+等离子的浓度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患者的Hb、PLT、Hct明显比麻醉前有所下降,但于术后24h即基本恢复到麻醉前的水平。结论在大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凝血酸注射液、扩容性的血液稀释及手术全程使用电刀止血等血液保护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在手术中使用此方法进行血液保护是有效的、可行的。

  • 标签: 围手术期 血液保护 电解质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的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入院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衡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平衡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平衡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是治疗急性腰扭伤较为理想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增强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平衡针灸 推拿手法 急性腰扭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力平衡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笔者诊所治疗的2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骨盆牵引配合推拿。观察组采用龚氏腰椎分力平衡牵引配合推拿。两组均持续治疗15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改善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论分力平衡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力平衡牵引 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到本院参与治疗的80例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电脑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传统针灸治疗,研究组,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7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肩痛穴 平衡针灸 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体弓弦应力平衡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以便为患者提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非手术疗法方案。方法通过将7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人体弓弦应力平衡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骨盆牵引等常规保守疗法治疗,七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七天、十四天及两个月后评价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M-JOA分数)1,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评分和计算改善率的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所得的实验数据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处理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JO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M-JOA评分差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临床疗效分级评定结果对比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21例(60%),显效5例(14.3%),好转5例(14.3%),无效4例(11.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16例(45.7%),显效6例(17.1%),好转8例(22.9%),无效5例(14.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该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功能。

  • 标签: 人体弓弦 应力 超微针刀 盘源性 腰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平衡训练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贵州省骨科医院就诊并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平衡训练。于术前及术后治疗6周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分别对两组进行治疗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治疗组膝关节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上平衡强化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全膝关节 置换 康复 平衡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院内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1组与干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1组与研究2组均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以上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1组脑卒中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明显优于研究2组与对照组,与此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于腹部大手术以后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1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注射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患者单纯的注射7.5%高渗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尿量较对照组患者多,输液量要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术后并发症出现也要少于对照组。结论7.5%高渗盐水和6%羟乙基淀粉联合注入在腹部大手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利尿效果好,减少输液量,尽早纠正液体平衡,并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可以在腹部大手术治疗中应用。

  • 标签: 7.5%高渗盐水 6%羟乙基淀粉 腹部大手术 液体平衡 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