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和癌症是目前分布广泛且患者人数快速增长的疾病。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癌症学会(ACS)联合发表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该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主要是2型糖尿病)罹患肿瘤的风险增加,包括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胆囊癌等,且糖尿病患者合并肿瘤的预后及死亡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前列腺癌风险降低,对于其他部位癌症无相关性或不确定。糖尿病患者肿瘤风险增加的原因可能部分由于两者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增龄、肥胖、不合理膳食、运动减少,直接相关机制可能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生长因子、高血糖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有关。不同类型及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与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降糖药与肿瘤的发生风险的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关于降糖药的安全性也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简要综述部分常用降糖药物与癌症的关系。

  • 标签: 糖尿病治疗药物 美国癌症学会 相关性 美国糖尿病学会 患者人数 死亡风险
  • 简介:据报道,最近在英国Glasgow举行的第16届国际高血压学会学术会议上,专家们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发生急性心梗和接受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糖尿病患者。最近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接受PTCA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和冠脉再狭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药物治疗 死亡率 缺血性心脏病 高血压 并发症
  • 作者: 钱永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方式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114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心原则每组划定57例,命为比对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开展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血糖控制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更理想,均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满意度和比对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开展应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护理成效显著,对此患者的满意率也在提升,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药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社区糖尿病
  • 简介:目的对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6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体患者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65例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以代谢、营养障碍、神经系统受损为主。其中,19(29.23%)例患者出现了代谢障碍,15(23.08%)例的患者出现营养障碍,7(10.08%)例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受损,24(36.92%)例的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8%。结论降糖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为改善这一现象,临床医护人员有必要加强用药监管力度,合理控制好用药剂量,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降糖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某二级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1人。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治疗,对比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最长观察期为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32%,对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6%,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饮食控制以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体质提升、维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血压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运动 饮食 控制 辅助治疗 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早期损伤使用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文章所选择的糖尿病患者一共135例,纳入的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将其列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单纯糖尿病的67例作为DM组,早期损伤的68例为DN组,随机抽取70名同一时段来该院体检的正常人为常规组。分别抽取3组清晨开腹时的血液及尿液为检测标本,检测分析胱抑素C、尿RBP,观察其胱抑素C、尿RBP水平及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结果研究组胱抑素C、尿RBP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胱抑素C、尿RBP显著高于D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组在胱抑素C、尿RBP联合检测下阳性检测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胱抑素C联合尿RBP检测糖尿病患者早期损伤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早期肾损伤 胱抑素C 尿RBP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胱抑素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对不同损害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8例不同损害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胱抑素与糖化血红蛋白在不同损害期糖尿病检测中的作用价值。结果各组的胱抑素、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脂蛋白(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胱抑素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测定可有效鉴别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功能损害,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胱抑素 糖化血红蛋白 联合测定
  • 简介:上期我们已经详细解释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于糖尿病诊断方面的异同:空腹血糖特异性强,餐后血糖敏感性高。所谓特异性强就是查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敏感性高就是容易发现问题。在我们考取驾照、入职和入学的体检中,

  • 标签: 生活方式干预 相处之道 药物治疗 天平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2月-2018年8月内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中选择100例实施研究,分组办法使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两组,即观察组(例数=50)和对照组(例数=50)。100例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症支持治疗,应用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0%和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也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控制效果,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实施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不会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实践价值较高。

  • 标签: 氨溴索 抗菌药物 老年 糖尿病 肺炎
  • 简介:为开发格列吡嗪缓释制剂,VermaRK,GargS.等人应用热负荷试验和等温负荷试验(isothermalstresstesting,IST)来评定格列吡嗪和所选用的赋形剂之间的相容性(JPharmBiomedAnal.2005Jul15;38(4):633—44.Epub2005Mar23)。首先,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er,DSC)检测和药物-赋形剂复合物、纯药以及纯赋形剂的红外光谱比较作出初步的相容性评估,然后应用IST来进一步检验通过初步评估筛选出的初始配方中赋形剂的相容性。

  • 标签: 格列吡嗪 缓释制剂 赋形剂 相容性 检验 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痰培养,并准确统计出病原菌的实际分布情况与对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80例患者标本当中共分离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病原菌最高,共占58.0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病原菌,共占32.26%,而真菌仅占9.68%。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对所有药物耐药率都较高,〉60%,且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与肺炎克伯菌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的耐药率高。但是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药物、青霉素药物以及红霉素药物等耐药率较高。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治疗有效性,避免患者的盲目用药,减少耐药株的快速形成,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格列吡嗪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采用了胃肠治疗系统(GITS)控释剂型。FosterRH,PloskerGL等人的Pharmacoeconomics.2000Sep;18(3):289—306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该制剂在2型糖尿病应用的药物经济学的一些研究。与速释剂型相比,格列吡嗪胃肠治疗系统提供了更稳定的血药浓度,每日单次给药可改善患者顺应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在血糖控制方面至少和速释片同样有效,在控制空腹血糖方面更有效。优于其他降糖药的治疗优势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初期研究(n=40)显示,

  • 标签: 格列吡嗪控释片 2型糖尿病 药物经济学 控释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 综述
  • 简介:为期16周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继发口服药物失效,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优泌乐25组,入组前从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每组各20例,在固定的糖尿病饮食及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观察治疗16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水平、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结果2型糖尿病继发口服药物失效后,采用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每日2次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后血糖均明显下降,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发生次数、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后采用诺和锐30或优泌乐25在疗效、安全性、依从性等方面均无差异。

  • 标签: 诺和锐30 优泌乐25 2型糖尿病药物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