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底物适用范围在不断得到拓展,其主要原因是高效手性配体的种类在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不对称氢化反应的使用价值,使得他们的反应活性更高,获得更大的价值性。目前均相不对称氢化反应被广泛的运用于手性药物合成当中。本文主要针对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一些代表性手性配体进行简单的介绍。

  • 标签: 不对称氢化 手性膦配体 催化剂
  • 简介:摘要:对于难溶性药物的制备,在药物制剂领域以往多采用添加增溶剂、助溶剂、复合溶剂、环糊精包合,以及采用超微粉碎、固体分散体系和熔融等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溶解度,但是药物中通常会混入更多的有机溶剂,而环糊精使用时对粒子大小要求较为严格,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纳米技术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将难溶性药物分散为纳米大小的粒子,不仅能够提高其溶解度,也能够增强药物靶向性,从而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尤其适用于抗肿瘤药物领域开发。

  • 标签: 难溶性 药物制剂 纳米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医疗方面,药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水溶性药物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特殊生理功能及安全性等特点。本文从被动载药法和主动载药法两个方面介绍了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备的方法,以期促进我国医药学及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 标签: 水溶性药物 脂质体制备 被动载药法 主动载药法
  • 简介: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毒性的研究概况。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 简介: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小儿病毒性肠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包括中药及中成药、西药、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等,对多种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1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儿童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而其中病毒性肠炎引起的儿童腹泻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肠炎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performancecapillaryelectrophoresis,HPCE)在手性药物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手性离子液体用于毛细管电泳拆分手性药物时,常与环糊精(CD)类手性选择剂构成二元体系产生协同作用,增强了手性离子液体潜在的手性拆分能力。依据对映体拆分的手性选择剂的种类及浓度、缓冲液的浓度和pH、电泳工作电压和温度,选出手性拆分的最佳条件。综述手性药物的发展以及应用HPCE拆分手性药物的文献资料,并对其研究的新进展作了分析。

  • 标签: 高效毛细管电泳 手性药物 手性拆分 对映体 环糊精
  • 简介:铂类药物广泛的应用于肺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然而,铂类药物的疗效往往由于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神经毒性而受到限制。铂类药物的神经毒性存在较大的个体性差异,其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是导致神经毒性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铂类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和DNA修复酶等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神经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神经毒性 铂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非血管损伤性药物外渗护理风险预防及策略分析。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5月到2018年

  • 标签:
  • 简介: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造成的疾病负担是全球、尤其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近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参考了美国肝病协会(AASLD)、欧洲肝病协会(EASL)、亚太地区肝病协会(APASL)最新有关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共识、欧盟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指南和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针对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创新性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关注的问题和临床研究如何评价提出建议和交流。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创新性药物 临床试验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安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中的运用效果分析。方法:80例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患者根据是否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相关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管活性药物 持续质量改进 用药不良事件 血流动力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损伤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其中AKI组患者58例,非AKI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急性损伤的因素。结果:AKI组的合并糖尿病、MAP、GFR、乳酸、尿素氮、D-二聚体水平、机械通气指标与非AKI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AP、血清乳酸水平、机械通气、呋塞米单最大剂量均为脓毒性休克病人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极易出现急性损伤,合并糖尿病和低平均动脉压、高血清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高呋塞米单日最大剂量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的检查和评价要结合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考虑、逐步分析,并使用国际统一推荐的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避免主观、不确切的诊断。简要介绍了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的基本原则,大体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毒性病理学诊断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国际统一,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解剖病理学与临床病理学数据结合一致性分析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 毒性病理学 靶器官毒性 临床病理学
  • 简介: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检测5种毒性生物标志物胸苷、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6:1)、LPC(18:4)、LPC(20:5)和LPC(22:5)水平,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对其毒性进行判断;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各组大鼠于取血后处死,迅速取肾脏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结果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毒性.5种中药在给药ld后,生化检测没有发现肾脏损伤,毒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发现异常;在给药7天后,SVM的预测结果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均出现毒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将毒性小分子代谢物更加灵敏、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肾脏毒性评价,对于临床药源性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代谢组学 支持向量机 肾毒性 雷公藤 马钱子 广防己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ADC药物毒性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针对ADC药物毒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方法,并结合安全性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应用前景与挑战。结果显示,ADC药物毒性评价需综合考虑靶向性、药代动力学及药物代谢等因素,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安全性研究方面,需重点关注与载体蛋白、靶向抗原相关的不良反应,加强动物模型的选择和仿真实验,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预测性。综上所述,本研究为ADC药物毒性评价及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标签: ADC药物 毒性评价 安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护理干预在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n=86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综合护理,分析护理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妇科卫生知识掌握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在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症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护理干预 女性药物流产 妇科炎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情感共鸣护理在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本院急诊科室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情感共鸣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 情感共鸣护理针对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效果显著,可以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率,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应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诊 自杀性药物中毒 情感共鸣护理
  • 简介:蒽环类药物的剂量限制性心脏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文就一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用药后出现的心脏毒性反立,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治等方面作-综述。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