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研究的观察和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50例作为对照。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以上指标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50例。分别测定各组人员的血小板参数((PLT血小板计数;P-LCR大血小板比率;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结果三组检测者的PLT值显著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P-LCR、P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的PT、APTT以及TT均延长,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T、APTT以及TT水平均低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有出血危险;甲亢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继发血栓形成倾向。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人员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进口采血管进行血液采集,对照组使用国产采血管进行血液采集,统计并对比两组各时段检测的数据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室温环境之中,4h、8h的检验结果与0h检验结果相比之下,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冷藏环境中,各时段的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在其生产厂家以及生产方面存在的差异容易对凝血时间(TT),与此同时,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以及温度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 标签: 凝血真空采血管 标本放置温度与时间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2018年 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 80例,应用 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 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低温保存 8h后, TT、 APTT、 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保存 4h后, TT、 PT、 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 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 凝血检验 ;真空采集血管 ;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 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凝血检验过程中真空采血管、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产生的影响。方法是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0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PT、APTT、TT、FIB凝血四项检验,对患者检验结果及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将标本分别放置在冰箱及室温环境下一段时间,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国产A管的相关水平与BD管比较差异不明显,而国产B管的TT水平相较BD管有明显差异,且随着标放置时间逐渐延长,其检测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的偏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结论是,凝血检验结果与真空采血管的质量和标本的存放时间均有一定的联系,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合理的选取凝血真空采血管,尽量采用冷藏方式并且在采血完毕后两个小时内及早完成检验过程,从而能够更好的保证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1月到2021年8月之间接收的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患者,并随机抽取100例开展本次研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在室温之下,并观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温度之下保存24小时之内,其对于凝血检验相关指标检测的影响程度。结果:经过相关检测之后,在室温之下0h、2h相关指标的检测并不较大变化,P>0.05;4个小时之后PT、APPT及T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这一指标的增长和时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但FIB无显著变化;在不同的温度下,-4℃存储24小时之后,凝血检验的结果五统计学意义,P>0.05;在-24℃保存24小时之后,APPT出现了延长,P<0.05。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后要立即进行送检,并在24小时之内完成相关测定。温度会对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在-4℃的条件下保存效果最好,其对检测的指标没有过多影响,但是需要注意标本冻融所产生的作用。

  • 标签: 凝血真空采血管 放置温度 放置时间 凝血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数据。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检验结果 时间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收集每位体检人体的血液标本,并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凝血真空采血管进行血液标本检测,每种类型的采血管均检测20例健康体检人员,并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BD组相比国产B组的TT检测指标水平更高,P<0.05;APTT、TT将血浆标本于冰箱下保存8小时后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TT在室温下对血浆标本保存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APTT、TT在室温下保存8小时该指标的检测结果相比即时检测结果更高,P<0.05。结论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对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各不相同,临床上需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择取合适的采血管,并在收集血液标本后的2小时之内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 标签: 凝血检验 时间 温度 凝血真空采血管 影响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的国力的强盛,中药已经慢慢走到了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了。人们越来越对中药资源的利用重视,中药在对于 防治血栓等疾病的重要程度也在日渐的显现了出来。因此,本文研究了 研究常用防治血栓中药对凝血检验指标的影响。

  • 标签: 防治血栓中药 出凝血 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2015年90例患者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A、B、C三组。本院选用的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相应的配套试剂,分析标本保持时间和温度对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结果标本全血温室(26摄氏度)放置,离心后温室(26摄氏度)放置6hAPTT结果和0h的结果相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实验室检测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APTT标本时,离心或未离心的标本在为开盖的试管中,保存在4摄氏度或室温下,应当选择标本采集4h内进行检测。

  • 标签: 标本 温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检测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同一标本在不同时间段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时间(TT)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STAGO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分别对在室温(20~28℃)放置时间不同的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进行检测。结果标本以2500g速度离心时间5min,PT在8h内,APIT在4h内测定的结果与即刻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FIB、TT在24h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凝血检测中,标本必须在4h内完成测定,才能确保凝血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提供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 简介:摘要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一种筛选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Ⅶ、x的缺陷或相应抑制物的存在。是测定外源性凝血因子和共同途径凝血活性水平的重要试验。试剂为组织凝血活酶(脑组织提取物)加Ca离子以激活凝血酶原的血浆凝固过程,须有V、Ⅶ、X、Ⅱ、I因子参与。用于出血性疾病、DIc、纤溶亢进过筛试验和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

  • 标签: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正常人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用金标法测D-D二聚体,对比上述禹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可使FIB,PLG降低。D-D二聚体升高,APTT时间延长,对PT,AT-Ⅲ无影响。结论高压氧治疗主要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纤溶系统,同时对内凝血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临床合理选择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正常人 病人 出血 凝血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为采供血机构制备高质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2袋血液,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丙、丁四组,各8袋,分别于全血采集后的4h、7h、12h、17h将其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速冻后解冻测定并比较四组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另取4袋血液在全血采集后的7h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然后把每袋血浆都对半分成两袋,其中一袋直接速冻,另一袋在4℃冰箱中保存至采血后17h速冻,做配对比较。结果甲、乙、丙、丁四组凝血因子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且甲、乙、丙三组凝血因子Ⅷ含量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丁组未能符合要求;配对比较中,7h与17h速冻的血浆凝血因子Ⅷ平均含量相差18.7%。结论新鲜冰冻血浆在全血采集后越快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Ⅷ越高;在12h内制备完成的新鲜冰冻血浆尚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因此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时间应控制在全血采集后12h内。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制备时间 凝血因子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保存时间和温度凝血因子Ⅷ、Ⅸ活性的影响。方法 留取新鲜冰冻血浆 40 例,在融浆机 37 ℃ 20min 融化后均分为 2 份, 1份于 ( 4 ± 2) ℃条件下保存,另 1份于 ( 22 ± 2) ℃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 0、 6、 12、 24 、 48和 72 h 分别进行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测。结果  FTP 融化后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Ⅷ、Ⅸ活性无明显差异 (P>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6h, Ⅷ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24h, Ⅸ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Ⅷ、Ⅸ活性随时间延长而衰减,临床在针对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衰竭、大量输血等患者治疗时,在血浆输注过程中,应尽量在其融化后 6h内输注,有效地补充患者凝血因子,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Ⅷ Ⅸ因子活性 新鲜冰冻血浆 (FFP)
  • 简介: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经常发生煤粉堵塞产气通道、煤粉在油管中沉降、煤粉埋泵卡泵等现象,对煤层气的整体开采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煤层气排采井壁煤粉时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建立煤层双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其次根据摩尔一库伦破坏准则确定煤粉井底流压,根据井底压降曲线与临界井底压力最终计算出井壁煤层开始煤粉时间。该研究对指导现场提出防止煤粉的措施、提高排采装置的寿命,减少修井次数,降低开发的成本,增加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煤层气 渗流模型 井底流压 出煤粉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控方法和质控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以2021年7月为时间节点,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行常规管理,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期间行PDCA循环模式管理,各以400例凝血常规检验样本为例,统计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失控原因,对比两种管理方式的检验结果。结果 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失控原因主要包括人、仪器设备、环境和其他等方面的因素,人因素占比最大,为2.88%;PDCA管理下,标本凝集率和溶血脂血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结论 凝血常规检验室内质量失控原因较多,可通过PDCA循环模式管理,达到改善质量控制效果的目的。

  • 标签: 出凝血常规检验 PDCA循环模式 质量失控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凝血时间(TT)失败原因,并结合临床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21 359份TT检测血液样本中检测失败的样本233份,其中男132例,女101例,年龄73(66,79)岁。根据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显示凝固曲线及检测失败错误代码,结合患者临床信息、样本性状、用药情况等原因进行检测失败原因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选取2021年7至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96份TT检测失败的脂血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男56例,女40例,年龄72(65,79)岁;分别采用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磁珠法、高速离心后再检测3种方法获得TT结果,比较3种方法检测TT结果的差异。结果233份TT检测失败样本占总样本数的1.1%(233/21 359);其中脂血样本占41.2%(96/233),肝素干扰样本占23.2%(54/233),患者使用口服抗凝药样本占22.3%(52/233),样本存在微小凝块或血浆量不足现象占13.3%(31/233)。仪器所示凝固曲线报警信息分类:基线期吸光度变化值增大(SD>2 mAbs)样本占32.6%(76/233),二阶导数无峰值样本占30.5%(71/233),反应过程吸光度变化值(基线期与平台期吸光度差值)<35 mAbs样本占25.8%(60/233),起始点过低及无法找到起始点样本占8.6%(20/233),无凝固曲线样本占2.6%(6/233)。233份样本中,依据反应原理及标准凝固曲线图形可以进行人工判读样本占55.8%(130/233)。96份因脂血导致凝固法检测失败的样本中,78份样本量充足,可进行磁珠法检测。高速离心后再测法、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与磁珠法检测TT结果分别为14.10(14.80,13.38)、14.30(14.99,13.60)、15.65(17.25,14.65)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8份脂血样本磁珠法检测结果与凝固曲线人工判读法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r=0.99,P=0.001)。结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检测TT失败的样本可通过凝固曲线与报警信息分析失败原因;对于脂血样本可通过人工判读、高速离心后再测或磁珠法获得TT结果。

  • 标签: 凝血酶时间 凝固曲线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肝脏疾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 , 随机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 25 例 肝脏疾病 患者,选择同期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液检查结果。 结果: 观察组和正常组在 PT、 APTT、 FIB的数值对比分别为 (13.6±1.3 )VS (20.9±1.7) 、 (29.1±1.2) VS (25.1±2.1) 、 (3.1±0.4 )VS (2.2±0.1)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PT 、 APTT 、 FIB 作为临床检验肝脏疾病的有价值的参考, FIB 单独检验正确率明显 低于 PT 、 APTT 单独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纤维蛋白原水平在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肝脏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