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频率最高和最基本的职权,但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根本上扭转监督不力的现状有赖于监督机制的创新。地方监督作用的发挥,需要创新人大代表制度、党的领导体制、人大监督体制以及加强地方的组织建设。

  • 标签: 地方人大 人大监督 监督职能 监督机制创新
  • 简介: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一项敏感度高、牵涉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不同的任免对象有不同的任免方式、工作要求和侧重。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依法区分任免对象一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机关有关工作人员的任免任免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地方组织法规定:"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任免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由主任

  • 标签: 地方人大常委 地方组织法 地方各级人大 人事任免 宪法法律 人大会议
  • 简介:笔者认为.要提高人大常委会履职质量必须深入扎实搞好调查研究.只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议的内容掌握准确、详实,在会上的审议发言才有深度和说理性,充分体现议大事的水平。要搞好调查研究,具体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制定周密详细的调研方案。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明确方法、步骤、时间要求及重点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会前调研的切入点。

  • 标签: 调查 地方人大 人大常委会 组成人员 专业知识 法律法规
  • 简介: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要行使好监督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监督选题的问题,即监督议题的选定.从地方的角度来看,做好监督选题工作,就能找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对于提高地方权威、增强地方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十分重要.

  • 标签: 人大监督工作 选题工作 路径 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人大 人民群众
  • 简介:在目前已有的法律中,对代表议案有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相对简单、概括、零散,而且相互重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代表议案法律制度。可喜的是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就代表议案工作制定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代表议案制度,对于保障人大代表提案权、完善人民代表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地方性法规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人大代表议案 地方性法规 法律制度 人民代表制度 系统性 工作制
  • 简介:<正>地方常委会能否有效地展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建设的状况。加强地方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地方常委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1.地方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和历史使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地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中占有首要地位,在地方政务活动中具有崇高的法定性、权威性、强制性和制约性。地方的历史使命是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

  • 标签: 自身建设 人大常委会 地方人大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组成人员 历史使命
  • 简介:10月31日至11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在怀化举行全省人大系统理论研讨会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学习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柯敏出席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二局局长、法学博士万其刚作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专题辅导报告。

  •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 深入学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常委会 大系统理论 研讨会
  • 简介:三明市人大常委会抓住监督法和福建省实施办法贯彻实施这一契机,依法规范开展地方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科学安排,准确选题。市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监督法提出的六个途径要求来确定议题。并要求各工作机构在提出议题建议时既要有情况反映,还要阐述提出议题建议的理由。

  • 标签: 人大监督工作 依法规范 市人大常委会 工作机构 监督法 福建省
  • 简介:一、几种不同观点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第99条第1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第99条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大的不适当的决议(第104条)。地方组织法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宪法的上述规定是否意味着地方及其常委会也拥有宪法监督权,学者们的看法存在着较大分歧。

  • 标签: 宪法监督权 地方人大 人大常委会 宪法解释权 行政区域 全国人大
  • 简介:提高地方代表素质的几点看法□杨发青第一,提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素质要以常委会的主任会议的组成人员为重点。主任会议的性质、地位和职权决定了它在常委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个成员都必须具备更高的参政、议政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整体的知识结构。第二,...

  • 标签: 地方人大 代表素质 人大代表 主任会议 常委会 组成人员
  • 简介:地方常委会对国家机关组成人员、领导人员和法职人员进行依法任免,是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不仅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国家观念,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地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还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保证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

  • 标签: 地方人大常委会 任免权 中国 政治制度 组织原则 政权建设
  • 简介:坚持依靠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自上届人大以来的六年中,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性人大工作的重要会议。前两次是省人大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第三次是今年一月省委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会议,每一次会议,省委书记都到会讲话,省委的其他领导和各市地委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会议,省委书记的三次讲话都强调要充分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要改善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每次会议之后,全省干部群众的人大意识都有新的深化和提高,全省的人大工作都有新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省委对人大工作是重视和支持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接受省委的领导也是主动和自觉的。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前提。为把人大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我们在工作中突出掌握的基本点是:一是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 标签: 党的领导 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特色 国家权力机关 党的基本路线 全体组成人员
  • 简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完善监督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在监督内容上有所扩大,监督形式也在增加,提高了监督实效。但总体

  • 标签: “一府两院” 常委会 监督主体 监督实效 自身障碍 宪法
  • 简介:如何开好人大会议,是人大理论和实践一直探讨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日趋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企盼。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使自己的工作与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相适应,就必须对人大会议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辩论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人大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方人大 经济体制改革 辩论 民主政治建设
  • 简介:如果地方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完全发挥到位,其能量是非常巨大的,从一定程序上讲,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履行的程度与人大工作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程序规定得较为原则,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建立健全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预算审查监督、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制度,

  • 标签: 地方人大工作 质量 两会 地方各级人大 预算审查监督 工作制度
  • 简介:近年来,我国公民参与地方立法虽然不断发展,参与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公民参与地方立法仍然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规范,特别是要在完善立法公开公告制度、地方立法听证制度及配套制度上进行创新。

  • 标签: 公民参与 地方人大 立法
  • 简介: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科学涵义、法律特征和重要地位。地方公共权力的配置体制、运行机制和政治生态文化是地方难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主要原因。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使地方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具有紧迫性。改革地方领导体制,以便确保地方具有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的权力、动力和能力。

  • 标签: 地方人大 地方领导体制 决定权 探讨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中国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学术界对加强人大监督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对加强各级人大的监督权尤其是加强各级人大的预算监督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监督是对权力的制约。地方对政府财政预算的有效监督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预算执行对预算制度的核心内容。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也是地方财政监督的关键所在。本文立足于对地方预算执行监督的法律依据,以及地方预算执行监督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加强和完善地方预算执行监督。本文总共分为四部分,包括概念性介绍,地方预算执行监督的法律依据,地方预算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地方预算执行监督。

  • 标签: 人大 预算 监督权
  • 简介:<正>设区市以下地方常委会最主要的工作,是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方式有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也可通过对代表意见批评、建议的交办和督办实现监督功能。形式虽已较为丰富,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实际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笔者以为,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监督职能,使其对"一府两院"

  • 标签: 地方人大常委 一府两院 监督制度 执法检查 工作报告 特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