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和医学参考报妇产科学频道,共同拟于2012年4月20日至4月22日举办第九届全国子宫癌前期病变子宫癌热点研讨会暨高峰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1类学分10分),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卫生部两癌筛查专家组成员就子宫癌前期病变子宫癌进行专题讲座与讨论。包括:国内外HPV感染和子宫癌流行趋势、不同地域子宫癌筛查方法的优化组合、

  • 标签: 宫颈癌前期病变 子宫颈癌 癌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子宫电热圈环切术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门诊接受子宫电热圈环切术诊断宫颈癌前病变病人102例。先进行宫颈活检,再进行子宫电热圈环切术。对比两次诊断的病理诊断情况和诊断率。结果宫颈活检共诊断出CINⅠ病人75例,CINⅡ病人23例,CINⅢ病人3例;子宫电热圈环切术共诊断出CINⅠ病人64例,CINⅡ病人33例,CINⅢ病人5例;子宫电热圈环切术和宫颈活检的诊断率分别为97.06%和90.20%,子宫电热圈环切术诊断率明显高于宫颈活检诊断率,P<0.05。结论子宫电热圈环切术科学,诊断细致明确,诊断率高,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颈热圈环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结合2020年第5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的更新内容和近期文献的复习,介绍子宫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病理诊断新进展,内容包括基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病因学的子宫腺癌及原位腺癌的新分类及其临床意义、基于HPV相关性子宫腺癌浸润方式的Silva分类等,旨在提高国内妇科医师对此类肿瘤的病理诊断更新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病变诊断中不同检验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子宫病变患者的宫颈细胞标本,分别进行不同检验方式检查,对比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采取单独检测时,FISH检验的敏感度显著高于TCT检验和阴道镜检验,TCT检验的特异度显著高于FISH检验和阴道镜检验(p<0.05);采取联合检验时,“TCT+阴道镜+FISH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其他联合检验方式(p<0.05)。结论“TCT+阴道镜+FISH检验”三种方法联合检验在子宫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颈病变 诊断 检验方式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环扎术用于治疗子宫机能不全孕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0年6月因子宫机能不全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改良式子宫环扎术的22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单胎与双胎妊娠、择期环扎术与应急环扎术、不同手术孕周、自然受孕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IVF-ET)者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妊娠延长时间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225例孕妇的手术孕周为14周~24周+5,中位分娩孕周为38周+2(35周+5~39周+3),妊娠时间延长(20.3±5.2)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 065±735)g;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2.9%(209/225),流产率为7.1%(16/225);活产儿足月产率为73.7%(154/209),早产率为26.3%(55/209);所有孕妇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225例孕妇中,单胎妊娠202例(89.8%,202/225),双胎妊娠23例(10.2%,23/225);行择期子宫环扎术201例(89.3%,201/225),行应急子宫环扎术24例(10.7%,24/225);手术孕周为18周前共190例(84.4%,190/225),18周及以后共35例(15.6%,35/225);自然受孕者176例(78.2%,176/225),IVF-ET助孕者49例(21.8%,49/225)。单胎、双胎妊娠孕妇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妊娠孕妇的足月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妊娠延长时间均显著高于双胎妊娠孕妇(P均<0.05)。择期与应急环扎术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环扎术孕妇的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应急环扎术者(P<0.05)。不同手术孕周孕妇的手术成功率、足月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周及以前手术者妊娠延长时间显著长于18周及以后手术者(P<0.05)。IVF-ET受孕者的早产率显著高于自然受孕者(P<0.05)。结论改良式子宫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可作为子宫机能不全孕妇的手术选择。

  • 标签: 宫颈功能不全 环扎术,宫颈 治疗结果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子宫活检对高级别子宫病变[即子宫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 Ⅱ+)]检出的价值,并通过基于不同风险条件组合的阴道镜检查实践,进一步优化阴道镜活检程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癌筛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镜检查的3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对每例患者的子宫实施4个点的定位活检(包括异常图像区域的靶向活检和正常区域的随机活检),用于评估靶向活检和随机活检对检出CIN Ⅱ+的价值、多点活检的增量效应。分析基于不同风险条件(包括子宫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和阴道镜诊断)的组合后阴道镜下子宫活检的效能。结果34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22~61岁);活检后病理诊断为CIN Ⅱ+ 190例,占54.9%(190/346)。(1)346例患者均进行了靶向活检,靶向活检检出CIN Ⅱ+ 184例(96.8%,184/190),其中53例(27.9%,53/190)是在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131例(68.9%,131/190)是在2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2)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即以G2作为阴道镜下活检的阈值,阴道镜检出CIN Ⅱ+的敏感度为68.9%(131/190),而以G1为阈值时敏感度升至96.8%(184/190)。对每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阴道镜诊断为G1或G2时,分别增加2个或1个点的靶向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2)346例患者中,270例进行了随机活检,检出CIN Ⅱ+ 6例(3.2%,6/190)。随着阴道镜下异常图像(包括G1、G2)累及象限数的增加,随机活检额外的CIN Ⅱ+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0)。(3)子宫细胞学检查结果≥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PV 16型阳性和阴道镜诊断为G2是检出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P<0.01)。这3项高风险因素中,仅存在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34.0%,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51.0%(增加了17.0%),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存在≥2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90.7%,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92.6%(增加了1.9%),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不存在任何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8.8%,第2个点和第3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分别增加至17.6%和23.5%(分别增加了8.8%和5.9%),3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结论在阴道镜检查中,通过靶向活检的多点活检增量效应可提高CIN Ⅱ+的检出率,随机活检作为靶向活检的补充,其作用有限。阴道镜检查时可根据子宫癌筛查结果与阴道镜诊断的不同风险条件的组合,相应增减活检点数,以优化阴道镜下活检程序,实现个体化的阴道镜检查。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阴道镜检查 肿瘤分级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子宫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非筛查性早期发现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很高。近年发现,子宫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子宫癌的发生发展都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很好,为根治宫颈癌提供了可能。本文就早期发现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的常规临床和实验室筛查方法,以及近年开发的筛查新方法、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以期使妇科临床工作者能合理应用这些筛查技术或技术联合,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癌前病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子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并行子宫锥切术的2 0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绝经组439例,未绝经组1 57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型HPV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子宫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临床特点:绝经组接触性出血的发生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3%(19/439)、6.4%(101/1 574);χ²=2.672,P=0.102]。绝经组有接触性出血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10/19、22.8%(23/101);χ²=7.157,P=0.007];绝经组无症状的患者中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子宫癌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0%(38/420)、4.3%(63/1 473);χ²=14.726,P<0.01]。绝经组子宫表面光滑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63.6%(279/439)、35.5%(558/1 574);χ²=111.601,P<0.01]。(2)高危型HPV检测:绝经组患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与未绝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92.0%(404/439)、94.4%(1 486/1 574);χ²=3.394,P=0.065];两组均以HPV 16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5.8%(289/439)和68.0%(1 070/1 574)],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²=0.722,P=0.395)。(3)TCT检查:TCT检查结果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不除外高度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HSIL,两组TCT检查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阴道镜检查: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阴道镜检查不充分的比例[分别为32.5%(511/1 574)、87.5%(384/439)]、子宫Ⅲ型转化区的比例[分别为21.9%(344/1 574)、80.0%(351/439)]、行子宫管刮取术(ECC)的比例[分别为20.5%(322/1 574)、35.3%(155/439)]、ECC阳性率[分别为53.1%(171/322)、67.7%(105/155)]均显著增高(P<0.01);子宫病变累及阴道壁的比例也显著增高[分别为1.0%(16/1 574)、5.9%(26/439);χ²=40.443,P<0.01],且绝经组患者累及阴道壁的病变的程度与子宫病变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60,P<0.01)。(5)锥切术后病理升级情况:与未绝经组比较,绝经组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75/1 574)、14.6%(64/439)]、病理升级的比例[分别为5.5%(86/1 574)、10.9%(48/439)]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绝经后妇女阴道镜检查常不充分,多为Ⅲ型转化区,病变更易累及子宫管及阴道壁,临床上应重视子宫管的搔刮及阴道壁的全面检查。绝经后妇女的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高,锥切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常需进一步干预。

  • 标签: 绝经后期 宫颈肿瘤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阴道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RalphLauren研究子宫电环切术(LEEP)治疗子宫上皮内瘤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子宫上皮内变的患者40例,均通过LEEP环切术治疗,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临床初次治愈率为92.5%。临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结论对子宫上皮内瘤病变使用LEEP环切术治疗,能够显著切除病灶,术后并发症低,临床疗效较高,值得临床学习。

  • 标签: LEEP环切术 治疗,子宫上皮内瘤病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5年7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5例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行阴式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患者均采用McDonald环扎法,手术时间为5~15min。手术顺利,术中均无胎膜破裂、出血多等并发症。随访至分娩,足月分娩89例(77.4%),早产13例(11.3%),新生儿存活102例(88.7%),流产13例(11.3%)。结论阴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 标签: 宫颈环扎术 妊娠 宫颈机能不全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 简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妇产科宫颈病变子宫癌热点焦点研讨会"拟于2014年3月28日至3月30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和医学参考报妇产科频道共同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以及香港、台湾、美国的著名专家及卫生部两癌筛查专家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包括:国内外HPV感染和子宫癌流行趋势、不同地域子宫癌筛查方法的优化组合、宫颈癌手术中的相关问题、如何保留宫颈癌患者的生育功能、

  • 标签: 宫颈癌前期病变 子宫颈癌 癌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癌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为主的筛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 标签: 子宫颈癌 诊断
  • 作者: 杨荣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金牛区金泉金科社区卫生服务站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53-02据调查数据显示,子宫颈癌是造成妇科癌症的第二大杀手,仅次于乳腺癌。由于患子宫颈癌妇女人数的逐年上升,并且患病人员的年龄也更加趋向于年轻化,如何预防子宫颈癌已经成为了妇女以及更多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文章来看一下预防子宫颈癌的一些有效方法和注意事项。1子宫颈癌的相关知识1.1子宫颈癌的患病原因(1)遗传因素:任何癌症的发生都与一定的遗传因素相关,子宫颈癌也不例外;为此,家族女性亲属中有患子宫颈癌或者乳腺癌等癌症既往史的女性朋友应该多加注意;(2)病理因素:很多妇女会因长期的子宫颈损伤、破皮、发炎、糜烂等病理特征产生早期的子宫颈癌细胞,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感染等引发子宫颈癌;(3)激素因素:临床实践证明,雌性激素会刺激妇女的宫颈上皮增生,子宫及阴道组织也会随之生长。该种情况下,女性的子宫颈癌患病率增高。(4)病毒因素:检查发现,在子宫颈癌患者的癌细胞中见到的病毒颗粒通常为“疱疹Ⅱ型病毒”,该种类型的病毒等会引起部分类型的子宫颈癌。除此之外,HPV等其他病毒也会引发女性朋友的子宫颈癌;(5)环境原因:通常情况下,没有性生活的女性是不会患有子宫颈癌的,越早发生不当性行为或性生活的女性患有子宫颈癌的几率也更高。并且,若女性的男性伴侣较多,其发生子宫颈癌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等等。1.2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子宫颈癌?早期的子宫颈癌通常没有十分明显的患病特征,但女性可多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在性行为后发现阴道出血等症状;(2)较为年轻的女性,还有可能出现经期延长或缩短,以及经量增多症状;(3)阴道排液情况的发生,大部分子宫颈癌患者阴道会出现白色、腥臭的排液;晚期的子宫颈癌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不规则且出血量多少不一;(2)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3)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贫血等全身衰竭症状。2子宫颈癌的有效预防措施通过以上知识,我们能够知道妇女患子宫颈癌疾病的常见原因较为明确。目前的临床医学中,子宫颈癌的筛选方法等也较为完善。为此,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子宫颈癌的有效预防:2.1提早判断自己是否出现子宫颈癌症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