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阴道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收集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阴道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使患者病情得到更为有效治疗,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 阴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于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患者 9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运用基础性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实施干预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13.34%( P< 0.05);观察组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为 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 6.67%( P< 0.05);较之参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缩减 6.67%( P< 0.05)。结论: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控护理风险,削减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对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创建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本院 2017 年 9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6 名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依照摸球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病例数均为 48 例。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健康管理,实验组进行慢病管理,进行比较的是生活质量情况的不同。 结果:实验组环境、生理、心理、社会关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间的作比较,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高血压患者实施 慢病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维持血压水平稳定,值得全面性的推广于临床。

  • 标签: 高血压 生活质量 慢病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节选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入并展开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共57患者均符合临床纳入标准,按照患者入院时间进行临床研究分组,A组(n=28)与B组(n=29)。A组血液透析患者主要运用常规的护理对策,B组患者则运用护士主导的分组管理模式,通过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相比常规护理的A组,B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更优,整体的护理质量较好,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士主导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择取本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1 月时段内诊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 40 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 20 例)和管理组( 20 例)。即参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采用完全管理模式,比较患者痰菌转阴率、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 参照组痰菌转阴率为 60.00% ,管理组为 9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管理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期间,完全管理模式的选择不仅可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还可增强其生存质量,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完全管理模式 耐多药肺结核 痰菌转阴率 生存质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用“全情关爱”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护理团队建设中未实施相应管理模式,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护理团队建设中实施“全情关爱”管理模式,并在不同使选取3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我院自制的职业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护士的满意度情况和离职情况进行判定。结果:实施后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相比于实施前较高,离职情况相比于实施前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用“全情关爱”管理模式,进而形成同事支持系统,使护士的心理压力予以缓解,对护士的团队凝聚力、工作热情予以激发。

  • 标签: 护理团队建设 “全情关爱”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月-2023.01,1年内收治的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和观察组(40例,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新生儿PICC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ICC置管成功率、护理操作无缝隙完成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提高置管成功率、操作流程连贯性和护理满意度方面。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迅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在其中的促进作用越发明显,国内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国家科技创新的主要主体即科研单位,其主要任务在于科研及技术创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现阶段已经很难适应科研单位的发展速度。科研经费与财务有关的管理制度已经脱离了实际,相关工作效率低下。在新会计制度推行下,关于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 标签: 科研单位 新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液体平衡的影响。 方法:实验样本为 60 例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成对照组( n=30 )和观察组( n=30 )参考的是双色球法,分别给予传统护理管理、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展开比较的是 2 组护理效果的不同。 结果:观察组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比、透析期间体重增加百分比、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2 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平衡,有效控制体质量增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强化护理管理模式 液体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中,疼痛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案干预,实验组对象接受疼痛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VAS分值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管理,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高。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护理管理 VAS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排药差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自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7月时间段,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记为对照组,将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记为观察组,比较排药差错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排药差错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有效降低。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 调配中心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对其集中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来对其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质量进行改进,其所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这一时间中对其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和整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适合的场景作为观察组进行观察,一共选取了80例。并且在其两年间有着不同管理模式的消毒供应中心中选取80例作为观察组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和比较。其中也有42例采用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进行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另38例采用对消毒供应中的集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其两组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最终发现在其观察组的总体指标中都相对较好于对照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杀菌等等的都合格率较高,其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对于观察组的供应中心相对满意度较高。所以其集中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供应中心的整体质量。改善了其工作质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实现对整体的医疗行业的推动作用,这种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使得我们对其管理模式进行强化,从而实现在医疗行业上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模式 提升
  • 简介:【摘要】鉴于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绩效管理理论已在诸多领域予以运用,且取得优异前景。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化,绩效管理逐步融入医院管理,不仅可增强医院整体服务水平,还可满足其战略发展的需求。针对此,笔者以自身经验,对以工作量、成本控制为导向的医院绩效管理模式予以思考,制定较为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供借鉴。

  • 标签: 工作量 成本控制 医院绩效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8S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课题选取 2019.01到 2019.11时段内收取的外来器械共 600件,以随机抓阄法纳入参照组( 300例)、管理组( 300例)。即参照组为传统器械管理管理组为器械 8S管理模式,比较器械质量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自我评价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参照组器械质量合格率较低于管理组,即 91.67%< 96.67%,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管理组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自我评价、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全流程管理过程中, 8S管理模式的选择不仅可提高器械质量合格率,还可增强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自我评价和满意度,应引起重视。

  • 标签: 8S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中心 外来器械 全流程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肺康复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机械通气的老年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实验组(n=50例,实施早期肺康复管理)。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肺功能指标、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价值。它能够有效地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并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期间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以该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156例产妇,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8例,给予对照组主要以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共同参与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管理实施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管理前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1.03%。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予以临床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用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不仅可有助于加强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满意程度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护理管理 ;新生儿     母婴同室通常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h与母亲处于同一房间,并在每天的分隔时间皆不超过 1 h[1]。而对于新生儿来讲,母婴同室不仅可增加其与产妇之间的肌肤接触,同时也有助于母婴的身体健康。在此情况下,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则是由奥格的自理模式而提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是以人在自理期间的缺陷,以及与健康之间关系方面的一种护理理念,并经过临床的不断完善与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2]。同时作为目前医院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主要是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对于患者及家属的学习与护理能力进行加强,以此有效提升临床的实际护理效果与工作效率。该文则以该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15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收治的 156例产妇,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78例。在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 22~ 35岁、平均为( 26.37±4.21)岁,其中包括: 51例初产妇与 27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 49例阴道分娩与 29例剖宫产 ;而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 21~ 36岁、平均为( 27.39±5.04)岁,其中包括: 45例初产妇与 33例经产妇,分娩方式包括: 41例阴道分娩与 37例剖宫产。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母婴同室护理期间应用常规方式的护理管理。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并负责对其家属进行相应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保障产妇可正确操作母乳的喂养方法 ;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方法为:①无菌操作与环境管理:在临床护理执行期间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的管理要求,对于如遗传性的代谢疾病应进行密切的筛查,在婴儿沐浴室进行采血的操作,同时可在床旁对如何抚触新生儿,以及衣服尿布更换与母乳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另外要严密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检查,以排除重大疾病发生的可能。而对于家属在喂养期间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以及对例如黄疸或溢奶等正常的生理现象进行鉴别。最后则在进行相应卫生教育的同时严格要求家属及来访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依照规定进行洗手,以及定期进行病房的消毒与清洁,并保障良好的温湿度与通风,对于新生儿所使用的被褥及毛巾等应作为清洗消毒工作,从而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     ②新生儿沐浴管理:为临床护理人员制定严格合理的工作规范,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时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并在指导产妇前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例如在沐浴室,应首先预约好沐浴的时间,在其沐浴前 1 h内不应进行喂奶,然后产妇要做好新生儿更换衣物的准备工作,并在检查其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方能指导产妇自行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臀部与脐带等各项的护理工作。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应指导产妇及家属将新生儿送回母婴同室的房间。     1.3  观察指标     依据该院自制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量表进行随访调查,其中总分为 100分,≥ 90分为优秀, 70~ 89分为良好, 60~ 69分为合格, <60分则为不合格 ;同时以临床护理管理满意度量表在产妇出院前进行满意度随访调查,其总分为 10分, <9分为非常满意, 7~ 8分为满意, 4~ 6分为基本满意, <3分为不满意 [2-3]。     1.4  统计方法     依据 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以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前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 40.71±5.14)分,相较于观察组的( 39.76±4.92)分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 94.52±3.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97±5.61)分( t=21.803, P<0.05) ;觀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为 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由于女生分娩是一生中重要的生理历程,不仅会改变其心理的状态,同时对于分娩后的康复与新生儿的心理与健康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而作为目前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一项工作内容,母婴同室已成为医院一项新的管理制度【 5-7】。以往母婴同室则是主要在产妇分娩后尽可能安排与新生儿同处一室,从而增加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实现对产妇情志的调节,以保障后续在哺乳期间具有良好的基础。而随着对常规母婴分离或封闭式的集中护理的转变,开放性母婴同室护理受到产妇及家属的广泛认可与欢迎【 8-10】。由于在胎儿脱离母体后,受到内外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影响新生儿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因此予以产后新生儿的环境护理管理对其良好的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依据苏红梅 [11]研究文献资料表明,予以产后实行母婴同时的护理不仅有助于实现产妇尽早的开奶,同时对于产妇自行护理婴儿与哺乳能力的提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不仅可提升产妇子宫的收缩,并对于降低产后出血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为母子感情的增进以及新生儿智能与心理的健康发育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管理模式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S管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质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未开展6S管理模式前接收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开展6S管理模式后接收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80.00%),经过2检验后,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

  • 标签: 护理质量 6S管理模式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科病房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肿瘤科病房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接收的108例肿瘤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54例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疼痛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肿瘤科病房 疼痛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 高危人群 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对预防压疮、跌倒产生的影响 。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 三年期间于本院进行 治疗的呼吸科高危 患者共 110 例 ,对照组 55例在日常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选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 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分层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分层管理模式、常规干预 后, 2 组 关于压疮、跌倒发生率 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 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 P值范围 <0.05)。 分层管理模式、常规干预 后,2 组 关于护理满意度 的分析中,观察组、对照组数据 有差异,2组存有统计学意义( P值范围 <0.05)。 结论:呼吸科病房 的高危人群 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 ,可进一步减低压疮、跌倒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可推广。

  • 标签: 呼吸科 压疮 分层管理模式 跌倒 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