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睡眠障碍是后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对预后影响大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而且还会增加复发的危险.因此后睡眠障碍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后出现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并对后睡眠障碍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后抑郁是脑血管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延长了康复治愈的时间,增加了致残率和致死率,加重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负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抗抑郁的精神药物为主。但是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以增加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突触利用率为目标。这些抗抑郁药的效果不超过60%~65%,并需要2~4周才能发挥其疗效,近年的研究发现“谷氨酸及其受体”也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就后抑郁与谷氨酸及其受体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谷氨酸 抑郁 卒中后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后抑郁是后最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认为后抑郁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相关,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后抑郁.本文对后抑郁相关热点问题作一简要回顾.

  • 标签: 抑郁 卒中后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sleepdisorders,PSSD)是一种常见但较少引起重视的后并发症,其发生与疾病本身包括中部位、神经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因素相关。PSSD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要结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及量表评估作出诊断,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多采用药物及非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本文就PSSD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以期为PSSD的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诊断 治疗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汀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汀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单侧忽略是后常见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之一,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本文介绍了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等分线段、删除测试、,晦摹试验、阅读和书写、物体找寻、声源定位、马甲测试、行为检查、轮椅碰撞试验和导航任务,最后评价了目前忽略评估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卒中 单侧忽略 评估
  • 简介:缺血性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高。大多数研究资料均支持高血糖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中发病,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有关高血糖的危害,已有较多基础研究,但临床研究则相对较少。文章就高血糖与缺血性关系做了综述。

  • 标签: 高血糖 缺血性卒中 患者 临床研究
  • 简介:1引言业已证实,低温在急性局灶性和全脑缺血实验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尽管其神经保护机制尚待完全阐明,但低温能影响脑缺血过程的多种病理生理学机制。缺血核心(不可逆性受损的神经元)及其周围低灌注区(即“缺血半暗带”)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尽管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出现功能障碍,但如能及时恢复灌注,仍可恢复正常。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低温治疗 病理生理学机制 缺血半暗带 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保护机制
  • 简介:美国学者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83076名(平均年龄56岁)妇女的资料。结果显示,从1980年至2004年间,共发生2280例。在调整了几个影响危险因素后,研究者发现,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与危险显著负相关。与饮咖啡少于1杯/月者相比,饮咖啡2~3杯/日者危险减少19%;

  • 标签: 咖啡因 中危 妇女 多饮 平均年龄 健康研究
  • 简介:垂体腺瘤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塞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我院神经外科自1989年10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病人22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卒中 诊断 治疗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的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员救治 护理干预 地震 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折 病情比较
  • 简介: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协会在2006年发布缺血性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缺血性预防指南后,再次收集近2年来主要相关的大型临床试验,今年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主要是抗血小治疗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方面,本刊及时对该指南进行了编译,供广大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声明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传统危险因素及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方法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病史)及自身中风险的认识情况。结果共682例调查对象完成了问卷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传统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88.0%;中风险的认识水平仅为17.2%,文化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病史与中风险的认识水平独立相关(P〈0.05);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识到存在中风险的比例越高(P〈0.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对中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尤其是存在危险因素的女性,其中风险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卒中 女性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风险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工人,高中文化。因“突发意识不清2h”,于2012年11月9日就诊于我院行十当日收住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入院后予以20%甘露醇250ml静滴一日两次及其他对症处理。

  • 标签: 卒中后抑郁 精神运动抑制 泌尿系感染
  • 简介: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的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炎性因子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炎性因子为靶向的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动物模型对于的病理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传统的和改良的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动物模型 方法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研究证实,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本文阐述了后交感神经激活途径及交感神经如何通过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免疫系统,旨在探讨后感染发生的机制,为预防后感染的发生和改善病人预后提供思路。

  • 标签: 卒中 感染 免疫抑制 交感神经
  • 简介:近年来,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作为新的靶器官损害病因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BPV与多种疾病均相关,如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包括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事件的预后(如脑梗死预后、脑梗死静脉溶栓的预后、脑梗死出血转化、脑出血的预后等)、脑白质疏松、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等。本文就BPV对预后的影响加以综述。

  • 标签: 血压变异性 收缩压变异性 卒中 预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