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至我院就诊的待产产妇 92例,收治时间为 2015年 7月 20日 -2017年 7月 20日,其中一组选择一般治疗方案,另外一组选择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分别为 80.43%与 39.13%,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4.35%与 21.74%, P< 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产伤率分别为 2.17%与 28.26%, P< 0.05。结论 对难产产妇选择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治疗便于对胎头位置进行纠正,利于将自然分娩率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枕横位难产 枕后位难产 徒手旋转胎头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难产治疗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诊治的难产产妇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分娩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横难产治疗中发挥了较高的价值,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保证分娩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给予产妇综合护理措施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产科发生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枕横位 枕后位 分娩方式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在临床中的应用,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B超判断为胎儿、羊水适量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胎方位转为率及剖宫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胎方位转为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P<0.05)。结论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能有效矫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前干预对产程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先兆临产及潜伏期经B超诊断为的初产妇200例,100例进行提前干预矫正位处理,100例顺其自然,未作任何处理,观察两组产程进展速度、最终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防干预矫正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分娩期并发症比较两组无差异显著(P>0.05)。

  • 标签: 枕后位 人工破膜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改变体位促进胎儿的自然分娩.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入我院,正常、足月、单胎妊娠,经B超诊断或经腹部触诊、胎心音位置等检查,证实为(横),(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给予体位指导,必要时徒手转胎头处理,实验组自由体位,两组其他处理相同.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情况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少于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评分无差异,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体位促进胎儿的自然分娩.关键词体位;;分娩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活跃期综合干预对位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观察组在活跃期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措施人工破膜、徒手扩张宫颈、产妇卧调整、徒手旋转胎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跃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增快(P<0.01),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活跃期综合干预有效、安全、易行。

  • 标签: 枕后位 活跃期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胎儿矫正予以产程中分娩镇痛+自由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临产宫开3cm检查诊断为胎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程中分娩镇痛+自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镇痛评分为(1.23±0.45)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04±0.4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矫正予以产程中分娩镇痛+自由护理能够有效镇痛,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胎儿 枕后位矫正 产程 分娩镇痛 自由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颅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治疗方法,并观察临床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颅脑外伤PVS患者29例进行对照研究,入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脑脊液β-内啡肽(β-EP)、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β-EP、MCA血流速度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属于比较棘手的症状,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建议加用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并改善脑脊液β-内啡肽水平及MCA血流速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持续性植物状态 高压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干预配合手法复位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持续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分娩期常规进行护理,产妇根据自己意愿选择体位。观察组在产程不同阶段给予体位干预或手法复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上占优势,自然分娩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产程中给予体位干预并配合手法复位有助于纠正胎儿,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枕后位 体位干预 手法复位 分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于2014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医的难产患者(8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处理、胎头旋转法治疗,探究2两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治疗难产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抽取80例胎儿矫正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为40例实验组患者开展镇痛分娩+体位护理,为4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助产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分娩患者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体位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枕后位矫正 产程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在 我院 2017 年 4月至 2018 年 4 月 抽取 80 例胎儿矫正 患者, 随机双盲法 分组,为 40 例 实验组患者开展 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 ,为 40 例 对照 组患者开展常规助产护理 。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分娩患者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枕后位矫正 产程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低钾血症发生的病因及行高浓度、大剂量补钾治疗的可行。方法对一例烧伤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行超大剂量、高浓度深静脉控制补钾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对影响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患者行高浓度、深静脉补钾是安全的。结论常规治疗不足以纠正威胁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时行高浓度、大剂量、深静脉补钾可能会纠正低钾血症,挽救生命。

  • 标签: 低钾血症 超大剂量 补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