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的产程特点和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124例持续孕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资料,。结论持续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对持续应做到早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枕后位 持续性 分娩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持续产程处理中徒手旋转胎头术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分娩期间发生持续的120例孕妇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辅助分娩。结果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成功分娩的有98例,成功率为81.67%;运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失败后进行剖宫产术的有22例,占18.33%。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身后为产程中的运用成功率高,有效避免了母儿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产程 徒手旋转胎头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持续高龄产妇,分析不同体位护理在其足月妊娠分娩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持续高龄产妇若干例,基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选取70例,按照住院时间分为2组(各35例),其中35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截石护理干预,35例设为观察组,实施侧卧护理干预,就两组产妇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发生率、疼痛、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龄产妇 足月妊娠分娩 体位护理 疼痛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Kielland产钳在持续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在海盐县妇幼保健院符合产钳助产标准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为Kielland产钳组(观察组)、为Simpson产钳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从决策到分娩的时间、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软产道裂伤、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产伤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上述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及新生儿死亡。Kielland产钳用于持续阴道助产成功率100%。结论 Kielland产钳用于第二产程持续阴道助产,可迅速娩出胎儿,损伤小,安全可靠,可与传统Simpson产钳互为补充,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Kielland产钳术 Simpson产钳术 阴道助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头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持续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纠正则易造成难产,增加剖宫产率,手术助产率,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很大的损伤。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法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俯卧矫正转至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自由体位,观察组患者62例通过侧俯卧指导改变孕妇的体位来纠正胎儿的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胎位纠正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胎位矫正率为72.58%,对照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9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0.32%,观察组产妇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的产妇来说采用侧俯卧合理的指导方式能有效的纠正其胎方位,减少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分娩中推荐使用。

  • 标签: 侧俯卧位 枕横位 校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法旋转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手法旋转使转为。结果降低了头难产率,成功率高,本组成功率为95%。结论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单,易掌握,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方法有效。

  • 标签: 手法旋转头位难产 枕横位 枕后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横(助产对策。方法选取160例横(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的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之后再进行胎位纠正,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发生率低,第二产程短,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横(的产妇助产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的发生,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

  • 标签: 枕横(后)位 助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持续横(),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在活跃期,通过采取“纠正横()法”,能促使胎方位转正,缩短产程,提高自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危害,利国惠民,操作方便易掌握.关键词纠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6-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管理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且出现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6%

  • 标签: 体位护理 枕后位 枕横位 分娩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护理管理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且出现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平均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产程时间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总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36%

  • 标签: 体位护理 枕后位 枕横位 分娩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传统处理持续难产无好方法治疗的现状,首次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来治疗持续难产的新方法。方法通过45例持续采用徒手抬头旋转术加产钳术并用治疗难产的可行进行观察分析,确定疗效的肯定性。结果45例持续难产患者年龄在23-31岁,平均为27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均为初产妇。33例抬头先露部达到坐骨棘下2厘米。12例达到坐骨棘下1-1.5厘米,其中有29例为持续,16例为右,娩出新生儿重量在2800克至3900克。第二产程最短15分钟,最长1小时50分钟,手术历时最短5分钟,最长18分钟,新生儿Apgar评分4-7分17例,7-10分28例,新生儿七天内死亡率为0。结论持续是临床上最长见的头难产,给分娩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和危险,在以前往往需要手术剖宫产手术治疗,不但延误时间,对产妇打击大,花费高,胎儿生命难以保命,采用此技术治疗,打破了旧框框,达到尽快娩出宫内窘迫的胎儿,避免了胎儿面部损伤及减轻盆底组织损伤,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自然分娩效果。

  • 标签: 枕横位 难产 徒手抬头旋转 产钳并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以及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难产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方式帮助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在术后出血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以及难产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术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术 自然分娩 枕横位 枕后位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