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心理的护理管理办法。方法将本基层门诊的接收的老年输液病人做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护理干预。将所有负责输液的护士分成小组进行护理,并相互评价。最后,对比优化护理对策之前与之后老年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输液失误情况。结果老年病人的焦虑心理明显缓解,满意度显著性提高,输液失误率也明显降低。结论恰当科学的输液护理对策能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至关重要,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病人 基层门诊 护理 焦虑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待产妇的焦虑状况及发生原因。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和自行设计的焦虑原因调查问卷对91例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孕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剖宫产待产妇状态焦虑的得分为(43.23±7.43),高于国内女性常模的(38.97±8.45)分(P<0.05)。引起焦虑的主要原因有生活状态的改变(95.24%)、对医院和手术室感到陌生(90.48%)、担心能否胜任母亲角色(84.13%)等。结论剖宫产待产妇存在普遍的焦虑情绪,其发生焦虑的原因复杂,应注意加强沟通交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待产妇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焦虑的具体护理对策。方法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救治的82例育龄妇女,根据数据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n=42例,术前、术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常规组(n=40例,术前、术后未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前、术后焦虑程度进行对照。结果术前,研究组焦虑程度评分(25±3.5)分,常规组焦虑程度评分(24±2.8)分对照无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焦虑程度评分(10±1.7)明显低于常规组(18±2.6)分(P<0.05)。结论临床在评估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焦虑期间,对其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手术对象焦虑、恐惧及紧张等消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计划生育 手术对象 焦虑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ERCP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6位即53对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且进行常规术前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术前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最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术中舒适度及术后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情绪的产生。

  • 标签: ERCP 心理护理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患者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2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20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做记录。结果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焦虑的概率为12%,发生抑郁障碍的占19.6%。比较两组患者由不同卒中类型导致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前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高,BI评分低,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关。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对老年意外伤患者创伤早期出现的焦虑和躯体化症状实施干预的效果。方法以80例意外伤后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得意外伤7天内的心理变化特点,实施护理干预,3天后再次通过SCL-90心理自评表进行9项因子测量,比较城乡老年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城乡意外伤后7天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感觉和焦虑方面,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3天再次测评,得出结果农村和城镇老年人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接近全国常模(P〈0.05)。结论城乡意外伤早期老年人存在有躯体化感觉和焦虑明显异常,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明显缓解老年人意外伤造成的心理变化。

  • 标签: 老年 意外伤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探讨焦虑和抑郁影响PU的机制,为PU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项版本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问卷的方法,对PU患者238例及健康人80例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PU组有135例存在焦虑症状,139例存在抑郁症状;SAS平均56.78±11.22分,SDS平均58.03±14.32分;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PU组SAS与SDS进行比较,发生率与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U组症状评分与SAS和S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消化性溃疡与焦虑和抑郁存在密切联系,重视焦虑和抑郁在PU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表现,对于改善PU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恶心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恶心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通过量化分值来体现。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为21.6±3.3,抑郁自评量表(SDS)为21.8±3.4。而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为38.6±4.4,抑郁自评量表(SDS)为39.8±4.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后,再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情,可以为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以此来有效的配合治疗。这对于患者的有效治疗具有非常中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焦虑 抑郁 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56-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5例,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并观察两组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变化。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心理护理能更好的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减小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慢性迁延病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压力逐渐增大,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耐心和决心,如此又加重了慢性胃炎的症状。患者反复就医,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深入探究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中医病机,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慢性胃炎病位在胃,其主要病机为①心失神主;②肝失疏泄;③脾失健运;在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辨证施治中,注意宁心安神、疏肝和胃、助脾健运方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 标签: 慢性胃炎 焦虑 中医 病机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方法56例高血压伴有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伴焦虑抑郁状态的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状态者72例,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普拉克索治疗组36例和非普拉克索治疗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既往基础药物基础上口服美多芭片,1片/次,3次/d。普拉克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盐酸普拉克索片(森福罗)起始剂量0.25mg,3次/d,根据病情逐渐增量,最大量每天剂量增加到4.5mg(1.5m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指标,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8周后,普拉克索治疗组SDS评分及SAS评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7,0.035)。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普拉克索治疗组治疗4周后,两个量表的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SDS评分(t=2.776,P=0.050)、SAS评分(t=3.664,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拉克索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DS评分(t=5.759,P=0.005)及SAS评分(t=6.522,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疗效优于非普拉克索组,治疗4周开始显效,8周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 标签: 帕金森病 焦虑状态 抑郁状态 普拉克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