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电话预约后,我接待了一位外地来的年轻人。落座后,年轻人急切地开始诉说:“我是管理专业毕业的,拥有中级职称,可是厂里没有按专业职称给我安排工作,而是—直让我在工人岗位上,在车间里工作。我感觉是因为给领导提意见而遭到报复,但是又没有证据,不知该怎么办?”

  • 标签: 人格障碍 电话预约 管理专业 中级职称 专业职称 工人岗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对比及心理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边缘人格障碍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资料。比较两组父母养育方式,总结观察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观察组父母教育方式因子如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度保护、过分干涉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边缘人格障碍的保护因素为母亲温暖、理解;危险因素为母亲拒绝、否认、父母是否离异和父母职业等。结论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发生主要受到母亲温暖、理解、父亲职业、母亲拒绝、否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以改善其人格障碍

  • 标签: 边缘型人格障碍 父母养育方式 心理护理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就偏执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施治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针对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1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给予认知治疗。结果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下,患者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针对偏执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展开治疗,可帮助该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认知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人格障碍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患者入院后,询问相关情况,分析患者人格障碍的发生原因、心理特征,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并调查其家庭状态、躯体状态等相关资料,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工作完成后,30例患者的多疑与敏感心理得到显著的缓解,24例患者孤独心理显著消除,本组患者在入院期间均未出现暴力与冲动行为,29例患者睡眠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人格掌握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用系统、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困境,这对于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大有裨益。

  • 标签: 人格障碍患者 心理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沙盘游戏法对人格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对1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时采用了沙盘游戏法,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来访者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沙盘游戏法及心理咨询可协助其整合人格、恢复心理健康。结论沙盘游戏可对患者进行潜意识的分析,有助于咨询师对其制定有效的咨询方案。

  • 标签: 沙盘游戏法 人格障碍 心理咨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冲动人格障碍患者的安全问题与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冲动人格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安全问题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冲动人格障碍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自我伤害、冲动伤人、蓄意破坏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冲动型人格障碍 安全问题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冲动人格障碍患者在护理期间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应用针对性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冲动人格障碍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总的来看,冲动人格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自残、伤人、破坏物品以及自杀,其中,研究组出现相关问题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存在统计价值(P

  • 标签: 冲动型人格障碍 针对性护理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53例人格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患者90例为对照组。结果53例患者中,偏执13例,分裂10例,强迫8例,戏剧7例,依赖6例,自恋4例,回避3例,反社会2例。观察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恐怖、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格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标签: 人格障碍 心理 护理 对策
  • 简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针对青少牟的网络成瘛行为,通过分析造成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结合网络成瘾所导致的异常人格表现,提出电脑游戏、网络交际、网络色情、信息超载等网络使用方式,造成许多青少牟的网络成瘾行为。通过分析现有的矫治措施.为更好地预防和矫治网络成瘾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 标签: 网络成瘾 网络游戏 人格障碍
  • 简介:人格障碍是21世纪的大学生们所面临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由遗传、心理、社会等因素导致。而在重点大学大学生中又以强迫人格障碍居多,有着重点大学中所特有的原因和特殊性,因此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实在且必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其中的实际的行动者。

  • 标签: 大学生 重点大学 强迫型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 简介: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矫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人格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人格基础是否相同。方法使用CPI-RC、HAMD和HAMA对符合DSM-Ⅵ焦虑障碍抑郁障碍30例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焦虑组Do、Cs、Sy、Sp、Sa、In、Em高于抑郁组(P〈0.01),抑郁组Sc、Gi、To高于焦虑组(P〈0.01);焦虑组除Em高于对照组(P〈0.01)外,In、Re、So、Sc、Gi、Cm、To、Ac、Ai、Ie、Py低于封照组(P〈0.05、P〈0.01);抑郁组Sc、To、Fx与对照组无差别,其余各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2.各组的人格类型构成分布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3.焦虑组和抑郁组的自我实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的自我确认和人际适应水平以及人格类型不同。

  • 标签: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人格特征 人格类型 对照研究 CPI-RC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25例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25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其父母惩罚及严厉、拒绝与否认这二项因子评分较对照组高,而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不正确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形成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反社会人格障碍 父母教养方式
  • 简介:目的:分析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分布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罪犯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09名男性罪犯进行调查。结果:与常模相比较,罪犯PDQ-4+的12人格障碍及SCL-90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常模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罪犯各型人格障碍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较,男性罪犯的人格障碍要严重,心理健康状况要差,并且他们的人格障碍和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 标签: 男性罪犯 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校园欺凌的现象在各阶段的学校中都普遍存在,校园欺凌会对于被欺凌的对象造成明显的心理影响,这种消极影响很有可能会造成被欺凌者终身的性格缺陷。制止校园欺凌的现象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项任务,要想达到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欺凌的目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分析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缺陷,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来对于此种行为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此种现象的发生,所以本文将要对于此话题进行分析探讨,首先提出校园欺凌施暴者的人格障碍点,然后提出针对这些障碍的干预机制。

  • 标签: 校园欺凌 人格障碍 人格缺陷 干预机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