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护士对吸痰术的认识与实践。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8月~2018年2月,研究人员来自两家医院从事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包括ICU、EICU,共87名护士组成。所有参与者得到问卷调查,并对33名护士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实施气管吸痰(ETS)操作进行评估。结果大多数ICU护士获得较高的问卷调查分数,但现场操作考核分数较低,与知识问卷结果脱节,与学历高低以及工作时间有关联。33名护士中,只有10名护士(30.3%)在ETS前患者进行胸部听诊,无菌操作、吸痰来回次数、什么体征观察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应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以适合所需的临床实际技能,这些因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来预防。

  • 标签: ICU 吸痰术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气管插管科重症患者加强导管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78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n=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强导管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出现感染、堵管、误吸、气管黏膜损伤4项并发症患者总占比为2.56%,对照组为15.3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CQ评分较护理前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插管内科 重症 导管护理 并发症 舒适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救应用紧急气管插管的时机和原则。方法急救中对18例危重患者行经口紧急气管插管。结果本组插管成功17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4%,复苏成功11例,成功率为61.1%,插管并复苏成功者予皮囊给氧,大于半小时者接呼吸机进一步抢救治疗。结论急救中应用紧急气管插管后多可使患者病情转好,弊少利多;紧急气管插管应尽量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前进行;是否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应根据心肺复苏(CPR)诊断治疗的EBM指南(2005)中的不复苏原则。医护人员在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并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

  • 标签: 急救 紧急气管插管 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在急救实施中有多种临床情况,为了提升抢救的质量和普及气管插管技术。方法通过73例在急救应用中的实践记录。结果73例实施插管的患者中有36例存活,18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存活。结论气管插管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极其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经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有利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道,防止误吸;通过插管施行机械通气。在心肺脑复苏和抢救治疗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气管插管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保障重病患者的基本护理质量,本文就对当前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方法进行完善,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传统的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的完善,本文就对传统的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和完善后的气管插管口腔护理进行了比较。结果在实行改良后的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技术后,重病患者的口腔卫生明显优于传统护理后的质量。结论通过使用改良后的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技术后,能够有效地降低口腔中病毒菌的发病率,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口腔中分泌物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性(VAP)的发生。

  • 标签: 气管插管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内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体会心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科室护理质量。方法对本科收治的 50例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 3例患者不幸身亡,其余 47例患者在手术后全部顺利拔管,分别转至康复病房进行康复治疗或者完全康复后出院。结论规范有效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患者的并发症,便于及时发现隐患,防止严重并发症产生,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急诊科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可纳入样本分为直接喉镜、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纤维支气管镜组各100例。对插管成功例数、插管平均耗时以及血流动力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和纤维支气管镜组插管成功率高于直接喉镜插管,并且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结论: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可用于气管插管观察成像,具有插管速度快、成功率高、插管痛苦小等优势。

  • 标签: 无线可视气管插管观察引导用内窥镜 SX-NK50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气管气管巨大症(tracheobronchomegaly, TBM)为罕见病,多因肺部感染就诊发现,胸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或CT检查见气管和(或)支气管管径异常不均匀增宽,气管镜检查亦可确诊本病。无症状患者行非胸部手术时往往不做胸部详细检查,这将导致此类患者漏诊,全麻后常规气管导管可能会无法有效堵塞增粗软化的气管,这给麻醉带来风险。此病例在患者术前麻醉访视时未发现合并TBM,麻醉后行常规气管插管发现漏气严重,多次调整气管插管置入深度后最终有效堵塞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总结此病例资料以期为麻醉医师提供警示和参考。

  • 标签: 气管支气管巨大症 气管插管 麻醉,全身
  • 简介:摘要报道一例术中气管插管气管裂伤,本症发生少,易漏诊。本例气管裂伤较大,及时发现,予以气管裂伤修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气管裂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心理护理策略对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患者进行协助,提升护理治疗,改善心理状态。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6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应用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评分上分别为( 31.2±1.9 ) 分 和( 28.5±2.4 )分 ,对照组为 ( 37.5±3.5 ) 分 和( 36.6±2.7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脱机事件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3.3% ( 1/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0% ( 3/30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情绪上的观察和安抚,有利于减少脱机事件的发生,并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清醒气管插管 呼吸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觉沟通卡对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干预的86例呼吸衰竭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插管前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视觉沟通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气管插管前心理状态[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气管插管后1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清醒后2 h、插管后1 d咽喉并发症发生差异。结果气管插管前,干预组患者HAD[(5.14±0.52)分、(5.36±0.48)分]、MAP(91.25±7.11)mmHg、HR(73.21±5.47)次/min,对照组患者HAD[(7.54±0.64)分、(7.62±0.71)分]、MAP(95.28±7.23)mmHg、HR(77.37±6.14)次/min,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气管插管后1 h,干预组患者VAS(6.57±1.23)分,对照组患者VAS(8.14±1.35)分,VAS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清醒后2 h咽喉并发症发生率(声嘶4.65%、咽痛6.98%)、插管后1 d咽喉并发症发生率(声嘶2.33%、咽痛2.33%)与对照组清醒后2 h咽喉并发症发生率(声嘶6.98%、咽痛9.30%)、插管后1 d咽喉并发症发生率(声嘶4.65%、咽痛6.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觉沟通卡在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前使用,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正常,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因气管插管前引起的疼痛,并减少咽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视觉沟通卡 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滴注肾上腺素治疗小儿先心术后肺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先心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有血性痰的64例患儿为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吸痰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痰液,实验组吸痰时使用肾上腺素(110000)稀释痰液,观察两组患儿血性痰消失所用平均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所用平均时长及撤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滴注肾上腺素与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比较,患儿血性痰消失所用平均时间及呼吸机使用平均时间均明显缩短并能提高撤机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滴注肾上腺素治疗小儿先心术后肺出血有效,方法简单、安全。

  • 标签: 气管插管 滴注 肾上腺素 肺出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