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复苏是帮助和保障新生出生时平稳过渡的重要生命支持技术。随着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一些复苏操作要点及证据在不断更新。中国新生复苏项目专家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复苏学组,在2020年国际新生复苏指南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修订中国新生复苏指南,以规范新生复苏,降低新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复苏术 婴儿,新生 诊疗指南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是新生时期重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新型检测手段的发展,突显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理念和改善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访问政策,新生呼吸道病毒感染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新生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临床特征不典型、易混合细菌感染、检测阳性率低且多数无特异性治疗等特点,重症感染可引起近远期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识别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控其在新生病房的播散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新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常见病原体、检测手段及管理防控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道病毒 病毒检测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新生Barth综合征男性患儿,以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肌无力、低血糖、高乳酸血症为主要表现,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TAZ基因c.310T>C(p.P104L)错义变异,来源于母亲,家属放弃治疗2 d后死亡。

  • 标签: Barth综合征 心肌病 TAZ基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市新生死亡情况及死因构成,为进一步降低新生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死亡新生病例资料,总结新生死亡率、死亡原因顺位、死亡原因分布、二级和三级医院新生死亡情况对比,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2例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依次为窒息(23.8%)、呼吸窘迫综合征(22.7%)、严重先天畸形(18.0%)、感染(11.6%)、早产(9.3%)。足月儿61例(35.5%),前3位死因为窒息(34.4%)、严重先天畸形(32.8%)、呼吸窘迫综合征(13.1%)。早产儿111例(64.5%),有16例(14.4%)胎龄≤30周、未经治疗即死亡,治疗后仍死亡的早产儿前3位死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9.7%)、窒息(18.0%)、感染(15.3%)。早期新生124例,早期早产儿前3位死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43.1%)、窒息(27.7%)、严重先天畸形(12.3%),早期足月儿前3位死因为窒息(44.2%)、严重先天畸形(23.3%)、呼吸窘迫综合征(18.6%)。晚期新生48例,晚期早产儿前3位死因为感染(33.3%)、呼吸窘迫综合征(10.0%)、严重先天畸形(10.0%),晚期足月儿前3位死因为严重先天畸形(55.6%)、窒息(11.1%)、遗传代谢/染色体病(11.1%)。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死亡新生胎龄[(33.1±4.2)周比(35.0±5.1)周]、出生体重[(2 000±480)g比(2 620±515)g]均较低(P<0.05),二级医院足月儿死因中窒息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医院(P<0.05)。结论新生死亡主要发生在生后1周内,其中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先天畸形、感染、早产是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生后不同日龄的早产儿、足月儿死亡原因各有不同,二级医院足月儿因窒息死亡占比高于三级医院。

  • 标签: 婴儿,新生 婴儿,早产 死亡率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水痘的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及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水痘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新生水痘的临床特点、诊断、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共收治新生水痘33例,男18例,女15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1例。胎龄(38.8±1.2)周,出生体重(3 670±247)g,发病日龄14.0(8.0,19.0)d,确诊日龄18.0(11.5,23.0)d,住院时间(8.1±3.7)d(2~20 d)。母亲均否认既往患水痘或水痘疫苗接种史。33例患儿中有水痘/带状疱疹接触史29例。33例患儿均有典型皮疹,25例伴发热。诊断先天性水痘13例,获得性水痘20例;合并心肌酶异常24例,皮肤感染11例,贫血9例,肝损害8例,粒细胞减少/缺乏6例,肺炎、败血症各4例,病毒性脑炎1例。予静脉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0例,抗生素治疗17例,应用丙种球蛋白15例,抗病毒及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8例,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6例。治愈出院31例,2例皮疹好转后自动出院,经电话随访均痊愈。结论新生水痘患儿多有明确接触史,除皮疹外可合并心肌酶异常、肝损害、粒细胞减少/缺乏、肺炎、病毒性脑炎等并发症,静脉应用阿昔洛韦、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多预后良好。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婴儿,新生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Apert综合征是新生期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因FGFR2基因变异导致,发病率1/65 000,其特征为颅缝早闭、尖头畸形、并指(趾)畸形,常合并皮肤、骨骼、大脑和其他器官异常。本文报告1例Apert综合征早产儿,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 标签: Apert综合征 FGFR2基因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一名1周大的婴儿因眼睛发红、双侧有轻度脓性分泌物去看全科医生。该婴儿足月出生,经阴道自然分娩,生后无并发症。经检查,发现双眼有黄色分泌物,并有轻度结膜炎。婴儿的父母担心其眼睛发红的情况。该患者应如何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肾上腺出血在新生期相对少见,其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产伤、窒息、凝血功能异常等。大多数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无临床症状,严重者有重度黄疸、贫血、阴囊血肿、腹部包块等。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鉴别困难者应完善CT及MRI。由于新生肾上腺再生能力较强,新生肾上腺出血绝大多数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随日龄增加,肾上腺功能多可逐渐恢复,但少数可继发肾上腺功能减低、皮质醇分泌不足。该文将对新生肾上腺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肾上腺出血 肾上腺功能减退 超声检查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动物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参与了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抑制细胞焦亡可减轻动物的神经系统症状,发挥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细胞焦亡可能为临床治疗新生脑损伤提供靶点。现综述细胞焦亡及其在各类脑损伤的致病机制,以加深临床医师对新生脑损伤的认识。

  • 标签: 细胞焦亡 脑疾病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是新生时期重要的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新生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新型检测手段的发展,突显以家庭为中心的医疗护理理念和改善新生重症监护病房访问政策,新生呼吸道病毒感染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新生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临床特征不典型、易混合细菌感染、检测阳性率低且多数无特异性治疗等特点,重症感染可引起近远期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早期识别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控其在新生病房的播散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新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常见病原体、检测手段及管理防控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道病毒 病毒检测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新生脐带结扎术是胎儿娩出后必要的医疗操作。目前临床上多采取早期结扎脐带(ECC)措施。但是,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分娩时采取延迟结扎脐带(DCC)措施,对增加新生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及铁储备、降低贫血发生率、改善心血管功能及氧合、增强免疫力等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对母均无严重不良影响。笔者拟就临床对适宜脐带结扎时间、胎盘输血影响因素、分娩时采取DCC对新生的影响及其潜在风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延迟断脐 血容量不足 血液灌注 血流动力学 贫血,新生儿 输血,自体 时间安排,脐带结扎术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危重新生存活率明显提高,而存活新生所面临的脑损伤相关后遗症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各项神经重症监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对新生脑损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新生神经重症监护领域各项脑功能监测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新生儿 神经监护 脑损伤
  • 简介:摘要《中华儿科杂志》儿科常见病专题研讨会——2019年全国新生专题峰会于2019年6月27—29日在宁波市成功召开。全国新生相关专业学者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梨状窝瘘(pyriform sinus fistula,PS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新生PSF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策略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37例,均以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伴呼吸困难9例(24.3%),吞咽困难5例(13.5%)。9例(24.3%)囊肿大小与进食有关,23例(62.2%)合并感染,抗感染治疗后8例无好转,2例行颈部脓肿切开排脓术,6例行穿刺抽液术。36例行CT/MRI检查,86.1%(31/36)可见气液平,91.7%(33/36)有气管移位;包块最大径(4.2±1.1)cm(2.5~6.9 cm)。12例行食管造影,仅1例(8.3%)见瘘管。35例(94.6%)初次入院时接受PSF根治手术,手术日龄14(11,25) d;直视手术与内镜辅助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例分别于2月龄、4月龄时再入院行根治手术。随访的31例(31/35,88.6%)中,术后出现声音嘶哑4例(4/31,12.9%),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囊肿复发4例。结论新生PSF多以颈部肿物为首发症状,肿物大小多与进食有关,常合并感染和呼吸困难。CT/MRI检查可见甲状腺附近的囊性肿物,内可见气液平。PSF需在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直视下手术与内镜辅助手术效果相近。

  • 标签: 鳃区 梨状窝瘘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牛奶蛋白过敏指机体对牛奶中部分蛋白质分子发生的免疫反应。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机制包括肠黏膜屏障破坏、宫内致敏、母乳传递、遗传、环境因素及胃肠道手术等多个方面。临床症状多以消化道为主,重症者还包括低白蛋白血症及生长发育迟缓,甚至休克及循环衰竭,部分伴有皮肤黏膜表现。诊断需进行临床评估,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牛奶蛋白回避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益生菌的应用可预防过敏的发生。

  • 标签: 牛奶蛋白过敏 新生儿 牛奶回避
  • 作者: 肖甜甜 周文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医学中心,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遗传中心,上海 201102
  • 简介:摘要随着各种诊疗技术的革新以及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临床对新生脑病的概念和病因的认知有了长足进展,但同时新生脑病的临床管理更为复杂。因此,本文将对新生脑病的概念和病因进行概述,重点从规范化和系统化围产期病史、整合生物信息技术的诊疗策略、构建多模态监测的新生神经重症监护单元以及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持续性随访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对新生脑病患儿进行个性化、精准化治疗以及预后评估。

  • 标签: 脑疾病 婴儿,新生,疾病 精准医学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益生菌对预防新生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辅助治疗新生黄疸均有一定疗效。本文就益生菌在新生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种疾病防治提供新策略。

  • 标签: 有益菌种 感染性疾病 喂养不耐受 黄疸 婴儿,新生
  • 作者: 郑凯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大健康》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鸟巢式护理在新生的应用。方法:针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86名新生作为研究样本,并按照患者家属的意愿,将他们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并针对他们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其中常规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使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新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究组新生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为新生提供常规的护理操作,优先选择鸟巢式的护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维持生命体征,促进新生的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的推广。

  • 标签: 鸟巢式护理;新生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护理预警机制对新生黄疸症状改善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黄疸新生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预警机制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黄疸症状改善情况和家长满意度。结果给予新生护理预警机制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治疗效果、医疗环境及护士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黄疸患儿给予预警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黄疸症状,并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预警机制 新生儿黄疸 家长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