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学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中 药海藻昆布药对治疗淋巴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拟海藻昆布汤 (海藻 ,昆布 ,党参 ,获答 , 三棱 ,我术等药 )治疗淋巴 30例。结 果30例中 CR 4例 (13.3%),PR 19例 (63.3%),SD 3例 (10.0%),PD 4例 (13.3%),总缓解率 (CR+ PR)为 73%。长期用药后生存期或 5年生存率 :生存 3年以上 24例,生存 5年以上 12例 ,生存 8年以上 1例。 5年生存率为 40.0%。结论 海藻昆药对治疗淋巴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海藻昆药对 淋巴瘤 软坚散结 临床观察
  • 简介:恶性淋巴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何杰淋巴(HD)和何杰淋巴(NHL)。两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和表现特征[1,2]。以往诊断主要是CT扫描及淋巴管造影。但确诊主要是靠手术切除或穿刺病理检查[3]。本文就40例恶性淋巴进行超声诊断分析,以探讨超声对恶性淋巴的诊断价值以及进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观察疗效等。1 材料与方法40例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经我院或外院病理诊断所证实。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理分型为何杰淋巴8例,何杰淋巴32例。B超检查应用阿洛卡SD5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超声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肺粘膜相关淋巴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并初步探讨如何合理的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方法本文通过我院2006-2014收治的10例肺粘膜相关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6例,中位年龄58岁.ⅠE患者5例,ⅡE患者4例,ⅢE患者1例,其中2例ⅠE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ⅠE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例Ⅰ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术后化疗,3例ⅡE患者接受单纯化疗,1例ⅡE患者支持治疗,1例ⅢE患者接受化疗.结果中位随访47.5月,全组患者均存活,全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为80%,5年总生存为100%.结论肺粘膜相关淋巴恶性程度较低,为惰性淋巴,预后较好,因此采用创伤小、代价小而获益大的治疗手段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键词淋巴;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临床特征;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提升淋巴划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3 年 1 月到 2015 年 1 月间收治的淋巴患者 200 例为研究对象,将 200 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史、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充分收集,对已存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根据患者近期临床病症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的临床诊断结果与现有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 结果: 影响淋巴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取材方式、肿瘤类型、病理类型等,结内淋巴和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的病理诊断可靠性分别为 85% 和 81% ,明显高于结外淋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的 72% 和 60% ,切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最高,为 70% ( 140/200 )。 结论 :临床结合病理,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影响 淋巴瘤 病理诊断 临床因素
  • 简介: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型)4例。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DLBCL)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一半以上患者可以通过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治愈,而近30-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R/R)。大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挽救性治疗失败或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预后很差,因此寻找R/R-DLBCL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方法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调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DLBCL的主要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或难治 治疗 分子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胃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38例原发性胃淋巴患者,收集临床症状、病理和分期等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本次研究38例原发性胃淋巴患者,以腹痛36例和腹胀27例为主要临床表现,占比分别为94.73%和71.05%,其次为上腹不适15例,占比39.47%,38 例患者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最为高发,共31例,占比81.58%,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6例,占比15.79%,套细胞淋巴1例,占比2.63%。疾病分期方面以II和IV期较为集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31例,死亡率29.03%,IPI指数≥2有11例,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死亡率50.00%,IPI分布相当,套细胞淋巴存活率100.00%。IPI指数与疾病分期决定其预后走向。结论:原发性胃淋巴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极易误诊,绝大多数只能靠病理检查确诊。

  • 标签: 原发性胃淋巴瘤 临床分析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恶性淋巴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目前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从中医学角度,现普遍认为恶性淋巴的病因病机主要围绕“湿、痰、毒、瘀、虚”五个方面,但在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面暂未达成公认标准,本文总结了各医家的辨证治疗经验,探索中医规范化诊治恶性淋巴的新思路。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ARL)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例ARL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10例ARL患者中9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中位年龄42岁。10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确诊AIDS并治疗后7-48个月内发生淋巴,1例患者确诊后未治疗且48个月后发生淋巴症状,3例患者在淋巴诊治过程中发现HIV感染。8例(8/10)患者有结外受累。就诊时CD4^+T细胞中位计数255(69-232)×10^6/L。6例行抗高效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均低于测量下限,无抗病毒史患者HIVRNA拷贝数为0-45000拷贝/ml。起病时伴发热患者4例(4/10),以局部肿块起病者6例(6/10),2例(2/10)以咽痛、咽部溃疡起病。10例病理类型中7例为B细胞来源,其中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1例淋巴,1例BurKitt淋巴;余3例为T细胞淋巴。9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和HAART治疗,化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CR率67%,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结论:ARL临床表现多样,积极的HAART联合规范性化疗可能改善ARL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 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近年来恶性淋巴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目前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现代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从中医学角度,现普遍认为恶性淋巴的病因病机主要围绕“湿、痰、毒、瘀、虚”五个方面,但在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面暂未达成公认标准,本文总结了各医家的辨证治疗经验,探索中医规范化诊治恶性淋巴的新思路。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护理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淋巴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效果。结果26例淋巴患者护理效果良好,未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在淋巴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淋巴瘤 护理
  • 简介:多原发癌(multipleprimarycancinoma,MPC)又称重复癌,是指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异时性发生2个或2个以上恶性肿瘤-([1-2])。笔者现对1例卵巢癌并套细胞淋巴进行报道。1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因腹胀伴下腹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下腹痛伴腰酸,不伴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按盆腔炎给予药物口服无明显好转。我院彩超示:脾大。

  • 标签: 卵巢癌 重复癌 套细胞淋巴瘤
  • 简介: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其可侵犯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且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上世纪70年代DLBCL是以蒽环类药物作为基础化疗,而现在利妥昔单抗的出现,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成为所有年龄段治疗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较多患者出现复发和原发耐药,这也是DLBCL病死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对DLBCL免疫分型、细胞形态、诊断、治疗等最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治疗方案 蒽环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儿童恶性淋巴化疗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常规行恶性淋巴化疗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近期疗效为(63.16%)显著高于对照组(47.39%),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84%)显著低于对照组(60.53%),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患者均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63%),组间差异p<0.05。结论儿童恶性淋巴化疗中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举措,可有效提升患儿临床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风险,且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恶性淋巴瘤 临床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回顾延髓原发淋巴的非典型影像表现复习、归纳总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MRI特征,提升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的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2021年01月14日在黔南州人民医院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延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1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临床症状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除了延髓区域受累外无其他脏器受累,其他部位无淋巴结肿大,无化疗及免疫缺陷等病史。MRI见延髓左后背侧见斑块影,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T2FLAIR显示较明显,呈稍高信号,累及局部发出的舌下神经,相邻近端增粗,信号改变与区相仿,弥散不受限,增强呈明显强化,周未见水肿带,占位效应不重,MRS提示:脑干左侧旁占位性病变实质部分多体素波谱显示中心区:Cho明显增高,NAA及Cr峰减低,Cho/Cr峰值比=4.27,Cho/NAA峰值=3.7,Cr峰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