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查房是对实习护生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灌输”教学查房方式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为改善对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我科采用“抛锚”教学查房方法,结果显示实习生考核成绩及实习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护理教学查房 抛锚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妇科阴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治疗途径以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8月接受阴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采用阴手术进行治疗,对并发症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接受阴手术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可分为膀胱损伤、阴道出血、盆腔感染。在脱垂子宫全切除和经阴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论在阴手术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的状况下,并发症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在面对较大体积的子宫和具有盆腔病史的患者时,应该在手术开始前进行认真严格的评估,并应该对其进行慎重的选择。

  • 标签: 阴式手术 脱垂子宫全切除 盆腔手术史 较大体积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毕Ⅱ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直视镜下ERCP术的方法经验。方法7例毕Ⅱ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直视镜下ERCP术,并行EPBD、气囊取石,ENBD、或ERBD等治疗。结果1例患者未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其余6病例均采用直视胃镜,借助透明帽辅助插管造影成功,行ERCP+EPBD+气囊取石+ENBD,其中1例行ERCP+碎石网篮碎石+气囊取石+ENBD,1例行ERCP+ERBD。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胰腺炎,未发生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直视镜下毕Ⅱ胃大部切除术后的ERCP术是可行的,有效的。

  • 标签: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ERCP术 胆总管结石 直视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团体治疗对住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ICD-10的抽动患儿18名,年龄7-14周岁,随机分成3组。实行团体治疗,每周1次,总治疗8周。结果应用YGTSS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分,以治疗前、后量表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儿均有效。结论结论团体治疗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路径疼痛教育对乳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 2016年 9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接受乳癌手术患者 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静脉镇痛加常规的疼痛教育,观察组静脉镇痛加路径疼痛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疼痛程度的评估能力、术后疼痛程度以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水平和疼痛程度的评估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18.40+1.05VS8.97+1.03, 17.55+1.91VS9.10+1.73);术后 24h、 48h、 72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10.40+2.05vs 15.97+1.33, 7.55+1.92VS10.1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路径疼痛教育提高了患者知行合一的能力,提升了术后疼痛管理效果,缩短引管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日。

  • 标签: 路径式疼痛教育 乳癌 术后疼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产妇采用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腹横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的分娩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32人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娩出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产妇的疼痛程度以及其他并发症,并记录新生儿的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分娩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也明显少于对照患者,观察组的新生儿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产妇采用改良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效果明显优于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式纵切口 改良腹式横切口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全部72例患者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固定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3.7±32.8)min、术中出血量(108.5±44.8)min、住院时间(20.5±2.8)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P<0.05);骨性愈合时间(11.8±2.0)周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患者,以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固定给予治疗,手术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并且患者恢复更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 肱骨干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塞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研究,通过奇偶数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使用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使用鼻塞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7%,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气分析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重症肺炎采用鼻塞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各项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患者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也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医院药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方法优化完善是不可轻视的一大关键点。互动案例教学法优势作用明显,教师要将其巧妙应用到医院药学教学中,实现有效药学教学,在衔接药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

  • 标签: 医院药学教学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取的呼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呼唤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GCS评分指标数据,QOL评分,转醒率和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呼唤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昏迷状态起到了改善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对护理也有较好的满意度,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呼唤式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飞燕腰背肌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在前者护理的前提下行飞燕腰背肌训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日程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但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飞燕腰背肌训练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日常生活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效果 飞燕式腰背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术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经由影像学诊断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共计5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观察不同术下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前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A、C组患者,C组患者盆腔手术史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C组患者,C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高于A、B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手术方案,提高干预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异位妊娠 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参与护理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家庭参与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和再入院情况,并对两组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新生儿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和再入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家庭参与护理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 NICU早产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取的呼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呼唤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GCS评分指标数据,QOL评分,转醒率和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采用呼唤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进行干预,对患者的昏迷状态起到了改善的作用,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对护理也有较好的满意度,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呼唤式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乳腺肿物患者的微创术治疗中手术室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经微创术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9例)、甲组(39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护理,甲组加手术室护理,总结并发症、满意度、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结果甲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总的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的焦虑程度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的抑郁程度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肿物患者的微创术治疗中,手术室护理可为显著提高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

  • 标签: 乳腺肿物 微创术式 手术室护理 对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2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爪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更低,呼吸机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仅有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速度加快,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 爪型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鸟巢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新生儿7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干预、鸟巢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与新生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各项指标比较,包括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与出暖箱时间等,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指标观察,包括新生儿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首次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观察组优势均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8.95%(30/38)、97.37%(37/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鸟巢护理模式应用下,有助于患儿各项体征指标保持稳定,且可提升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鸟巢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社区团队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行疗效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2月-2016年7月在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11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宣教管理,观察组采用社区团队管理,随后将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数据变化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社区团队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稳定血压状况。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团队管理模式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应用改良腹横切口和纵切口子宫下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采用剖宫产的患者10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改良腹横切口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 改良腹式横切口 纵切口子宫下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行电话回访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以随机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H型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100例)、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予以电话回访健康教育。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在依从性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观察组遵医嘱用药依从率为93.00%(93/100)、自我监测依从率为90.00%(90/100),定期复查依从率为89.00%(89/10),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组高血压危害知晓率为93.00%(93/100),规范用药知晓率为87.00%(87/100),血压监测知晓率为83.00%(83/100),饮食控制知晓率为90.00%(90/100),运动干预知晓率为86.00%(86/100),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水平,提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而有利于病情的预后转归与康复。

  • 标签: H型高血压 健康教育 电话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