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一般烧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间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败血症、创面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一般烧伤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一般烧伤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急诊外伤手术患者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120例,按照时间将其分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急诊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前,2013年1月~2014年1月为实施急诊外伤手术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后,采取综合评估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康复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急诊外伤手术患者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前发生抢救紧急事件9例,占15.00%,病情恶化11例,占18.33%,抢救无效死亡3例,死亡率为5.00%;急诊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后发生抢救紧急事件1例,占1.67%,病情恶化2例,占3.33%,抢救无效死亡0例,死亡率为0%,因此质量管理控制前后抢救率、紧急事件发生率、病情恶化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管理控制之前满意度为81.67%,管理控制之后满意度为96.69%,质量管理控制之前满意度明显低于质量管理控制之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过程中需加强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如此可以有效提升急诊患者满意度以及急诊质量,值得各院借鉴。

  • 标签: 急诊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有效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的所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运用帕累托图、鱼骨图等质量工具综合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结果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0.4%,以器官移植、妇科发生率较高,发生主要原因为切口感染或裂开、术后出血或血肿;根本原因包括术前评估不到位、医生手术操作不熟练、术后伤口观察和管理欠规范等。结论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和术后伤口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手术操作培训,定期开展手术考核评估及手术再授权,开展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测与持续改进活动,可减少和避免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再次手术 帕累托图 鱼骨图 医院评审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科预防压疮管理的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入的老年患者602人,实施压疮管理流程,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观察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及效果。结果36例患者为难免压疮,对应治疗后,未发生压疮34例,自带压疮65例,63例治愈,其余均有好转。结论采用压疮的管理体系,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40例患者接受2个月的群组管理活动后,观察患者干预前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在尿失禁的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比干预前明显改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培养同伴支持,增加患者的自我效能,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群组管理 尿失禁 社区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ICU病房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对象,将其参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7),观察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是7.9%,显著低于对照组34.3%;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程度也较对照组轻微,两组患者在压疮发生率和压疮发生程度上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压疮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以及发生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压疮管理 集束化护理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对该系统的评价,并分析影响评价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系统用户进行现场调查并回收,采用方差分析及最优尺度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用户对该系统满意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预约功能、系统易用性以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影响对系统评价的因素则主要包括了年龄、教育程度和工作部门。结论该系统受认可程度较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来提高其针对性和普适性,以实现更多价值。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用户评价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检验科健全的资料管理系统。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行动(A)。结果按纲要建立档案,归档对应资料。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成功地建立了动静态资料管理系统,使资料管理工作更加条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 标签: 检验科 PDCA 资料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放式病区护理管理在精神科护患信任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所收治的92例精神科患者均分成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封闭式管理,后者予以开放式管理,且观察2组患者的护患信任度情况。结果乙组患者在尊重、心安感、对未来的信心、对知识与技术确信四个方面均高于甲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实施开放式病区护理管理,可提升护患信任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病区护理管理 信任度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随机选取2013年1—6月医院收治的840例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随机选取2015年1—6月医院收治的840例患者,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后,患者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危重病人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同时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安全。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理管理 质量管理 头脑风暴法 护理不良事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肾内科患者抗菌药物合理性用药管理的临床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肾内科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份出院病历进行研究,对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疗程、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抗菌药物的联用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肾内科12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10种,药品的DUI≤1.0。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13天,其中单联用药占绝大部分,达到70.83%。结论本院肾内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加强培训和监督管理,促进抗菌药物控制在有效的、合理的范围之内。

  • 标签: 肾内科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建立输血科取血凭证管理系统,增强输血科管理工作效率。方法通过建立输血科取血凭证管理系统,实施动态数据刷新和取血凭证的保存及打印。结果使用该系统后,不必手写取血凭证,且该凭证不易被篡改敏感项目信息及时间,提高该凭证的可靠性。结论通过数字化模式来替代原有的纸质模式是大势所趋,Query作为Excel与LIS之间的桥梁,解决了输血科日常管理工作。为财务部门审核取血过程中产生的车费等额外费用报销提供可靠依据,为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规范实验室文档资料的规范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 标签: 输血科 取血凭证 财务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层医院的医疗工作正在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更是被纳入到日常控制重要事件。本文主要针对基层医院工作中出现的抗生素使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其临床药事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为临床医学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借鉴。

  • 标签: 抗生素 药事管理 使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办法和规范化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8例(护理工作量表查一级护理)神经外科患者,研究他们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对患者安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安全转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工作总结,提出了转运过程风险管理的转运管理办法,并将风险化管理应用到临床工作。结果通过对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过程实施风险化管理,成功的应对了各种突发情况,大大的减少了危重患者的伤残和死亡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有效的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将风险化管理运用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过程中,建立有效机制和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成功的完成转运并降低了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

  • 标签: 院内转运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 风险化管理
  • 简介:为深入学习美国在医院集团化管理、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临床重点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大型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临床医学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于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20日,组织实施了为期3周的医院临床研究与重点学科发展国际研修班。此次赴美研修班分为四个小组,研究方向分别是医院战略与运营、转化医学与创新、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策略思考、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 标签: 医院质量管理 医院战略 国家外国专家局 重点学科 培训成果 临床医学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产科管理模式的改善对科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对绵阳市某二甲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产科医务人员以及非产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最后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改善前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产科医务人员和非产科医务人员对产科工作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4.8%、89.2%、52.1%、54%,而改善后分别为89.2%、92.4%、70.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摒弃产科旧有的病区模式,成立系统性强的妇产科中心,改善产科整体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各方人员对产科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产科 管理模式 满意度 妇产科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援藏期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16名护理人员随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后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急抢救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危重症护理质量、病房环境管理质量等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援藏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方法,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援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基层医院的传染病管理和预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本文对基层医院中的传染病管理和预防问题进行了实地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我们对对照组的病患者未进行传染病管理和预防,对观察组的病患者进行了传染病管理和预防。研究对比结束后,比较两组病患者之间的确诊率,再根据研究和诊断的结果,分析了我院传染病管理和预防工作中存在的漏动和问题。结果对照组患者当中确诊为传染病患者的例数为88例,其确诊率为55.69%;观察组病患者当中确诊的例数为135例,确诊为传染病率为85.44%。观察组病患者的确诊病患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的病患者,二者对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进行传染病管理和预防工作,可有效提高传染病患者的确诊率,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的管理水平和就诊速度。此方法适合多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传染病 预防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