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19~25岁。均于半年前反复出现四肢点状出血点,眼睑、双下肢轻度水肿,轻微腰痛。无关节痛及腹痛。抗过敏、对症治疗后出血点及水肿消退,但病情反复发作。在当地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HP~肾功能正常。我院体检:血压正常。四肢可见对称分布出血点。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血红蛋白120~140g/L,自细胞6~7×10^9/L,血小板正常;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 标签: 治疗后 紫癜性肾炎 霉酚酸酯 血红蛋白 反复发作 肾功能正常
  • 简介: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groupproteinbox1,HMGB1)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参与核小体稳定、细胞分化、DNA修复与基因转录,一旦释放到胞外则具有促炎症作用[1]。HMGB1不仅可以直接充当炎细胞因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也可作为内源免疫佐剂激活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启动适应免疫应答.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细胞外 细胞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 HMGB1 SLEDAI
  • 简介:患者:女,23岁。无明显诱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头痛14个月,加重20d,于2003年9月17日住院。14个月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乏力,偶有头痛、头晕,未予重视,3个月后测血压200-240/120~160mmHg,考虑“高血压病”,尿蛋白定量11.4g/24h,给予降压等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遂转入某院诊为“肾病综合征”,并行肾穿刺病理检查。曾给予“泼尼松、倍他乐克、霉酚酸酯、雷公藤多甙、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病 肾穿刺病理检查 双下肢水肿 2003年 双下肢浮肿 尿蛋白定量
  • 简介: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一组疾病。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肾病(IMN),另一类为继发性膜肾病,常见继发性者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等引起[1]。大多数MN患者,其5年肾脏存活率大约为70%~90%,10年肾脏存活率大约为50%~60%。Hogan等[2]随访1189例MN患者,其5年、10年、15年肾脏存活率分别为86%、65%、59%。目前膜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仍缺乏较为有效治疗方案,部分患者仍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一些临床研究证实:免疫球蛋白、ACEI类药物、单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加用环孢素、烷化剂等疗效均不佳[3~7]。经研究表明,长期免疫治疗可以造成免疫耐受,血栓栓塞等多种并发症。MN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等诸多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以及肾脏生存能力。而中医药在对其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中无膜肾病一词,本病属中医“水肿”、“尿浊”范畴。汉代张景岳在《金匮要略》以表里上下为纲,将水肿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类型基础上又根据五脏发病机制及证候将其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中医治疗膜肾病由来已久,近年来应用中医疗法治疗膜肾病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与重视。兹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研究和诊治状况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肾小球基底膜 免疫复合物沉积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患者,男,64岁,因右侧腰部问断疼痛2年余,突发高热3捌,于2013年5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右侧腰部扪及包块,边界不清,有肾区叩击痛阳性。13超示右肾形态失常,肾内积液,合并有混朵密度,可见分隔,右侧输尿管结行。

  • 标签: 囊性肾癌 漏诊分析 入院查体 突发高热 右侧 叩击痛
  • 简介: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60%,常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但有效控制率仍然很低。超重肥胖已成为抗高血压治疗抵抗最重要因素之一[1,2]。肾炎康复片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利尿消肿和活血化瘀功效,对气阴两虚超重肥胖患者有一定疗效[3]。为此我们设计该前瞻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旨在观察肾炎康复片对超重肥胖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疗效影响。

  • 标签: 肾炎康复片 超重肥胖 抗高血压治疗 气阴两虚 控制率 补肾健脾
  • 简介:紫癜肾炎(HSPN)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系统小血管炎,其发病涉及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雷公藤治疗HSPN疗效肯定。本研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增殖及分泌水平,以探讨HSPN发病机制以及雷公藤治疗HSPN作用机制。

  • 标签: 雷公藤 HSPN 治疗 紫癜性肾炎 外周血淋巴细胞 患儿
  • 简介:目的探讨原、继发性膜增殖肾小球肾炎(MPGN)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全部MPG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表现(包括病理半定量检查)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MPGN仅占全部肾活检病例0.27%。继发性MPGN主要为膜增殖狼疮肾炎(MPGN—L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增殖肾炎(HBV-MPGN)、膜增殖IgA肾病(MPGN-IgAN)及原因不明MPGN。与原发性MPGN比较,MPGN—LN、HBV-MPGN及原因不明MPGN患者肾病综合征患病率高,MPGN-IgAN患者肾功能损伤重。前三者光镜下均可见“白金耳”,免疫荧光“满堂亮”,电镜检查电子致密物多部位沉积;而MPGN—IgAN患者肾小球损伤指数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最高。结论继发性MPGN与原发性MPGN在临床及病理方面有所不同。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病理学 狼疮肾炎
  • 简介: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是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缓慢持续清除溶质及水分、清除炎症介质、调节免疫等多项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症救治。CRRT体外循环由血管通路、循环管路及滤器构成,其任何部位功能障碍均可能导致整个体外循环功能衰竭,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体外循环 影响因素 寿命 血液净化技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通过对近20年肾脏病理类型回顾分析,为我国肾脏疾病谱构成及其演变趋势提供信息.方法回顾分析近20年我科因肾脏疾病行肾活检患者4105例病理类型,并比较1994年~2003年与2004年~2013年前后10年间肾脏病理类型变化.病理分型参考WHO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方案和2001年在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上拟定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明确诊断.结果本组41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平均年龄(34.5±12.3)岁,男女比例为0.85∶1.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3410例(占83.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516例(占12.6%),遗传肾脏疾病者42例(占1.0%),肾小管间质疾病者76例(占1.9%),新发现罕见肾脏疾病者10例(占0.2%),未分类者51例(占1.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最为常见1450例(占42.5%),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病是狼疮肾炎254例(占49.2%).近10年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年龄增高,平均年龄从(31.9±11.2)岁增至(35.1±12.5)岁,40岁以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检出率,证实IgA肾病、膜肾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微小病变均增多(均P<0.01),而系膜增生性病变、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则减少(均P<0.01).近10年还发现了一些少见肾脏疾病(如:胶原Ⅲ肾病、纤维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肾小球囊肿病、脂蛋白肾病等).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肾小球疾病,近10年来,肾脏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可能与医疗水平提高和实际发病率改变有关.

  • 标签: 肾活检 病理分型 回顾性分析
  • 简介:狼疮肾炎(LN)是系统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内脏损害,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直接影响SLE预后,必须及时给予诊治.全国著名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有幸跟随叶先生学习该病诊治,深受裨益.现将先生一些诊治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西医结合治疗 叶任高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了中药益肾清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larke方法制备Wistar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模型.结果:益肾清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尿量、降低24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尿素氮、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及肾小球病理改变,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益肾清对大鼠肾毒血清肾炎模型具有较好治疗作用.

  • 标签: 益肾清 肾毒血清性肾炎 实验研究 药理学
  • 简介:尿毒症相关皮肤瘙痒(uremicpruritus)又称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瘙痒,简称尿毒症瘙痒症(U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一[1-2]。国外多个研究中心统计得出,可能有36%-50%尿毒症透析患者会出现伴随有皮肤瘙痒症状,并且该症状可导致病死率上升[3]。

  • 标签: 皮肤瘙痒 尿毒症性 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 疾病相关性 临床症状
  • 简介:血尿是一种常见临床表现,其中肾小球源血尿病情多迁延缠绵,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即便以往认为疗效和预后良好疾病,如今对其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拟综述肾小球源血尿在治疗及预后方面的进展,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 标签: 肾小球源性血尿 治疗方法 预后评价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分析肉毒素A治疗抗胆碱能药难治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与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发表在Pubmed、MEDLIN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文献,由2位评价者分别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911例患者。目前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膀胱内注射安慰剂比较,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WMD=-1.53;95%CI:-1.88~-1.18),增加最大膀胱容量(WMD=159.71;95%CI:111.47~204.95),降低最大逼尿肌压力(WMD=34.49;95%CI:-39.69~-29.29),改善生活质量(WMD=17.49;95%CI:13.99~21.00),但是也同时增加了尿路感染(RR=1.34;95%CI:1.06~1.70)和尿潴留(RR=7.19;95%CI:3.66~14.12)风险。结论膀胱内注射肉毒素A能有效地改善抗胆碱药难治神经源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最大膀胱容量和提高膀胱顺应,减少尿失禁次数及降低最大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压,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

  • 标签: A型肉毒素 神经源性 膀胱过度活动 尿失禁 META分析
  • 简介:肾癌占全身恶性肿瘤3%,为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肿瘤,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局限性肾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但约30%肾癌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有转移。近年来,肾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每年有10万人死于肾癌,美国转移肾癌患者2年生存率在0~20%之间波动。

  • 标签: 转移性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全身恶性肿瘤 泌尿系肿瘤 癌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LN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找出一个比较有效治疗狼疮专方.方法:对比观察了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与西医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中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和并发感染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在狼疮方基础上加用其它中药治疗活动LN,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引起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跟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透析相关临床因素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MHD患者459例。记录MHD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治疗方式、使用肝素类型、心血管疾病、主动脉钙化情况。同期检测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碳酸氢根(HCO3^2-)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情况。使用美国Sahara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跟骨BMD测量。结果低通量透析患者较高通量透析患者BMD降低(P〈0.05),有主动脉钙化患者较无主动脉钙化患者BMD降低(P〈0.01);不同透析时间之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BMD无明显差异。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BMD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心血管疾病组与无心血管疾病组之间BMD无统计学差异。血磷及Alb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136,P〈0.01;r=0.148,P〈0.01)。女性、年龄≥60岁、低通量透析、有主动脉钙化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92,95%C10.892—0.949)、女性(OR=0.376,95%C10.203—0.697)、主动脉钙化(OR=0.01,95%CI:0.000—0.213)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治疗方式、血管钙化可能是影响骨密度因素,血磷和白蛋白水平在骨生物学功能和骨矿化过程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龄、女性、主动脉钙化可能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前列腺炎能导致男性不育病机:主要是因外感湿热病邪,循经下注肝肾,蕴结精室精道,损伤外肾(睾丸)生精功能,破坏精液内环境,影响精子生成、成熟及存活,导致精子密度下降,精子活动率低,畸形率上升,精液液化时间过长等精子精浆异常改变,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 标签: 男性不育 前列腺炎 临床应 精子密度下降 精液液化时间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