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唇咬合试验在预测国人困难插管程度的可行性。方法i对全身麻醉病人,麻醉前分别进行唇咬合试验评分(ULBT)和改良Mallampati口咽评分(MMT),麻醉插管时Comack评分标准评价插管困难程度。分别计算麻醉前两种试验各自预测气管插管困难程度的敏感性、精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ULBT的特异性和精确性高,但敏感性低,阳性预测值更高,阴性预测值类似。结论:ULBT的准确性高于MMT,ULBT也可作为预测困难气管插管的常用方法。

  • 标签: 上唇咬合试验 预测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潮气肺功能检测结合支气管激发试验(BPT)测定婴幼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反应性在CVA婴幼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CVA婴幼儿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131例慢性咳嗽患儿的潮气肺功能检测及BPT检测结果,其中CVA组70例,非CVA组61例,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VA组与非CVA组患儿基础潮气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BPT阳性率(98.6%),明显高于非CVA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57,P<0.01)。BPT阳性患儿中,CVA组表现为中度及重度阳性反应的患儿比例(40.0%、15.7%)均明显高于非CVA组(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894、20.464,均P<0.01)。BPT过程中,CVA组患儿出现喘息及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的比例(50.0%、91.4%)均高于非CVA组(0、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69、36.544,均P<0.01);而CVA组出现气促和剧烈咳嗽的比例与非CVA组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氧气吸入以后,所有患儿气促、喘息等症状均消失,SpO2数值均恢复至95%以上,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均恢复到基础值80%以上。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结合BPT对于CVA婴幼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BPT定性结果结合反应程度和试验过程中患儿的临床表现可更好地协助CVA的诊断。

  • 标签: 潮气肺功能 支气管激发试验 婴幼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 气道反应性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eNO联合肺功能与慢性咳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根据病情选择eNO联合肺功能检查,共502例。进行统计学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追踪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或)FnNO阳性和(或)FeNO阳性和(或)CaNO阳性467例中,症状改善患者459例(98%),无改善患者8例(2%)。肺功能组和肺功能联合FeNO组进行χ2检测,χ2值为18.69(P值

  • 标签:
  • 简介:使用103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硫型滤光片、大口径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了水中芥子,方法灵敏、快速、专一性好,结果可靠。

  • 标签: 芥子气 毛细管柱 GC/FPD 测定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ICU提高人工气囊压力合格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12月、2022年1月到12月分别为在人工气囊管理未实施品管圈管理阶段的归为对照阶段、实施品管圈管理阶段的归为观察阶段,操作次数为3000次,并且随机选取ICU护士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人工气囊发生问题的情况、技术操作合格的情况以及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阶段的人工气囊发生问题的情况低于对照阶段(P<0.05),其操作合格率高于对照阶段(P<0.05);观察组对气囊的护理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气囊应用品管圈可以减少气囊问题的发生情况,提高护理人员对气囊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而气囊合格率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ICU 人工气道气囊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持续人工气囊压力控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 82 例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参照组实施气囊压力测量标定时侧量方法,观察组实施持续人工气囊压力控制方法,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ICU 住院时间用时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持续人工机械通气气囊压力控制方法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控制
  • 简介:摘要:针对俯卧位呼吸支持技术中呼吸通道的使用情况进行剖析,指出由于不稳定固定所引发的潜在损伤风险。深入分析造成压迫性伤害的多个因素,如长期压迫、营养不足、皮肤湿润度过高等,并指出这些伤害对病患康复过程的严重不良影响。接着,一番严密的预防手段被提出,包括规律翻身、选用专业睡眠设备、进行皮肤护理、提供膳食供应、训练护理人员,同时对这些措施在临床应用中的成效进行详细评估。重视个性化定制的护理计划和医护人员的团队配合,不断改进预防措施,旨在提升重症病房患者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管理 ICU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损伤 预防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化则是人工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湿化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湿化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湿化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化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立人工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呼吸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并对呼吸进行保护,防止误吸,引流气分泌物。尤其自主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患者可通过人工进行机械通气。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的目的是改善通气、纠正缺氧;解除呼吸梗阻,保证通畅;有效清除呼吸分泌物;保护,防止误吸。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对相关护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运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人工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人工气道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化管理在人工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人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程序化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时间、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比例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程序化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患者,女性,81岁,身高153cm,体重55kg。4年前常规体检B超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块,当时因肿块较小未予重视。近半年来肿块明显增大,无呼吸困难及吞咽不适,偶有头晕。

  • 标签: 甲状腺癌 老年人 气管 患者 案例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人工患者湿化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 ,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一般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湿化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患者湿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湿化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湿化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