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果蝇脑神经元胰蛋白酶急性分离的新方法.方法:解剖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组织,用胰蛋白酶化学消化并辅以机械微振荡法分离制备单个细胞,用果蝇细胞培养液适当孵育.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其电生理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该方法成功制备出三类大小和形态各异、活性较好的果蝇脑神经元,未见神经胶质细胞;以三型细胞为电生理学研究对象,记录到五种类型的全细胞外向钾电流.结论:我们建立的果蝇晚三龄幼虫脑细胞急性分离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 标签: 果蝇 神经元 急性分离 膜片钳
  • 简介:馒头制品的回生是一个普遍问题。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分离蛋白或可溶性大豆多糖,将制作好的馒头在-40℃条件下冷冻1h后于-18℃下贮藏,定期测量馒头芯的硬度、淀粉α化度及水浸提物含量三个淀粉回生指标。结果表明:分别添加2%大豆分离蛋白和1.5%的可溶性大豆多糖均可对冷冻馒头的淀粉回生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延缓馒头贮藏过程中品质的下降,可获得较高的感官评价值。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 冷冻馒头 淀粉回生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电驱动膜分离技术在羊乳液脱盐工艺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其原理、特点以及在羊乳液脱盐中的优势。通过项目数据,分析了分离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并对工艺的优化进行了讨论。同时,对电驱动膜分离技术在羊乳液脱盐工艺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电驱动膜分离是一种高效、可行的羊乳液脱盐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电驱动膜分离  羊乳清液  脱盐工艺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输注对血红蛋白(Hb)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例输注脂肪的自愿者,于脂肪输注后1、2、4、8、12h采集静脉血2mL,离心后检测血浆三酰甘油(TG)及Hb水平,并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标本混合制备5份混合乳糜血浆。选择1例O型血健康自愿者,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后吸去血浆,制备健康浓缩红细胞(RBC),在200μL各时间点混合乳糜血浆中分别加入200μL浓缩RBC,以200μL生理盐水加入200μL健康浓缩红细胞为对照。选择1例O型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自愿者,采集静脉血6mL,离心后吸去血浆,制备小细胞低色素浓缩RBC,将100μL浓缩红细胞加入100、200、300、400μLTG浓度为15.23mmol/L的乳糜血浆中,以100μL浓缩红细胞加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为对照。采用迈瑞公司BC-6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各试验管进行Hb及相关指标检测,每管测2次,计算均值。结果输注脂肪后自愿者血浆TG水平迅速升高,最高可达25.89mmol/L,乳糜血浆直接测定Hb水平最高可达19g/L。各时间点乳糜血浆对健康浓缩RBC和小细胞低色素浓缩RBC中的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检测结果影响不大,对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造成假性增高,输注后4h内影响程度尤为明显;贫血越严重,Hb、MCH、MCHC受影响程度越大。脂肪输注12h后,血浆对Hb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结论输注脂肪后4h内尽量避免检测Hb及MCH、MCHC,特别是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脂肪后12h的检测结果则相对可靠。

  • 标签: 脂肪乳 血红蛋白 血细胞分析
  • 简介:为了解结冷胶在酸性饮料中与酪蛋白的结合情况,通过罗丹明B标记酪蛋白,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共价标记结冷胶,并与CMC进行对比;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冷胶和CMC与酪蛋白结合的状态。结果表明,CMC包裹在酪蛋白胶束团粒周围(粒径2.95~2.99μm),结冷胶吸附在酪蛋白胶束上(粒径1.50~2.00μm)。说明CMC对酪蛋白起稳定作用,而结冷胶不能在酪蛋白胶束团粒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层以阻止胶束团粒的聚集。

  • 标签: 结冷胶 酪蛋白 异硫氰酸荧光黄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摘要探讨粪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测定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和正常健康体检者中粪蛋白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活动期UC组中粪蛋白测定值为(730.53±50.28)ug/g,CRP测定值为(35.67±9.87)mg/L。缓解期UC组中粪蛋白测定值为(89.37±12.43)ug/g,CRP测定值为(8.75±2.82)mg/L。对照组粪蛋白测定值为(7.25±3.60)ug/g,CRP测定值为(3.96±1.07)mg/L。粪蛋白,CRP在活动期UC中明显升高,与缓解期UC,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粪蛋白诊断活动性UC的符合率为85.71%,CRP符合率为87.87%,两者结合检测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粪便蛋白联合CRP检测可作为活动期UC诊断的指标,检查方便,无痛苦。

  • 标签: 粪乳铁蛋白 活动性UC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mALB)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98例糖尿病患者的尿mAL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糖尿病患者中,有50例检测出尿mALB阳性,总阳性率为51.0%;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0.7%,女性阳性率为51.6%。尿mALB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UmALB检测对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清蛋白尿 散射测浊法和比浊法
  • 简介:摘要对科室2015.4~2015.7母婴分离的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肿胀的原因,并从中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实施对策,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措施,观察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前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为46.3%,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乳房肿胀发生率下降到平均22.1%。通过我们的活动降低了母婴分离产妇涨发生率,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提高了满意度,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母婴分离 乳房肿胀 品管圈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挤奶日记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对母婴分离产妇早期泌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11月产科病区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6月作为对照组,2018年7—11月作为试验组,每组40例,2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泌指导,试验组产妇在常规泌指导的基础上,指导记录挤奶日记并提供针筒收集初乳。比较2组产妇产后3 d的挤奶频率及挤奶量、泌启动时间、泌Ⅱ期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49~72 h的挤奶次数分别为(7.25 ± 1.53)、(7.40 ± 1.26)、(8.50 ± 0.82)次,高于对照组的(4.18 ± 2.62)、(6.35 ± 1.73)、(7.35 ± 1.7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08、-3.102、-3.824,P值均<0.01);试验组49~72 h挤奶量中位数50.30 ml,高于对照组的30.7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773,P<0.01);试验组泌启动时间、泌Ⅱ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分别提前了(9.82 ± 3.62)h及(15.83 ± 0.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0、4.871,P<0.05);试验组72 h内乳房Ⅲ度胀痛情况为5.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42 d纯母乳喂养率达62.5%(25/40),高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72、13.095,P<0.05)。结论挤奶日记联合针筒收集初乳法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挤奶次数,增加泌量,提前泌启动时间及泌Ⅱ期时间,从而促进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提高,并且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挤奶日记 针筒收集初乳 母婴 分离产妇 早期泌乳
  • 简介:蛋白去乙酰化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构建及逆境胁迫和激素信号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基因组范围内,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辣椒的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基因家族的各成员、分布及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辣椒HDAC家族包含14个蛋白质,分为3个亚族,其中RPD3/HDA1成员最多,为10个;HD2具有3个成员,SRT2仅有1个成员;其主要分布在8个染色体上,且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辣椒HDAC基因成员与拟南芥家族具有相似分类.在辣椒HDAC结构域中包含18个重要的基序,同组中的HDAC成员蛋白序列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基本一致,且各亚族成员的氨基酸保守结构域组成特异,表明这些基序的存在对HDAC蛋白功能的执行是必需的.分析辣椒发育过程中HDAC各成员表达谱数据发现,CaHDA1在果皮和胎座成熟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升高,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辣椒后期果实的发育过程.这将为辣椒HDAC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和功能解析提供实验参考依据.

  • 标签: 辣椒 组蛋白去乙酰化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以往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各52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的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检测结果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状态。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 肾损害 尿液 微量清蛋白 &alpha 1-微球蛋白
  • 简介:结论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尿mAlb、尿α1MG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伤,本文通过联合检测尿液微量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来研究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60例健康人及60例糖尿病患者尿mAlb、尿α1MG含量

  • 标签: 尿液清 微球蛋白 早期肾损害
  • 简介:将样品经缓冲液处理,选择直径为50μm,有效长度为400mm的涂层中性毛细管柱,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缓冲液(pH值为3.0±0.2),工作电压为21kV,检测波长为214n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蛋白平均回收率为75%~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2.8%,最低检出限为0.003mg/mL。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是快速检测乳品中蛋白含量的最适合的分析方法。

  • 标签: 毛细管电泳法 乳铁蛋白 乳制品
  • 简介:摘要探讨尿毒颗粒对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至2010年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PCGN)住院患者共58例。将58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29例,用尿毒颗粒1包,每日4次,B组29例,依那普利10mg每日1次,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每日1次,双嘧达莫50mg口服,每日4次,疗程为2个月。观察指标⑴24小时尿蛋白(UP)定量;⑵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胆固醇(CHO)。结果治疗前后同组相比及治疗后尿毒组与对照组相比,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浆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毒颗粒明显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其疗效明显优于依那普利;对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尿毒颗粒也明显优于依那普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营汤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8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是否采用营汤治疗将其分为营汤组(6例)和常规西医组(22例)。营汤组男5例,女1例,年龄(2.23±1.80)岁;常规西医组男15例,女7例,年龄(1.65±1.09)岁。常规西医组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营汤组在常规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营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水平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营汤组患儿入院发热、手足肿胀、眼结膜充血、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88±0.19)d、(2.27±0.12)d、(2.75±1.84)d、(2.92±1.69)d,均短于常规西医组(2.64±0.50)d、(3.90±2.14)d、(5.29±1.94)d、(5.02±2.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常规西医组[1.12(0.67,2.35)g/L比0.50(0.35,1.2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营汤组患儿炎性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水平与常规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营汤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标签: 川崎病 清营汤 丙种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小蛋白(PV)阳性神经元是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亚型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既往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与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共济失调、吗啡依赖及戒断等密切相关,新近研究发现PV阳性神经元在睡眠-觉醒调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PV阳性神经元在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过程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现围绕PV阳性神经元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不同脑区调节睡眠-觉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全麻致意识消失及意识恢复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小清蛋白阳性神经元 睡眠-觉醒 基底前脑 丘脑网状核 大脑皮层
  • 简介:目的:研究α-细辛脑原位凝胶穴位注射对卵蛋白致大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羊肠线埋线组(4cm/只),空白原位凝胶组(25mg/kg),α-细辛脑原位凝胶组(25mg/kg),实验第1d和第8d分别通过腹腔、两侧腹股沟及两前足跖注射抗原液,每处0.2ml,2次致敏;第15d起用1%OVA生理盐水溶液超声雾化30min诱喘,每天1次,连续雾化一周复制大鼠哮喘模型。各组大鼠末次激发24h后,股动脉采血和取肺组织。用四川大学图象图形研究所Biomias2001图象分析系统,对肺组织HE切片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计数;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情况。结果:α-细辛脑原位凝胶(25mg/kg)穴位埋植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肺的病理情况,降低血清中IgE、sIgE、IL-4的含量,升高IFN-γ的含量。结论:α-细辛脑原位凝胶(25mg/kg)穴位埋植对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新的给药方式和途径。

  • 标签: Α-细辛脑 原位凝胶 穴位埋植 哮喘
  • 简介:目的探讨兔肠道组织抗菌有效成分的组成及其性质.方法将新鲜兔小肠组织匀浆,经高温处理,乙酸浸提后,检测抗菌活性,再经SephadexG100和SephadexG75凝胶柱过滤层析,收集具有抗菌活性的蛋白组分,经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为一条蛋白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103.用琼脂糖弥散法和活菌计数实验检测纯化物对9株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分离得到一种纯的兔肠源抗菌蛋白,纯化的兔肠源抗菌蛋白对9株细菌的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杀菌率介于78%与98%之间,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初步显示了兔肠源抗菌蛋白在细菌性疫病的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小肠 组织提取物 抗菌蛋白 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