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使用临床诊断标准(通常为ABCD规则)早期诊断黑色瘤的正确率可达64%~80%,诊断黑色瘤的自动化系统仍被认为是一种实验性方法,只能作为肉眼诊断的辅助措施。为帮助早期诊断黑色瘤,作者开发了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帮助鉴别黑色瘤与黑色细胞,并建立了一种明确黑色瘤发生率的数字模式。方法:分析132处黑色细胞皮损(23处黑色瘤及109处黑色细胞)的数字图像特征,包括几何特征、颜色、颜色纹理。共分析了所有皮损的43个特征变量:几何形状、颜色纹理、边界锐度、颜色变量等。由于任何多阶式变量选择法中存在变量多重共线性均可导致严重错误,因此采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及“-2loglikelihood”检测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排除不适当的变量。最初“-2loglikelihood”和非参数Spearmanp选择了5个变量进入多变量预测模式,随后5变量模式被削减为3变量模式,且验证了每种模式的性能。用“jackknife”法验证3变量模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图比较其与5变量模式的精确度,结论表明3变量模式的鉴别能力未受影响。结果:并非全部变量均对此模式有用,故逐渐剔除至剩下3个有意义的协变量。合并几何形状、颜色、颜色纹理等独立协变量参数,计算预测性公式,用于黑色瘤的预测。此模式诊断黑色瘤的灵敏度为60.9%,特异度为95.4%,总精确度达89.4%(概率水平O.5),有8%的假阴性结果。结论: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和发展数字预测模式,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高精度地鉴别黑色瘤与黑色细胞是可行的。此模式早期诊断黑色瘤具有可行性。为预测组织学确诊前未能诊断的黑色瘤,没有必要使用昂贵或复杂的设备,仅使用价格合适的便�

  • 标签: 黑色素细胞痣 图像处理系统 黑色素瘤 辅助诊断 logistic回归分析法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 简介:摘要眼睑恶性黑色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在白种人其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种,且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生与过度紫外线暴露有关,下眼睑发生率较上眼睑高。表现为眼睑原有色素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的改变,或在原来无色素的部位突发新生的黑褐色肿物,肿瘤恶性程度高,晚期可向局部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广泛局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若切除范围大还需要进行眼睑重建。目前,免疫治疗作为眼睑黑色瘤的治疗方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本病中的应用可能具有较好前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20-424)

  • 标签: 眼睑黑色素瘤/治疗
  • 简介:患者男,28岁,系“胸痛1年余,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呈持续性伴阵发加重,多在活动时发作,每次数分钟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检查治疗,2个月前开始出现腰腹部及双下肢、足底麻木,表现为痛温觉减退,触觉尚可,具体麻木发展方向,描述不清。外院MRI检查发现椎管内多发占位,来我院诊治。病程中有轻度二便障碍,表现为小便难解,大便不易控制。查体:神志清,颈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黑痣及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约5-级,肌张力稍高,双侧乳头水平以下至足底,痛温觉减退,粗触觉尚可,右侧重于左侧,腹壁反射及肛门反射减弱,提肛反射未引出,双膝反射活跃,双侧巴氏征阴性。

  • 标签: 椎管内恶性黑色素瘤 下肢麻木无力 MRI检查 足底麻木 下肢肌力 肛门反射
  • 简介:摘要头颈部黏膜黑色瘤(head and neck mucosal melanoma,HNMM)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和口腔。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且肿瘤容易复发及转移,HNMM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手术及辅助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给HNMM的治疗带来令人欣喜的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9岁.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年半,排柏油样便1d于2002年8月12日入院.体格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及,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

  • 标签: 胃窦部 恶性黑色素瘤 胃镜 手术 瘤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菟丝子水提物对黑色合成的影响。方法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检测不同浓度的菟丝子水提物对斑马鱼胚胎黑色细胞形一态、酪氨酸酶活性、黑色含量的作用,及酪氨酸酶表达的情况。

  • 标签: 菟丝子 斑马鱼 黑色素合成 酪氨酸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68岁,因"双侧间断性鼻塞4个月,加重伴间断性鼻出血2个月"于2016年1月1日入院。查体:双侧鼻腔鼻咽部可见表面光滑的暗紫色肿物,肿物较为固定。鼻窦CT:后鼻孔区可见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阻塞后鼻孔,并向咽腔内突入,约2.5cm×2.0cm,见图1。鼻窦MRI:后鼻孔区可见分叶状团块影,T2WI成等信号,T1WI略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2.5cm×2.0cm,界清,

  • 标签: 后鼻孔 恶性黑色素瘤 分叶状 软组织密度影 双侧鼻腔 鼻咽部
  • 简介: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黑色瘤的特点,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18例恶性黑色瘤的临床特点。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36岁,13例病变位于踝和足部,疼痛性包块是其主要症状,大小为2—10cm,起源于腱鞘或者筋膜。结论软组织恶性黑色瘤是一种青中年少见的好发于肢体特别是足踝部的恶性肿瘤,好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肉瘤 透明细胞 疾病特征 成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于原发灶为中等厚度的黑色瘤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作为标准的处理原则已被接受。新辅助治疗中,α-干扰素也显示了一定活性。替莫唑胺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近期有证据表明替莫唑胺与α-干扰素联合优于单药替莫唑胺。近期的研究显示,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是治疗的新方向,其中抗CTLA-4继续显示了良好前景,但其胃肠道毒性仍需特殊关注。

  • 标签: 黑色素瘤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廓恶性黑色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康复,院后3~6个月的随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耳廓恶心黑色瘤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主任医师掌握耳廓恶性黑色瘤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 标签: 耳廓恶性黑色素瘤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原发性直肠黑色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恶性程度高,内镜下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直肠黑色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黑色素瘤 结肠镜检查 原发性直肠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黑色瘤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例颅内原发性黑色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经过。结果开颅肿瘤全切除3例,活检配合头伽马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例,4例病理均为恶性黑色瘤,术后椎管内转移1例。结论颅内原发性黑色瘤MRI检查常表现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有环状强化性病变。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配合放疗,尤其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

  • 标签: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恶性黑色瘤综合治疗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