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的患者,应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29例,男性75例(58.1%),平均年龄77.5岁,范围65.0~92.1岁。衰弱患者53例,非衰弱患者76例,衰弱组年龄[(80.5±5.5)岁]大于非衰弱组[(75.3±6.2)岁],衰弱组高血压[84.9%(45/53)]、心力衰竭[32.1%(17/53)]及外周血管疾病[32.1%(17/53)]比例高于非衰弱组[65.8%(50/76),1.3%(1/76),17.1%(1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χ2值分别为5.879、24.606、3.921;均P<0.05)。与非衰弱组比,衰弱组震荡初始(TO)[-0.05(-0.92,0.82)%比-0.74(-1.58,0)%;Z=2.616,P=0.009]更高、震荡斜率(TS)[2.34(1.30,5.00)ms/RR比4.34(2.66,6.39)ms/RR;Z=-3.048,P=0.002]更低,衰弱组TO异常[49.1%(26/53)比26.3%(20/76),χ2=7.038,P=0.008]及TS异常[34.7%(29/53)比21.0%(16/76),χ2=15.579,P<0.001]发生率高于非衰弱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O异常(OR=2.970,P=0.010,95%CI:1.300~6.785)及TS异常(OR=3.618,P=0.003,95%CI:1.565~8.364)与衰弱相关。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 标签: 老年人 自主神经系统 衰弱 心率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方法在2013年2月-2017年5月内科收治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选出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室早出现的早晚以及早搏负荷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脏彩超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早搏出现时相以及早搏不同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收缩期室早组的LVESD、LVEDD均高于舒张期室早组,且LVEF低于舒张期室早组,P<0.05;高负荷组的LVESD、LVEDD最高,中负荷组次之,低负荷组最低;高负荷组的LVEF最低,中负荷组居中,低负荷组最高,P<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结构以及功能变化会伴随着室早出现早晚以及负荷高低而发生变化,收缩期室早形成的无效心搏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动过缓状态,更易出现代偿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和功能更易受损;随着负荷的增加,左心室逐渐扩大且心功能降低。

  • 标签: 特发性室性早搏 负荷 早搏出现时相 左心脏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全身机体代谢率低及心肌细胞损害的心脏病。因其常发生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后期即黏液水肿期,故又可称为黏液水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主要表现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特征,并见心脏增大,心率缓慢,心音低钝、脉弱,心包积液。中医无本病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特征,相当于“心悸”、“虚劳”范畴。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诊疗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右心室收缩功能 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22例痊愈,16例缓解,3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多发于中、老年、病程较长的患者,容易出现心房颤动、右心功能不全,早期明确诊断,给予有效、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抗甲状腺治疗结合心脏病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供者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供肝和供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供者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23例伴高钠血症供者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供者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供者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供者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供者 器官功能维护 肝移植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予以运动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据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基于此增加运动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效果。结果:经数据统计,B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A组(P

  • 标签: 运动康复护理 慢性心衰 心脏功能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患者136例,分为3组,慢性肾功不全组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组78例;尿毒症组20例,测量各心腔大小、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瓣膜钙化程度及瓣膜反流情况,测量肺动脉压力、计算左心室功能。结果肾功能不全组与透析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毒症组与透析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不全组与尿毒症组与透析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及射血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脏左心室结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前与尿毒症组与肾功不全组比较LAD、IVST、LVPWT、LVEDV、LVDDV均明显增大,经透析后除LAD略有增加外,其余指标均有下降。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可检测出心脏损害的不同阶段,定期复查,建立随访资料,能更好的评价患者预后。

  • 标签: 超声检查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脏结构及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ET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CPET参数间相互关系进行识别。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CHD术后患儿,年龄(9.4±3.1)岁(范围6.2~16.0岁),男性84例(61.8%)。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CPET检查,无严重循环异常。与单心室矫正组比较,双心室矫正组患儿的VO2/kg max[(32.6±6.9)ml·kg-1·min-1比(23.5±5.9)ml·kg-1·min-1,P<0.001],O2/HR max[(7.24±2.93)ml/次比(6.35±2.17)ml/次,P=0.030],HRR at 1 min[(32.5±13.9)次/min比(26.3±12.5)次/min,P=0.036],OUES/kg(36.9±8.8比29.7±11.8,P=0.001)更高,VE/VCO2 slope(29.1±5.20比35.1±8.0,P<0.001),EOV发生率[32.0%(24/75)比57.4%(31/61),P=0.027]更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简单CHD亚组比较,复杂CHD亚组的VE/VCO2 slope、EOV发生率更高,VO2/kg max、O2/HR max、HRR at 1 min、OUES/kg更低(P均<0.05)。双心室矫正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参数较正常参考值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2/kg@AT和VO2/kg max(r=0.86,P<0.001)、VO2/kg max和OUES/kg(r=0.63,P<0.001)、HRR和CI(r=0.91,P<0.001)、VE/VCO2 slope和PetCO2 max呈强相关(r=1.00,P<0.001)。结论单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心肺功能弱于双心室矫正术后者,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正常儿童。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中,复杂CHD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简单CHD患儿。CHD术后患儿接受CPET评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中,对患者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所撷取的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均分为甲组、乙组。甲组实施心脏康复护理,乙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乙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两组静态时心率血压双乘积、动态时心率血压双乘积实行对比,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心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期自体血储备在合并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究前置胎盘合并以及为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的最佳备血量。方法研究和分析本院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妇临床信息,按照此次实验标准选出96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产妇在手术前是否进行备血,将其分为未备血组(n=32)、备血300ml组(n=32)、备血400ml组(n=32)。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在分娩后及产后出血量以及同种异体红细胞以及血浆的使用状况,探究孕期自体备血量适宜度。结果未备血组中,产妇的异体血输注率为17(53.13%),备血300ml组异体血输注率为9(28.13%),与备血组差异显著(P<0.05);备血400ml组异体血输注率为8(25.00%),其数据与备血300ml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孕期进行自体血储备,能够有助于降低前置胎盘产妇的异体血输注率,对于产妇的健康分娩以及医疗安全的提高来说有积极意义,但自体血储备量选择为300ml即可,过多备血不能有效降低异体血输注率。

  • 标签: 孕期自体血储备 前置胎盘 备血量 异体血输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