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主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影像学检出结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评分。结果以胸痛为首要症状,均将AAD误诊为AMI;经过超声心电图检测,9例确诊,其他7例未见异常;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例。治疗后患者的SF-36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即患者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效降低AAD合并AMI患者的误诊率和死亡率;同时,通过对AAD合并AMI患者及时做出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值得临床的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合急性主动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旨在降低临床误诊概率,增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实际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院进行身体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异常、心肌酶指标异常,造影检查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纵隔增宽、心影增宽的分别为5例、5例、3例、7例,患者中有12例治疗后身体状态稳定,8例死亡,占比40.00%,治疗两周和Ⅰ型病症患者死亡率最高。结论:急性主动患者在发病后,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都很容易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症,如果按照心肌梗死进行不适当的治疗措施,患者病死概率非常高,因此临床需要重视对这两种病症的科学鉴别。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误诊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检测风险评分(ADD-RS)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A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可疑AAD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ADD-RS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分组,结合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别计算ADD-RS和D-二聚体在AAD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比较ADD-RS联合D-二聚体和单独D-二聚体排除AA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估综合效能。结果70例可疑AAD患者均行主动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AAD患者29例,非AAD患者41例;ADD-RS=0分的患者21例,ADD-RS=1分的患者41例,ADD-RS > 1分的患者8例;ADD-RS > 0分诊断AAD的敏感性为79.31%,特异性为36.59%,D-二聚体诊断AAD的敏感性为86.20%,特异性为36.50%;ADD-RS=0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策略和单独D-二聚体阴性排除A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786~0.949)和0.787、95%CI(0.673~0.876),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D-RS=0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策略排除AAD有较高的特异性,能较准确的排除AAD,比单独D-二聚体阴性排除AAD 有着更好的诊断效能,但是,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估。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主动脉 急性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D-二聚体 胸痛 早期诊断 诊断评价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动脉瘤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回顾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误诊诊断。结果4例死亡,1例出院,1例转院后治疗出院。结论由于主动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 标签: 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主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护理,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护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主动动脉瘤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依照纳排标准的要求筛选出其中的38名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在治疗期间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和理念对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组(在治疗期间采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干预)。结果:本研究发现,相对于一般组患者来说,干预组中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明显较好,整体感受较好(P<0.05)。结论:主动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在治疗中需要重视患者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护理干预的开展,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情况的掌握程度更高,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分析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主动(AAD)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老年AAD患者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68.5±7.2)岁,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老年AAD患者的常见病因为高血压69.7%(23/33),首发临床症状分别为剧烈胸背痛45.5%(15/33)、腹痛33.3%(11/33)、胸闷15.2%(5/33)、发热3.0%(1/33)、下肢无力3.0%(1/33)。首诊误诊为冠心病及心肌梗死3例,发热查因1例,肾绞痛1例,脑梗死1例;均经CT增强检查明确诊断。结论老年A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选择CT增强检查,避免误诊。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老年 临床特点 误诊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30例急性主动患者行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在急性发病1周以后,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针对性专科病情监测及健康宣教等。结果30例患者成功植入覆膜支架,病情均得到控制,恢复良好,随访1年生存率100%。结论对StanfordB型胸主动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康复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胸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腔内隔绝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 简介:摘要近20多年来,我国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ATAAD)诊疗发展迅猛,不仅建立了基于Stanford分型的主动细化分型,而且确立了中度低温停循环联合右侧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的心肺转流策略和孙氏手术的标准术式。基于上述有效的管理策略,ATAAD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各类复杂ATAAD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防治已成为我国ATAAD诊疗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国ATAAD的诊疗仍需不断精进,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综合诊疗体系,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主动(AD)是一种严重的大动脉疾病,起病急,病死率高,急性期未经治疗〈24h病死率达21%。AD发病在〈14d为急性期。近年来腔内治疗AD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对未累及升主动的StandfordB型主动,但急性期控制血压非常重要,严密监测血压和控制血压是治疗护理的关键。作者对43例StandfordB型AD急性期患者,应用药物治疗配合正确有效地血压管理措施,平稳渡过急性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B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期患者 血压控制 护理 腔内治疗 控制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11.3%。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累及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33, 95%CI: 1.618~18.240,P=0.006)、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OR=1.011, 95%CI: 1.004~1.020,P=0.019)、同期行CABG(OR=10.288, 95%CI:2.513~42.118,P=0.001)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夹层,急性Stanford A型 危险因素 死亡
  • 简介:摘要总结了28例主动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转运出车前的准备、转运前的现场处理、转运途中的护理、回到医院的急救护理。认为在院前转运过程中实施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对保证病人安全到医院,进行积极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无痛性主动很容易误诊,我科诊断2例无痛性主动,分析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67岁。因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30min入急诊科。患者在工作时突然出现头晕、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约2min后清醒。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初步查体:BP70/50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HR52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杂音,四肢湿冷,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初步诊断:晕厥待查,

  • 标签: 主动脉瘤/诊断 动脉瘤 夹层/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急性主动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效果 。 方法 在我院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2 月治病的患者,总共有 90 个例子,将这些例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45 例,让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加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降压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作比较。 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研究组的降压效果很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很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 急性主动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的血压,降低患者的病发率。 关键词 :急性主动;围手术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高血压急性主动病患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非高血压、高血压急性主动病患各20名,将高血压的急性主动病患作为基础组,将非高血压急性主动病患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病患的病死率、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急性主动病患与非高血压急性主动病患的住院病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合并心包积液、颈部血管受累、心功能减低、左心室扩大的病患比例较多,并且病患的主动窦部内径、升主动内径都明显增宽,实验组的肾功能损伤、主动合并血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异常的比例显著少于基础组。结论与高血压的急性主动病患相比,非高血压的急性主动病患以男性、农村病患较多,主动窦部与升主动的内径有一定程度增宽,主动的发病可能与主动壁发育异常有一定关系。

  • 标签: 非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