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制备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变化。方法将多联塑料袋中的全,使用特定的方法将血浆分离,再将红细胞添加液加入剩余物中制成红细胞成分,观察红细胞在存储期间K+、Na+浓度、PH值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脂肪与正常血红细胞存储期间,重度组红细胞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浓度与PH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脂肪可弃用其血浆,利用血液中的红细胞,而中度与重度脂肪应当选择报废处理。

  • 标签: 脂肪血 悬浮红细胞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曾桂萍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2-15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22期
  • 机构:(吉林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吉林 132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2021年7-12月、2022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内辐照血液各种成分用于临床的差异。结果 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小板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7.16%,2021年7-12月为2.11%,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红细胞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2.05%,2021年7-12月为0.63%,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输血中,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比率逐渐增高,表明一线临床医师对辐照的较为认可,辐照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中心血站 辐照血 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简捷高效的捐献机采成分自愿者的招募模式。方法:从7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好机采成分自愿者的招募工作。结果:开展捐献机采成分志愿者招募的招募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可较好地将献血宣传和献血者招募工作引入承上启下,循序渐进有利于定期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结论:健康、便捷、高效的捐献机采成分志愿者的招募,必将促进机采成分招募工作的进一步向前。

  • 标签: 机采成分血 自愿者 招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成分无偿献血的血源招募途径、方法和技巧,供同行参考;方法采取多渠道动员招募,广泛宣传,自身带头,加强服务等方法;结果通过这种招募策略,我们实现了无偿成分献血100%满足了临床用血的需求;结论运用这些方法招募血源十分有效,值得借鉴推广。

  • 标签: 军队血站 成分献血 招募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处理对脐带血中有核细胞(total nucleated cell, TNC)、干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集脐带10份,每份分为2组即空气氧组与低氧组,检测每个样本的白细胞数并作为TNC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CD34+细胞)、T淋巴细胞(CD3+细胞)占CD45+细胞的比例,计算出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数值。应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分别比较空气氧组与低氧组在TNC数、干细胞比例、T淋巴细胞比例、干细胞数、T淋巴细胞数方面的差别。结果 1. 空气氧组、低氧组TNC数分别为(13.12±1.89)×109/L、(12.57±1.63)×109/L,低氧组TNC数低于空气氧组(P =0.001)。2. 两组在干细胞比例、T细胞比例、干细胞数、T细胞数方面均无差异(P >0.05)。结论 空气氧处理有利于提高脐带血中的TNC数,而不会改变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数。

  • 标签: [] 空气氧 低氧 有核细胞 干细胞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2021年7-12月、2022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内辐照血液各种成分用于临床的差异。结果 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小板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7.16%,2021年7-12月为2.11%,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红细胞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2.05%,2021年7-12月为0.63%,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输血中,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比率逐渐增高,表明一线临床医师对辐照的较为认可,辐照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中心血站 辐照血 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21年7月-2022年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对比2021年7-12月、2022年1月-6月两个时间段内辐照血液各种成分用于临床的差异。结果 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小板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7.16%,2021年7-12月为2.11%,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2022年1月-6月中心血站辐照血红细胞成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比率为2.05%,2021年7-12月为0.63%,2022年上半年较2021年下半年显著增加,p<0.05。结论 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输血中,辐照血液各种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比率逐渐增高,表明一线临床医师对辐照的较为认可,辐照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 标签: 中心血站 辐照血 血液成分 临床应用
  • 简介:对大块非晶合金产生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详细地说明了大块非晶合金的产生、发展、成分设计、应用,及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

  • 标签: 大块非晶合金 成分设计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成分输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感染几率低、节约资源和针对性强等优势,但是在成分血液制备过程中,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必须开展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保证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规范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简要概述了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具体措施,以期能为血液成分制备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意见。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质量控制 管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脓毒症是感染因素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菌Cp6DNA是引起脓毒症的主要病原分子。CpGDNA通过与TLR9结合,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是介导脓毒症发生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CpGDNA为靶点,从中药中定向分离具有拮抗CpGDNA和治疗脓毒症作用的活性物质。方法:(1)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以CpGDNA为靶点的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并对78种中药进行筛选;(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技术,从大黄中定向分离与CDGDNA具有较高结合活性的组分,并对得到的组分进行初步的活性评价,确定活性组分;(3)在体外实验中,测定活性组分与CpGDNA、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活性组分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观察活性组分对致死剂量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4)利用反相HPLC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制备分离,获得活性单体化合物;(5)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单体化合物与CpGDNA和lipidA的结合能力.观察化合物对LPS、CpGDNA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1)建立了以CpGDNA为靶点应用生物传感器筛选抗炎中药的技术平台;从78种中药中筛选出大黄等14种中药与CpGDNA具有较高结合能力;(2)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硅胶柱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技术从大黄水提物中定向分离得到与CpGDNA有较高结合活性大黄D组分;(3)在体外,大黄D组分与CpGDNA、LipidA均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对CpGDNA及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分泌TNF-α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呈现良好的量一效关系。在体内,大黄D组分对致死剂量的热灭活大肠杆菌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4)通过反相HPLC从D组分中分离得到单体

  • 标签: CPGDNA 大黄水提物 分离制备 活性物质 抗CpG RAW264.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一次成浆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血站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集到的规格分别为300ml、400ml的全列为研究对象,规格为300ml、400ml的全分别为7489袋、5750袋,共计13239袋样本,从不同方面对一次性成浆率进行分析。结果: 改进后全年一次离心成浆率达99.12%,二次离心成浆率达100%。结论:装杯方式方法、袋中留存空气、血液滤白的时间、全的复温、离心后静置以及分离血浆采取的方式均会对一次成浆率造成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成分制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参与成分制备的26例工作人员,以双盲法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与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结局。结果:乙组的血液质量、无菌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评分均高于甲组(P

  • 标签: 细节管理 成分制备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应用成分,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输血治疗(输入悬浮红细胞),观察组应用计划性输血方案(输入成分)。比较两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止血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再出血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HCT、Hb、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应用成分能够提高止血效果,减少再出血发生,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成分血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出现血液报废现象的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对2021年7月-2023年7月间血站的成分制备工作展开研究,记录其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后制定预防措施,比较改进前后血站血液报废占比变化情况。结果:根据血站近两年的工作情况可知,共发现12次血液报废情况,其中脂肪的占比最高,其次为凝块、袋破损、溶血等。在制定预防措施后血液报废占比显著下降,实施前后的数据差异显著。结论:在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此在未来应做好工作人员宣教、做好血站成分制备过程的细节管理等工作,可显著预防血液报废问题发生,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血站 血液报废 预防措施 成分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血站中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实施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同血液制品报废情况。结果在血站中制备了总计300077.91U的血液制品,据统计发现有8000U的血液成分制品中发生了血液报废情况,其中,以报废率来看,所占比率最高的报废成分制品是由于脂和溶血而造成的。结论在血液成分制备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在每一个环节中所会造成的血液浪费情况,尽可能将血液存放的时间缩短,以此保证血液质量。

  • 标签: 血液成分 血液制备 报废情况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血液制备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指,收集、接触血站中所有的血液,收集回来的血液中极有可能出现含有传染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相关医学研究报告表明,无偿献血收集回来的血液中不乏含有疾病的血液,并且含有传染性疾病的血液数量也逐渐增加。近几年来,虽然无偿献血站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改善,但是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以及危险因素。因此,提升血液成分制备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方案必须尽快提升和完善。本文主要对血液成分制备工作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人员 职业性损伤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我血站采集的血液 13000 U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 2015年 1月 -2016年 1月期间未实施血液报废预防管理的 7000 U作为对照组,将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实施了血液报废预防管理的 6000 U作为观察组。首先对 13000 U血液中发生报废的血液进行报废原因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具有针对性的血液报废预防管理,对比分析血液报废预防管理实施前后的血液报废率。结果:导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包括脂肪( 7.79%),颜色异常( 0.30%),离心破袋( 0.08%),渗漏( 0.06%),热合不严( 0.08%)。与未实施针对性预防处理对策的对照组相比,实施了针对性预防处理对策后的观察组由于各项原因所导致的血液报废率均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导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包括脂肪、颜色异常、离心破袋、渗漏及热合不严等,在深入分析导致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预防处理对策,可显著由于各项原因所导致的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率。

  • 标签: 血站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预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