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目前至少可以将其划分为3~6个基因型。HCV分型对于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干扰素治疗效果判定及预后的预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所用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为PCR法,因其较复杂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费用贵、

  • 标签: 肝炎血清学 丙型肝炎 血清分型 肝炎病毒 分型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为了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毒重叠感染情况,检测了104例患者五种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4例均为1995年住院、排除慢性酒精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中毒的患者。其中男89例,女15例。年龄5月~71岁,平均38.9±12.5岁。诊断参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二、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均检测了五种肝

  • 标签: 慢性重型肝炎 重叠感染 病原学分析 肝炎病毒 血清学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我院共收治126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病因。结果126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病因中胆道系统疾病占32.5%。酒精中毒占28.6%。特发性占20.6%,其它病因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急性胰腺炎、外伤和遗传等。胆道系统疾病中以胆囊结石为最多见,其次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炎。结论我国慢性胰腺疾病的病因,以胆道系统疾病为主,而酒精性因素有上升趋势。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作为胰腺疾病的病因正渐受到重视。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胆道系统疾病 病因学 胰腺疾病 病人 特发性
  • 简介:背景:小肠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已充分显现出来,护理模式从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的疾病护理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在这种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院护理部建立了业务学分制。

  • 标签: 业务学分制 护士 在职教育 整体护理 护理知识 考核方法
  • 简介:关键内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胃肠粘膜,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干扰前列腺素(PGs)的合成.NSAID溃疡常为"无痛”性,可以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一旦发现NSAID溃疡,对可以停用NSAIDs者应予常规抑酸剂治疗;如患者需继续服用NSAIDs,则需用常规剂量或倍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具有发生症状性NSAID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用PGs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或PPI.H2受体拮抗剂(H2RA)、硫糖铝、铋剂及中和胃酸药均不宜作为NSAID溃疡的预防用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NSAIDs是引起胃肠粘膜损害的两个独立因素,但两者作用可相加.需长期服用NSAIDs者或NSAID溃疡患者均应检测H.Pylori,对H.Pylori感染者应予根除治疗.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损害 预防措施 治疗 胃疾病 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合并症及病因对预后影响。方法对91例IHS患儿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HS合并症多种多样,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其次是肠道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非感染性疾病以各种出血、营养不良、贫血多见。CMV和HBV感染是IHS的主要病原。91例中治愈好转80例,自动出院8例,死亡3例。结论IHS合并症多种多样,预后情况悬殊,但大多良好。CMV和HBV是IHS的主要病原。

  • 标签: 婴儿肝炎综合征 合并症 病原 肠道感染
  • 简介:背景:直肠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目前对直径1~2cm的直肠癌的治疗方式尚存在争议。目的:检测Ki-67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直肠癌内镜切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直肠癌,肿瘤直径<1.5cm、行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患者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术前内镜超声检查显示8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肿瘤组织Ki-67均呈低表达(0.84%±0.67%),肿瘤直径<1.0cm与1.0~1.5cm组间性别、年龄、肿瘤部位、Ki-6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均值0.84%为临界值分组,两组间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直径<1.5cm的直肠癌Ki-67均呈低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增殖不活跃。对于直径<1.5cm、无固有肌层浸润或转移、Ki-67低表达的直肠癌,内镜局部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直肠类癌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抗原 内镜切除 预后
  • 简介: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恶性肿瘤,以消化道最为常见,本文对近年来消化道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内镜下治疗进展作一评述,以利于提高相关知识和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消化道类癌 临床特征 内镜治疗
  • 简介:为探讨昆明地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t,PU)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本文对我院1973年12月至2000年12月间胃镜检查的80517例经确诊为PU的8398例,分别以其发病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胃镜分析和流行病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胃镜分析 流行病学分析 消化性溃疡 并发症 结果报告 发病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与CRC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方法: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CRC基因芯片GSE32323、GSE21510、GSE9348数据集,使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在DAVID数据库中对差异表达基因行GO和KEGG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CRC的核心基因。结果:在三个数据集中共筛选出834个CRC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包括376个上调基因和456个下调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增殖、代谢等过程。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p53通路和细胞外基质蛋白通路。PPI网络共筛选出20个核心基因。结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C基因芯片进行分析可为CRC发病机制、肿瘤标记物的筛选和治疗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生物信息学 微阵列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者临床特点及脂肪肝对CHB的影响。方法收集118例经肝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其中脂肪肝患者37例,CHB合并脂肪肝患者41例,CHB患者40例,对三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清学、病毒学指标及肝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Alb、ALT、AST、血糖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GGT和CHO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TG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重度炎症的比例(72.5%)显著重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63.4%)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8.1%)和慢性乙型肝炎组(27.5%)相比,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组肝组织中重度肝纤维化比例更高(39%),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脂肪肝能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和肝损伤程度。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肝脏病理学
  • 简介: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而典型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胃肠激素是调节胃肠运动的重要因素,可能与IBS密切有关。本研究观察IBS患者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神经降压素(NT)及酪神经肽(NPY)的含量,旨在探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肽类激素 相关研究 发病机制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HBsAg和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CC组织25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HNF4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结果在256例HCC癌组织中,发现HBsAg阳性12例(4.7%);在39例高分化、119例中分化和98例低分化肿瘤组织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5%、1.7%和2.0%,前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HNF4α阳性百分比在高分化癌患者中为65.6%(21/32),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患者18.8%(3/16,P〈0.001);在12例HBsAg阳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1例(91.7%),而在选择的36例HBsAg阴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3例(36.1%,P〈0.05);在4例HBsAg阳性中分化和低分化HCC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GPC-3呈补丁样分布。结论HBsAg在HBV相关HCC患者肿瘤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低表达HNF4α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细胞核因子4Α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nammatorydrugs,NSAIDs)由于具有良好的止痛、抗炎和退热作用而得到广泛应用.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近3000万人服用NSAIDs,美国每年约有40%的老年人服用此类药物,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NSAIDs的应用有增加的趋势[1].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BC组25例,AIH组17例,分别对两种疾病患者生化学、免疫学、组织学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结果AIH患者总胆红素水平(53.4±28.5)μmol/L与PBC患者(62.0±34.2)μmol/L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IH患者ALT(268.0±149.1)U/L、AST(178.7±108.4)U/L、免疫球蛋白IgG(21.7±8.6)g/L显著高于PBC患者ALT为(57.3±36.5)U/L、AST为(107.7±76.1)U/L、IgG为(11.6±5.2)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BC患者γ-GT(398.8±158)U/L、ALP(456.4±175.2)U/L、免疫球蛋白IgM(5.4±1.7)g/L显著高于AIH患者(γ-GT为(107.5±68.4)U/L、ALP为(133.0±64.5)U/L、IgM为(2.2±0.8)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IH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64.7%,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率为96.0%;AIH主要表现为界面性炎症、浆细胞浸润,PBC主要表现为小胆管变性和坏死。结论通过生化学、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查及肝活检可早期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脏病理 自身抗体
  •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于2003年10月10-14日在安徽省桐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消化病学分会名誉主委萧树东教授、绝大部分顾问和常委、H.pylori学组和H.pylori科研协作组全体成员,以及各省市消化分会主委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 流调工作会议 消化不良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的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三环研究所的免疫辩症三环三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三环治疗应答的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