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反馈疗法对临床偏瘫患者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治疗,研究此疗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0月在我院进行偏瘫康复治疗的50名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对照。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后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肌肉运动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偏瘫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分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直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腹直分离距离、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关于一些相关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在脐围等这些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等都是比较高的(P<0.05)。结论:在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采取手法按摩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前锯与颈椎旁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生理检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50例,在肌电图检测过程中同时检测前锯与C_(5~7)椎旁,测定内容包括静息状态时自发电活动。观察比较前锯与椎旁自发电活动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阳性率。结果:前锯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97%,椎旁见到自发电活动的阳性率为52.4%,前锯在C_(5~7)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中的阳性率更高。讨论:前锯在臂丛神经C_(5~7)根性损伤生理定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电生理 前锯肌 颈椎旁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训练对尿道前列腺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5月到2021年9月期间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利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盆底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盆底功能。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盆底状态对比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盆底状态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研究分析生物反馈联合低频刺激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录的总计 7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 39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低频刺激和康复训练针对对照组,生物反馈联合低频刺激和康复训练针对观察组,将两组的吞咽功能情况、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 Burk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SAW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 74.3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7.69%)明显低于对照组( 38.4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生物反馈联合低频刺激和康复训练增加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吞咽功能和身体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低频电刺激 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痛经患者采用盆底康复生物刺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氯芬待因片口服治疗,实验组接受盆底康复生物刺激治疗,均治疗2个月经周期,对比二者的VAS评分、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实验组VAS下降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46.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生物刺激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显著减轻或者消除疼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痛经 生物肌电刺激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的兔子的心室在体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寻去40只形状、大小状况相当的兔子,并且把其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心衰组、心衰稳心颗粒组四组,每组10只,用稳心颗粒干预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和心衰稳心颗粒组,而且心衰模型用主动脉瓣返流联合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研制,等到2个月后,对兔子进行开胸手术,并且及时把心室单向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记录下来。计算左室心尖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最后,准确测量心室颤动的阈值。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虽然心衰组和心衰稳心颗粒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和心衰组的心室MAPD50、MAPD90、ERP延长(P<0.05);与心衰组作对比心衰组的心室颤动阈值(VFT)有所增加,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容积缩小(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增高(p<0.05);与假手术、心衰两组共同比较心衰组的左室的心肌细胞有所延长,离散度也明显增加;结论稳心颗粒对心衰时已经延长的MAPD和ERP作用不大,很难使其发生改变,但是稳心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却能起到抗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这是因为能够提高VET和缩短TDR。

  • 标签: 稳心颗粒,兔子的心肌室,心力衰竭兔,生理特性
  • 简介:目的观察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5例脑梗死及脑出血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55例住院期间使用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14d。对照组50例未做辅助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比较显示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使用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疗效,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刺激联合盆底锻炼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低频刺激联合盆底锻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低频刺激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低频刺激治疗联合盆底锻炼在产后尿潴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盆底肌锻炼 低频电刺激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盆底锻炼配合刺激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英文名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缩写SUI)。方法选定时间范围在2016.09.01日到2017.08.31日的100例SUI患者,依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在诊疗措施方面,给予对照组盆底锻炼为主要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使用电刺激治疗手段。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发现观察组在行为限制、心理影响、社会障碍以及总评分上比对照组高,其差别较大,P值<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UI患者的盆地锻炼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刺激治疗方案,能更加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锻炼 电刺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使用生物反馈疗法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入了生物反馈疗法,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粗大运动功能以及运动发育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生物反馈疗法可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对于其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腹直分离产妇中,行PHENIX4刺激(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评价其疗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6月区间,纳入共计110例 本院妇科收治的产后腹直分离产妇。遵行治疗方式的不同,纳入共计55例于对照组中,行常规康复治疗。纳入共计55例于观察组中,行PHENIX4刺激治疗。行应用效果相关指标,如疼痛、塑形等,生活质量的组间比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直分离距离更小,脐上围、脐围、脐下围长度均更短,疼痛感评分值、粪便性状、直肠症状、腹部症状评分均更低(P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PHENIX4电刺激 疼痛感 塑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7月-2022年6月本科接诊痉挛型脑瘫患儿(n=54)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7人,前者采取生物反馈疗法,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ROM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GMFM评分,疗程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23.14±3.14)分,和对照组(17.02±2.91)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CSS评分,疗程结束之时:试验组的数据(7.16±1.08)分,和对照组(10.24±0.97)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试验组数据(55.68±9.43)°,和对照组(50.31±7.24)°相比更高(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用生物反馈疗法,效果显著,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痉挛症状缓解更为迅速。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价值 痉挛型脑瘫 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讨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用了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收的6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治疗,研究组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和对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来我产后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功能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盆底力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40/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力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 盆底电刺激疗法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来我产后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功能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盆底力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40/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力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 盆底电刺激疗法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生物反馈仪、针对性护理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患者40名为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治疗),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40名患者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盆底生物反馈仪联合治疗),观察疗效和盆底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盆底功能评分较高,P

  • 标签: 早期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 针对性护理 盆底肌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及对力即刻效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7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35例)采取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即刻上下肢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患者采取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肌力即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