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很多宗教传播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国际交流史和外交史.宗教给不同国家、民族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桥梁和渠道.当代人类面临着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教派纷争、种族歧视、邪教猖獗、恐怖主义盛行等诸多问题,佛教则蕴涵着十分深刻的和平内涵,慈悲、无我、平等、圆融的和平教义,感召着佛教徒通过自身的净化成为和平使者.学诚法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给我们讲述了他对佛教国际交流与公共外交的思考.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国际交流 公共外交 学诚法师 全国政协常委 副会长
  • 简介:德裔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1904—1980)被誉为'国际政治学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传世经典《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被誉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汉斯·摩根索在这一学科的历史地位。该书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关思考和建议,在当前看来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摩根索 国际政治 国家间政治 权力斗争 传世经典 现实主义理论
  • 简介:国际关系学者具有学术研究与公共外交的双重使命,两者之间存在互为丰富和促进的关系.无论是国际关系研究,还是公共外交活动,心灵沟通是两者的最高层次和境界.同时,对如何在公共外交活动中实现心灵沟通,袁明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思考,给我们讲述了若干颇具深意的故事.

  • 标签: 国际关系研究 心灵沟通 公共外交 北京大学 教授 袁明
  • 简介:文化企业走出去越来越离不开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对改善企业形象、增加品牌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提高城市乃至国家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刚刚荣获'2017中国创新力百强企业'称号的百家湖国际文投集团是一家依托公共外交迅速成长的国际化企业。近年来,企业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美术展,成功把自己推向了世界。本文以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为例,研究分析其借力公共外交,促进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做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标签:
  • 简介: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共有35个国家81个政党的领导人和代表与会并通过《2004北京宣言》.这是我党历史上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的重大举措,也是亚洲地区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件盛事.之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在韩国、哈萨克斯坦和柬埔寨举行的国际会议,并在该会议框架下以扶贫、发展成果共享等为主题,举办专题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中国共产党 交流 大型国际会议 哈萨克斯坦 党的领导
  • 简介:近年来,共青团、全国青联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地深入开展青年对外交流活动,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广泛邀请外国青年来华访问的同时,也派遣众多中国青年出国交流。本刊对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全国青联主席助理万学军进行了专访,希望中国青年对外交流事业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能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各领域的公共外交工作有所启发。

  • 标签: 对外交流 公共外交 全国青联 学军 体验活动 中日关系
  • 简介:城市外交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而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的重要载体。1973年6月,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成了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开创了中日地方城市对外结好的先河。此后,天津市基于良好的对日友好城市发展基础,相继于1980年与四日市、1986年与千叶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与千叶市的友好城市交往现状及发展历程,阐明友好城市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不断回暖,天津应该发挥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 标签: 交往例 交往城市 作用天津市
  • 简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海外权益越来越多,中国推动公共外交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八大报告既提到“全球治理”又提到“公共外交”.全球治理与公共外交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公共外交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

  • 标签: 全国政协常委 全球治理 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 北京大学 副院长
  • 简介:2016年11月9日,美国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了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的当选,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特朗普都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的竞选诺言会不会一一兑现?他能否做到“让美国再次伟大”?他会不会把美国带回孤立主义?他的外交政策将如何推进?对于中国而言,更关心的是在特朗普领导下,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此,本刊约访了长期研究中美关系、曾在2004年采访奥巴马并预测其当选总统的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王冲先生。

  • 标签: 专访察哈尔学会 中国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专访
  • 简介:公共外交可分为进攻公共外交与防御公共外交,通过与美国对敌意国家采取攻势手段的进攻公共外交比较,可以发现中国采取的是防御公共外交.在未有体系理论或思想前提下,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先行,化解本国的消极形象.世博会同样产生类似的作用.但是从公共外交成长五阶段即认知、兴趣、理解、支持和行动来看,世博会只实现了前两个阶段,如何把握好政府角色定位,进一步推动中国防御公共外交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公共外交 防御性 世博会 中国 思想前提 体系理论
  • 简介:杰马勒·黑塔尼是当代埃及著名的小说家,以具有鲜明苏菲主义色彩的小说创作为个人特色.本文以他的作品《金字塔文本》为对象,重点考察文本结构与内容表现的互文叙事特征,厘清“金字塔”这一空间意象在文本形式与内容上的互文运用及其与苏菲主题的配合关系,解读小说复杂表象下真正蕴含的苏菲内涵,进而揭示作者宣扬积极探索的苏菲经验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强普世价值的创作目的.

  • 标签: 杰马勒·黑塔尼 苏菲主义 互文性 金字塔文本
  • 简介:阿拉伯(语)化不仅是一个旨在提升阿拉伯语社会地位、改善阿拉伯语现代适用以应对强势外语在阿语世界传播的语言规划与政策行为,在深层次上,阿拉伯(语)化反映并回应了阿语世界在现当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这一“边缘”在客观现实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并深刻影响了阿语世界不同语言间的权力关系。在这一权力关系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阿拉伯(语)化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尽管如此,阿拉伯知识界和政界对于阿拉伯(语)化的讨论依然在进行中。从这一现象出发,本文梳理和分析了阿拉伯(语)化政策的历史和阿拉伯语语言学会在讨论该政策时所凸显的两个持久趋势,最后提出阿拉伯(语)化是在主观层面对阿语世界“边缘”的象征抗争和象征补偿。

  • 标签: 阿拉伯(语)化 语言规划与政策 边缘性 象征性 阿拉伯语 语言学会
  • 简介:全球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已日益得到证实,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竞相利用媒体,积极参与到公共外交这场竞争赛中来,以提升它们的国家在外国人眼中的吸引力,同时借助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外宣平台,向世界展现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立场.具有其强大影响力的全球媒体是最适合联合公共外交项目开展的场所.考虑到地区差异和敏感话题等方面,全球媒体应该在传播超越国家边界的共同利益方面行使其影响力.

  • 标签: 公共外交 全球性 媒体 国家边界 敏感话题 国际舞台
  • 简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逐步上升为中国外交全局的"重中之重"地位。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新进展体现在推行了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主要包括倡议建设"命运共同体"、绘制"一带一路"新宏图、构建"亚洲新安全观"、主导创设"亚投行"四大战略新措施;走出了中国周边外交新路径,主要包括提出"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实行中美两安全体系的"兼容共存"、构建与俄印日地区大国新型关系、推行"友邻外交"新特色、运用"底线思维"保障中国和平发展和统筹"六大板块"和"印太两洋"新路径;提出了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课题,主要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的周边大国外交、谋划"大周边外交"顶层设计、明确中国周边争端国家和争端问题的战略定位、注重陆海统筹、海海统筹的布局和方略、大力推进周边外交人才工程建设等新课题。研究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战略、新路径和新课题,对于理解中国外交的发展全局和周边外交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国周边外交 新战略 新路径 新课题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阿拉伯小说开启了“现代转向”的历程.一方面汲取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段;另一方面,在重建本土文化价值成为全社会近乎必然的选择面前,阿拉伯小说呈现出向民族文化传统回归的特征。在此互动中,民族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视点,文学的现代实验也被赋予了重要的民族特色。本文尝试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后期力作《平民史诗》为例,在把握其创作主旨的基础上,分析该小说对民间传奇这一阿拉伯传统叙事形式的借鉴.通过对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的现代阐释,来透视上述互动关系。

  • 标签: 现代性转向 互动 民间传奇 苏菲思想 《平民史诗》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和平共处 世界大国 合作共赢 历史性 成长
  • 简介: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地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然而,当我们的政府、企业以及民间团体在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和成功的同时,却也不断伴随着部分国家、部分地区人民流露出的不解、警惕、甚至是误会。如何有效地传播中国形象,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本刊编辑部专访了法国资深外交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魏柳南博士,希望通过学习借鉴他长期从事外交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开展公共外交工作有所启迪。

  • 标签: 柳南 公共外交 Lionel Vairon 中国问题专家 中国声音
  • 简介:正当国内外就“中国梦”的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做出各种解说之际,美国资深中国问题学者奥维尔·谢尔和约翰·德勒里二人合作,在2013年出版了《富强-中国21世纪的长征》(WealthandPower-China’sLongMarchtotheTwenty-firstCentury,RandomHouse,2013)一书.

  • 标签: 21世纪 中国梦 长征 外国人 解读 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