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测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案。方法:数据取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取的100份食品样品,均行菌落总数试片、平板菌落计数及TTC培养基法检测,分析3种方式的最终检测结果。结果:菌落总数测试片的合格率为90.00%,不合格率为10.00%;平板菌落计数的合格率为91%,不合格率为9.00%;TTC培养基的合格率为92.00%,不合格率为8.00%,3种检测方式的合格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菌落总数试片、平板菌落计数及TTC培养基法用于食品卫生微生物学中,测定菌落总数的效果相当,检测时需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方案、可保证人们食品卫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食品卫生 微生物学检测 菌落总数 测定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感统训练治疗儿童学习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4例学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感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比较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及成绩优良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及成绩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学习障碍儿童给予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感统训练治疗,可显著提升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分及成绩优良率。

  • 标签: 学习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感统训练 成绩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滤膜过滤方法在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研究组采用双滤膜过滤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作为检测菌株。对菌株的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双层膜的过滤方式对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大于0.5。结论:采用双层膜过滤的方式,对抑菌性较强的中成药过滤的效果更好,回收率符合药典要求。

  • 标签: 双滤膜过滤 微生物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20年2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妇科炎症感染采用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8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且分为常规组(n=44)和研究组(n=44),常规组采用镜检法,研究组采用培养法。对两组检测结果、假菌丝、菌丝、菌孢子发现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检测阳性率为95.45%,常规组检测阳性率为81.82%,研究组检测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假菌丝发现率为88.64%、菌丝发现率为95.45%、菌孢子发现率为86.36%,常规组假菌丝发现率为72.73%、菌丝发现率为75.00%、菌孢子发现率为70.45%,研究组假菌丝、菌丝、菌孢子发现率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妇科炎症感染微生物检验中,镜检法和培养法各具优势,后者阳性检出率要高于前者,但检测所需时间较长,在临床应用时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取长补短,发挥互补优势,提升检验准确率。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微生物检验方法。方法:选择我县食物中毒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微生物检验技术分析患者食物中毒原因及细菌类型。结果:100例患者中,副溶血弧菌检出32例、金色葡萄球菌18例、蜡样芽胞杆菌16例、志贺氏菌21例、沙门氏菌13例。其中,夏秋季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呕吐物检出细菌最多,,其次是粪便、手拭子、食物、厨具。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采取微生物检验技术,可检查中毒细菌,为临床治疗疾病奠定基础。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原因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生物反馈护理措施对其日常睡眠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收集我院2021.9至2022.8接收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进行分组处理,每组分得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生物反馈护理措施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能够缓解其内心焦虑状态,进一步提升其日常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生物反馈护理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对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无菌体液样本共40例,均为合格样本,合格率为100%。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检出阳性例数为4例,检出阴性例数31例,总符合例数为35例,符合率为87.50%(35/40);54例痰液样本中,合格样本例数为48例,合格率为88.89%(48/54),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检出阳性例数为31例,检出阴性例数10例,总符合例数为42例,符合率为85.42%(41/48)。6例粪便样本含有大量菌群,涂片镜检只能观察到菌群情况,对是否存在真菌感染进行判断,难以明确具体病原菌。结论:细菌培养和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均各有利弊,临床可结合两种方式进行维生素检验,提高检验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控制策略。方法 于2020年2月-2022年1月开展研究,将我疾控中心合作医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7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合格及不合格评估,分析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控制策略。结果 70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样本不合格检出比例132例,占比18.9%;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标本、标本污染、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标识不清楚、标本采集时间不合格、标本容器不合格。结论 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策略,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标本不合格 原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强调了微生物组在维持呼吸道免疫平衡和组织稳态中的关键作用。接着,我们探讨了微生物组失衡(dysbiosis)与CRD发展之间的关联,包括微生物组成的改变如何影响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和病理生理过程。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期望为CR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见解。

  • 标签: 微生物组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微生物组失衡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自然分娩产妇进行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运行时间段是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是自然分娩产妇100例,产妇可以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产妇开展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对比组产妇开展常规产科干预,观察两组尿潴留发生率、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张力。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阴道持续收缩时间、盆底肌张力均优于对比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30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细菌培养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并对其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以及各季节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在30例婴幼儿中全部检出病原微生物;其中病毒感染14例、百分比为46.67%,致病菌感染16例、百分比为53.33%;两种病原微生物对比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胶体金技术更能有效检测婴幼儿腹泻微生物。全年均可出现肠道致病菌感染现象,并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增加其腹泻发生率,高峰期为6-8月,而轮状病毒高发期为9-2月。结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主要是以轮状病毒为主,为此临床上应对腹泻患儿机体内的轮状病毒加强检测,并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微生物检测 免疫胶体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防控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收治住院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用药对照组(n=45)与采用微生物检验干预观察组(n=45),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评估用药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RP(6.17±1.02)mg/L、PCT(0.13±0.03)u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时间时间(4.30±0.85)d、住院时间(7.34±1.20)d,短于对照组;合理用药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医院感染率4.44%,低于对照组17.78%(P<0.05)。结论:对感染性疾病患者通过微生物检验干预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且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 用药合理性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探讨实例讨论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挑选出2018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全体学生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7名学生,对照组23名学生。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学生接受实例讨论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成效。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成效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当中,采用实例讨论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成效,促使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 实例讨论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在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肺曲霉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单一培养,即GM试验或者G试验或者痰培养,观察组患者通过联合三种方法作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肺曲霉菌的检出准确率;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效果。结果:通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观察组中寄生型有65.0%(26/40),侵袭型有35.0%(14/40),对照组中,寄生型有67.5%(27/40),侵袭型有32.5%(13/40),观察组患者中寄生型检出准确率为88.5%(23/26),侵袭型检出准确率为92.9%(13/14),对照组患者中寄生型检出准确率为63.0%(17/27),侵袭型检出准确率为53.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寄生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例数有24例,占比为92.3%(24/26),药物治疗的例数有11例,占比为46.2(12/26),治愈率为96.2%(25/26),侵袭型患者无人通过手术治疗,全部采用药物治疗,占比为100.0%(14/14),治愈率为92.9%(13/14)。结论:肺曲霉菌感染患者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提升检出阳性率,且不同类型患者通过针对性方法治疗后,治愈率高。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肺曲霉菌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专业人才是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基础,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是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关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针对现今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工程师在工作环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办法。

  • 标签: 生物医学 工程师 问题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