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的1000份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该100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1000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5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246株、铜绿假单胞菌115株,变形杆菌株9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8株、肠球菌属菌株101株。其中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菌株、肠球菌属菌株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耐药性均偏弱;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有一定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对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有较强耐药性。结论:在微生物检测中使用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以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临床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到的180份食品样品开展研究,按照不同检测法分为A组(n=90份,采用计数琼脂平板法)、B组(n=90份,采用PCR技术),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结果:B组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检出率较A组高,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PCR技术的检出效果更高,可满足食品微生物检验需求,以提高食品合格率,值得优选。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菌落总数 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雪上一枝蒿药材中有效生物碱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采用酸水提取药材得到总生物碱水溶液,三氯甲烷萃取除去其中的毒性组分(双酯型生物碱),再调水溶液至碱性萃取得到有效成分(醇胺型生物碱);以雪上一枝蒿甲素、宋果灵、12-表-欧乌头碱、尼奥灵、12-表-15-乙酰欧乌头碱、14-乙酰基尼奥灵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对其进行定性鉴别;并以尼奥灵为对照品,采用溴甲酚绿染色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雪上一枝蒿药材中有效成分(醇胺型生物碱)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药材中有效生物碱含量平均值为0.85%。结论 可通过化学方法对雪上一枝蒿药材中有效生物碱进行选择性萃取,采用薄层色谱进行专属性鉴别,以溴甲酚绿染色法进行含量测定,达到控制雪上一枝蒿中有效成分、指导生产和保障临床用药。

  • 标签: 雪上一枝蒿 生物碱 鉴别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为医院的各种医疗活动提供辅助。在此背景下,医院为了更好的治疗患者同时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不断的对医院管理模式加以完善,提升整体医疗技术和医疗绩效。在医院严格落实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尤为必要,它能提升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本文基于研究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经济效益提升的相关策略,以期待所得内容可以为相关的医疗行业提供科学的参考。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创新 经济效益 提升
  • 简介:摘要:生物药是一类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制备的药物,因其具有高效、高选择性、低副作用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近几年来,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生物工程药物已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蛋白生物药物通常具有结构复杂、不稳定等特点,特别是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的降解或失活。生物药物的生产过程十分复杂,通常要经过生物合成、原液提纯与精制和制剂过程等过程,才能完成药物的生产与储存运输过程。如何克服这一不稳定现象,是其能否顺利走向临床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在工业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 标签: 高效 临床治疗 不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年轻恒牙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P<0.05)。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P<0.05)。结论:在临床上将新型生物陶瓷材料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切断术的治疗中,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普及。

  • 标签: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 年轻恒牙 牙髓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TC检验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作用差异。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于本疾控中心送检食品样本共80份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研究,在抽取足量送检食品样本后,将样本均分为2份,分别实施TTC检验、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价两类食品检验方式所得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作用差异。结果:经实验室综合检验后80份食品样本微生物含量超标检出样本共9份,TTC检验所得微生物含量超标样本检出准确率高于平板菌落计数法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TTC检验及平板菌落计数法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均有良好检验价值,但就微生物超标样本检验准确性而言TTC检验优势性更为显著,可作为优选检验方法应用。

  • 标签: TTC检验 平板菌落计数法 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共计160例。患儿均需接受病原微生物检验。检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观察并比较病原菌检出率、病原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60例患儿中病原菌共检出151例,检出率为94.38%,其中志贺菌检出率最高。观察志贺菌、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菌种,对于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均具有较强耐药性。结论:病原微生物检测早儿童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相关检测,可以帮助了解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在药敏试验配合下,可以准确了解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检测 儿童细菌性腹泻 诊断 治疗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住院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微生物检验,对照组组患者使用非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药物使用不当11例(2.2%)、联合用药不合理13例(2.6%)、用法用量不恰当19例(3.8%)以及抗生素滥用22例(4.4%),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3%;对照组患者中药物使用不当27例(5.4%)、联合用药不合理36例(7.2%)、用法用量不恰当28例(5.6%)以及抗生素滥用53例(10.6%),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1例、伤口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2例,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1.2%;对照组患者中尿路感染7例、呼吸道感染4例、伤口感染3例、胃肠道感染7例,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观察病原菌质量和耐药性,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主要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104例患者,了解并确认患者自身情况与本研究目的一致。另外,为了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权益,会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并报告研究结果,必须予以公布。在对患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病原菌耐药性、病原菌分布、检测准确性等因素,为后续跟进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以供研究。结果:对104例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1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不正确,错误原因为操作者错误和样本因素。检测结果表明,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提取的菌株数量来看,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结论:在微生物量检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病原体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实验室 微生物检测 品质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观察病原菌质量和耐药性,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具体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主要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微生物检测的104例患者,了解并确认患者自身情况与本研究目的一致。另外,为了保障患者及家属的权益,会在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的情况下,与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并报告研究结果,必须予以公布。在对患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影响微生物检测质量、病原菌耐药性、病原菌分布、检测准确性等因素,为后续跟进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以供研究。结果:对104例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1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不正确,错误原因为操作者错误和样本因素。检测结果表明,从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和提取的菌株数量来看,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结论:在微生物量检测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病原体的耐药性有一定差异。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实验室 微生物检测 品质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从我院采集的416份尿液标本,对所有菌株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检验以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的占比最高,为59.13%(246/416),其次为屎肠球菌7.21%(30/416),由此可见,泌尿系统病原菌主要分布在大肠埃希菌中。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较多,并且其中有部分致病菌存在较高的耐药性。通过微生物检验分析患者病原菌分布,意义重大,并可以根据耐药性结果,针对性采用对应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泌尿系统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9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随机设置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和盆底肌力康复训练。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根据观察者患者的痊愈情况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72.41%(21/29)、17.24%(5/29)、10.34%(3/29)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患者疾病治疗痊愈、有效、无效占比31.03%(9/29)、41.38%(12/29)、27.59%(8/29),(P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瘫患儿膝过伸的治疗中运用生物肌电反馈联合肌内效贴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瘫膝过伸患儿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抽签形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指导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为研究组实施生物肌电反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均以3个月为治疗周期。对比患儿膝过伸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膝过伸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膝过伸患儿接受生物肌电反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运动疗法,患儿膝过伸角度得到有效缩小,粗大运动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脑瘫 膝过伸 生物肌电反馈 肌内效贴 粗大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采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与循证护理联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医院收治的84例乙肝肝硬化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循证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就两组治疗依从性、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干预后TBil与AST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采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肝功能指标,总体效果好。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循证护理 依从性 肝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公立医院的各个体系制度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而在新经济视域下,医发展虽然实现了创新,但其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人力资源管理是公立医院发展的根本,和医疗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文章以新经济为背景,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新经济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6年8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03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55份不合格,在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中,60份为标本因素,占38.71%,46份为人员因素,占29.68%,30份为操作不规范,占19.35%,19份为其他因素,占12.26%;同时,1030份检验标本中,共分离出1095株病原菌,其中55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50.96%,43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39.82%,101株为真菌,占9.2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红霉素以及β-内酰胺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影响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并且将病原菌的耐药性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使耐药率降低。

  • 标签: 病原菌 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检验科接受微生物检查的4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检验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物检验治疗的影响因素和进行分析,将检验结果给予细菌培养,通过微生物药敏试纸扩散法(K-B法)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观察发现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检验科人员素质、检验方法的差异、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式及其他因素,在本研究中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差异共92份,2019年有54分,2020年有38分。且检验科人员素质是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5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四环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70%以上。结论: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实践中,相关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规范操作,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来提升微生物检验的检验治疗。其次,应依据病原菌耐药性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

  • 标签: 检验科 微生物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病原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