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在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的患者32例,根据是否使用globulin,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和单纯使用甲泼尼松龙,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Hughes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半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的Hughes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呼吸肌麻痹。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呼吸肌麻痹 丙种球蛋白
  • 作者: 钟毓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呼吸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02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四川合江646200
  • 简介:目的:讨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入选100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于2019年7月-2020年11月接受病情诊疗,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而后观察检测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痰培养检测中正常菌种、未见细菌生长及病原菌分别有28例、6例、66例。66例病原菌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混合菌感染及真菌感染分别有18例、5例、15例、28例。不同病原菌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菌群以及未见细菌生长患者,P<0.05;不同类型病原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类型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白假丝酵母菌及烟曲霉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真菌类型,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痰培养检测可有效为临床诊疗此病提供科学依据,建议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痰培养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OP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E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疾病史,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导致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E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AE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ECOPD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多重耐药菌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中心ICU近两年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病人,按是否应用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分为两组,即传统液体管理组(传统组)和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组(超声组),分别收集两组病人7天内液体平衡、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有机械通气时长、住ICU天数、28天生存率,对比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对比传统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超声组累积液体正平衡均更低(P<0.001);超声组患者第1、3、5、7天氧合指数均高于传统组(85±8.8vs81±8.6,118±10.0vs112±9.6,155±14.0vs146±12.9,185±15.6vs171±18.0,P<0.05),超声组在第1、3天SOFA评分与传统组显著差别(10.2±3.1vs10.5±2.8,9.5±3.0vs9.8±2.6,P>0.05),而在第5、7天明显低于传统组(7.2±2.3vs8.5±2.5,4.3±1.5vs5.5±2.0,P<0.05);对比传统组,超声组有机械通气时间更短(8.8±2.0vs10.6±2.8,P<0.05),住ICU天数更短(10.5±2.1vs13.0±3.5,P<0.05),但28天死亡率显著差别(33.3%vs26.7%,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方法,超声指导方法更有利于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的实施;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器官功能,缩短有机械通气时间和减少住ICU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液体管理 超声 血管外肺水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4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其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的双鼻塞吸氧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的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而言,观察组患儿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水平比较是明显更好的,p<0.05;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都未出现较多或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情况,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治疗有效率更高,患儿的血气指标更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无明显的并发症情况,安全性较高,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常规呼吸训练增加麻醉科的可视化血氧饱和度(SpO2)指导肺切除术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及依从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分成传统常规锻炼(N)组、可视化锻炼(V)组,各63例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其中V组按SpO2按标准指导。记录2组掌握深呼吸程度、入室时深呼吸锻炼达标率、术后7天深呼吸锻炼达标率、主动订立运动计划率。结果2组比较宣教知情评分、入室时自学深呼吸达标率差异(P〉0.05)。术后7天深呼吸达标率V组高于N组(P〈0.05)。全组术后总感染率5.3%,组间差异。结论麻醉医生利用时间和技术的优势,延续外科术前呼吸训练,首次锻炼时以可视SpO2即时新锻炼指标,能提高锻炼效果,且能提高患者锻炼信心,对提高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参与长期运动锻炼计划,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肺切除术 呼吸锻炼 效果 血氧饱和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合适剂量。方法将45例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C三组),A治疗组(15例)采用rhGH4IU,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d;B治疗组(15例)采用rhGH4IU,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治疗10d;;C空白组(15例)rhGH治疗。三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三组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平均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及第10天时患者血糖含量、每日胰岛素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一次拔管成功率、VAP发生率、ICU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rhGH组治疗后胰岛素的每日用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在可控范围内。结论rhGH在每日4IU或8IU10天治疗老年胸腹部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安全有效的,但治疗期间应强化胰岛素治疗,防止糖代谢紊乱的发生。

  • 标签: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重组人生长激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息者的主要临床参数与实施机械通气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及ICU收治的6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入院24h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分组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值段之间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有机械通气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有机械通气指征组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高于无机械通气指征组,差异有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分值,预计死亡危险度与机械通气指征正相关(P〈0.05)。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有预测价值,适合引入为通气指征。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98例生后发生反复呼吸暂停且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成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对照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荼碱结合纳络酮治疗,并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中显效38例,有效11例,总有效49例;对照组中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35例,两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NCPAP结合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反复呼吸暂停 疗效评价 治疗组 纳络酮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输入营养液成分一致,观察组采用持续24h肠内营养泵行鼻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50ml注射器间断推注营养液,3次/d。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胃内容物反流、口咽分泌物误吸、VAP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状态(谷草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t=4.230,7.348,4.592,6.916,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内容物的反流率、误吸率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42,5.186,4.044,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6,5.64,4.13,4.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应用营养泵输注可明显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率、口咽分泌物误吸率,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减少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 标签: 鼻饲 营养泵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意义。方法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68例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发生VAP分为Ⅰ组(出现VAP,n=62例)和Ⅱ组(VAP,n=106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确诊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将Ⅰ组按照血浆NT-proBNP分为正常组及增高组,比较两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住院死亡率;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因素。结果Ⅰ组血浆NT-proBNP、APACHEⅡ评分、血糖及WBC计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Ⅱ组(P〈0.05);NT-proBNP增高组死亡率高于正常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r=0.502,P〈0.05)、CRP(r=0.513,P〈0.05),WBC计数(r=0.339,P〈0.05)及血糖水平(r=0.311,P〈0.05)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OR=2.012,P〈0.05)是VAP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VAP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C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估CAP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浆NT-PROBNP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在中重度低氧血症行创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9例中重度低氧血症行创通气患者,行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149例中重度低氧血症行创通气患者行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置管时间平均11.12±2.91min,置管过程中患者氧气中断,置管后30min内X线定位置管成功率为81.9%,72小时内置管成功率达93.3%,置管前及置管后2min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与血氧饱和度改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未出现不良事件,置管后48小时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率达98.0%。结论中重度低氧血症行创通气患者床旁盲插螺旋型鼻肠管是安全、可行的,置管成功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小,可以迅速使患者达到喂养的目标值,确保患者的营养供给,降低患者急性应激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盲插法 螺旋型鼻肠管 中重度低氧血症 无创通气 营养
  • 简介:目的对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对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SP蛋白、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肺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和肺部和活化控制趋因子(PARC/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834,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SaO2、p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3,P=0.012;t=3.030,P=0.003;t=2.577,P=0.012),PaCO2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4,P=0.004);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研究组PEF和FEV1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830,P=0.000;t=3.630,P=0.002);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PARC/CCL18和SP-D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两项指标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23,P=0.008;t=4.693,P=0.000)。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可更有效的提高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和PARC/CCL18、SP-D指标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乌司他丁 呼吸衰竭 血清SP蛋白 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