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泪道阻塞性疾病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4-01在我院眼科以泪道阻塞性疾病住院治疗的578例709眼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族别、职业、长期居住地、泪道手术史、眼睑外伤史、眼部炎症及鼻部疾病、阻塞部位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患者578例中,年龄6月~72岁,平均39.7±8.42岁。男女患者性别比为1颐1.66(217颐361)。族别方面汉族占64.2%,回族占22.3%,东乡族占11.3%,其他少数民族占2.2%。职业方面农民占62.5%,工人占17.0%,司机占7.1%,其他职业占14.4%。长期居住地方面乡村占61.3%,县镇占23.7%,城市占15.1%。未曾行泪道手术患者占87.5%,曾行一次手术患者占10.6%,曾行两次以上手术患者占1.9%。有眼睑外伤史患者4.0%。常见阻塞部位±次为鼻泪管、泪总管、泪小管、下泪小点。结论: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具有性别、年龄、族别、职业、眼部炎症及鼻部疾病等因素的分布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明确族别与发病率的关系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防治。

  • 标签: 泪道阻塞性疾病 疾病谱 住院患者
  • 简介:目的对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便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食物暴露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寻找可能危险因素;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及环境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6月15日3时30分,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6日22时,共发生病例56例,均为夜班员工,夜班员工罹患率为40.00%(56/140)。流行曲线为点源暴露模式;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6月14日夜餐的炸鸡翅是危险食物(RR=∞,P〈0.01)。共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环境样本36份,其中32份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09:Hg,m),检出率为88.9%;分离到的17株菌株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可能由鸡翅引起的肠炎沙门感染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建议加强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 标签: 沙门菌 肠炎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取146例老年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将其痰标本、尿液、引流液送至检验科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完成药敏试验。分析本组受试对象病原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送检样品中,共检测出165株病原,其中革兰阴性、革兰阳性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49.70%、26.67%和11.52%;在革兰阴性中,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最为常见;在革兰阳性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和克柔假丝酵母最为常见;铜绿假单胞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最高,肺炎克雷伯对头孢唑林的敏感性最高,大肠埃希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最高。结论老年急诊感染性急病患者中以革兰阴性感染最为常见,应当及早对病原菌类型进行检测以便给予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感染常见的病原,探讨其分布状况及感染相关因素,为防治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对诊断为肺部感染的478例患者均进行痰培养,并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痰培养结果及调查结果。结果痰培养病原中革兰阴性杆菌共147株(73.13%),革兰阳性35株(17.41%),其他为真菌,共19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患者主要为60岁以上的男性。不规律使用抗生素、不遵医嘱用药者372例(77.82%),慢性心衰、2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35例,肿瘤器官移植后、酒精中毒24例。结论呼吸内科感染病原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等。感染人群主要为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感染与老年、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其他系统疾病、肿瘤器官移植术后、急慢性酒精中毒等有关。

  • 标签: 呼吸内科感染 病原菌 分布状况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对肠道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道外感染性疾病患儿,对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粪便进行细菌学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健康儿,对比分析两组对象肠道群差异情况。结果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患儿占63.00%,其中Ⅰ度肠道菌群失调、Ⅱ度肠道菌群失调分别占33.00%、30.00%,无Ⅲ度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比例高达80.00%,与幼儿组、儿童组患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儿组肠道群组成比例变化明显,与健康儿相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尤其是婴儿而言,应慎重应用抗生素,选用窄谱抗生素,保护其正常肠道群。

  • 标签: 小儿肠道外感染性疾病 抗生素 肠道菌群
  • 简介:艰难感染(clostridium-difficileinfection)是指艰难所致的感染。它是导致医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约20%的AAD由艰难感染引起,故又称艰难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difficile-associateddiarrhea,CDAD)。艰难感染的确诊依赖于检出艰难或艰难毒素,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现就艰难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艰难梭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毒力艰难在世界范围内的暴发和流行,艰难感染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然而,当前我国临床对艰难感染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临床实验室尚未开展检测,且实验室检测方法各不相同,使得临床艰难感染病例的诊断面临较大挑战。本研究从艰难感染的致病因子、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诊断策略等角度进行综述,为后续进一步推进我国艰难感染的临床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艰难梭菌 诊断标准 检测方法 实验室诊断策略
  • 简介:摘要艰难类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国内艰难类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对公共健康造成了威胁。肠道群衍生的代谢物被认为是群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对宿主生理有着复杂的影响。胆汁酸代谢是肠道群的主要功能之一。胆汁酸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沟通的重要信号分子,并且多项研究发现不同胆汁酸影响着艰难类的菌体生长、芽孢萌发和毒素产生。本文对胆汁酸在艰难类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胆汁酸对艰难类感染治疗新选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艰难类梭菌 艰难类梭菌感染 肠道菌群
  • 简介:目的:探讨Cα型肉毒毒素杀鼠剂保存期及其检测技术。方法:采用Cα型肉毒毒素作为活性成分,与非毒性成分保护剂所组成的复合型杀鼠剂,于避光密封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与时间中检测鼠单位值的变化。按其值未发生或无明显变化最长期限,作为毒剂的有效保存期。结果:水剂于35℃、20℃与5℃中保存期分别为二个月、四个月与九个月。干冻剂于5℃中保存期达二年。这种复合型毒剂克服了以往单纯型毒剂需冻结保存的缺陷。

  • 标签: Cα型肉毒梭菌毒素 杀鼠剂 鼠单位 保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普通培养法与富集芽孢培养法的比较,看哪种方法检出率更高更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到12月全年住院腹泻病人100例,先用艰难GDH抗原快速检测,初筛阳性的样本再分别用普通培养法与富集芽孢培养法培养,分纯后分别上恒星HX-21鉴定仪。结果100例病人标本,20例艰难GDH抗原快速检测为阳性,20例阳性标本再分别用普通培养法培养出6例,检出率为30%;富集芽孢培养法培养出12例,检出率为60%结论富集芽孢培养法有更高的检出率。

  • 标签: 艰难梭菌 富集芽孢培养法 检出率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当前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在进行养殖中相关养殖人员需要融入现代化的工作理念,解决在以往养殖中粗放式的工作模式,从而使最终养殖效益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西藏牦牛养殖中,肉毒中毒病较为广泛,危害性较大,属于人畜共患的急性病,因此在养殖时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这一疾病的深入性分析,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发生之后的损失。

  • 标签: 西藏牦牛 肉毒梭菌中毒病 防治
  • 简介:摘要:牛肉毒杆菌中毒的病理变化是由于体内毒素的系统性瘫痪,特别是呼吸系统肌肉瘫痪,而不是对器官产生特殊影响。这种疾病可能在牛和羊中流行,大多数成年牛可能在发病后出现肉毒杆菌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尿路紊乱和箭反应迟缓。在发病初期,症状类似于奶热第二阶段的症状,但钙治疗效果不佳。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农场大量牲畜死亡,给牲畜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西藏牦牛肉毒中毒病的应对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西藏牦牛 肉毒梭菌中毒病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在我国西藏地区,牦牛养殖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养殖中,肉毒中毒病是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患病牦牛死亡率较高,会为牧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如何采取科学措施加强综合防控,是牦牛养殖需要应对的关键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西藏牦牛肉毒中毒病的综合防治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相关行业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西藏地区 牦牛养殖 肉毒梭菌中毒病 防治措施 分析
  • 简介: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通常具有慢性或进行性的性质.临床上呈现多种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语言、学习和判断功能低下,但是意识清楚.过去文献曾强调必须持续6个月以上才能诊断为痴呆,目前不能过分强调此点.因为,有些伴有痴呆的变性疾病整个病程不到6个月.我国急性发病的Creutzfeldt-Jakob病就是如此.

  • 标签: 痴呆 神经变性疾病 诊断 进行性 慢性 脑部疾病
  • 简介:在夏秋养猪时段中,具有较高的高热性疾病发生率。高热性疾病是因多种病感染导致的疾病类型,猪在患病后将表现为皮肤发红、持续高温等症状。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猪养殖,在本文中,将就生猪高热性疾病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对策进行一定的研究。

  • 标签: 生猪 高热性疾病 治疗 注意事项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脾脏触诊难以发现,用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脾脏的大小,经超声检测出的121例小脾脏患者中有40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进行免疫学检查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为此,开展小脾脏与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脾脏 超声诊断 免疫缺陷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