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21年2月~2022年6月时间段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主体,通过信封抽签的方式加以分组,分至对照组的37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至观察组的37例患者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将2组患者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骨折愈合指标、术后生物力学指标及术后不同时期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快,观察组生物力学指标压缩试验及破坏载荷更大,扭转试验更小,术后Harris评分更高(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较多,相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促使患者尽快负重,骨折端可以尽快愈合,其发挥良好的生物力学作用,使得患者髋关节功能得以尽快恢复。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LO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5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并给予术前准备、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全面、有效的术后护理,并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通过随访记录其预后效果。结果:全部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均为甲级,随访中均没有出现股骨头陷入髋臼或假体松动的情况,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总的来说效果比较理想。结论:对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和积极的术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 简介: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髓腔闪烁指数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髋关节成形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板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二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锁定板组(35例)和PFNA组(43例),锁定板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二组的临床疗效(锁定板组优良率为68.57%、PFN组优良率为55.81%)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249>0.05)。二组中合并小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61>0.05),但PFNA组优良率(83.33%)明显高于锁定板组(50.00%)。二组中合并大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131>0.05),但锁定板组优良率(71.43%)明显高于PFNA组(33.33%)。二组中合并大小转子骨折分离病例临床疗效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0.05)。锁定板组手术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0.05)。而二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PFNA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根据骨折特点和经验进行选择。对合并大转子骨折分离或合并大小转子骨折分离者主张选择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合并小转子骨折分离者主张选择PFNA。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锁定板 PF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评价应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65—85岁,平均70.5岁。骨折类型按Eans分类Ⅱ型4例,ⅢA型4例,ⅢB型4例,IV型3例。逆粗隆间骨折8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0分钟,平均围手术期失血(250±150)毫升,23例随访平均4.5月,第一年间隔3月,第二年间隔6月。l例术后1年因患鼻咽癌死亡。1例因头切割取内固定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5月出院切口感染,患者不同意再手术给予对症处理。其他病例未发现假体脱位或无菌性松动。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有效手段。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d、7d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理想。

  • 标签: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式治疗(对照组,n=40)与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n=40)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率等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行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加快康复进程,改善髋关节功能,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50ml~200ml,平均95ml。23例随访6~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恢复好,未出现其他并发症,髋、膝及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负重训练,关节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可视化仿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例男性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为45岁)和1例女性左侧股骨远端骨折(年龄为34岁)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PS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软件UnigraphicsNX4.0和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骨折三维重建模型以及DHS、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直观、立体、逼真,立体可视化效果好,可以从任意方位和角度观察、截图.在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股骨转子间骨折采DH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分别用LISS钢板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利用仿真手术器械和PHANTOM力反馈设备完成的仿真手术效果逼真.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虚拟手术设计从三维模型的建立至内固定完成所需时间分别为1.2、1.5h.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合理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成像 三维 可视化仿真手术
  • 简介:背景:股骨颈短缩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现象,其发生、临床症状及其转归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的X线片测量股骨颈短缩情况,记录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预后情况;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与Singh指数等情况,分析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110例患者中股骨颈短缩≥5mm的发生率为55.5%(61/110),≥10mm的发生率为33.6%(37/110),≥20mm的发生率为6.4%(7/110)。75.4%的股骨颈短缩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股骨颈短缩组的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无短缩组(P〈0.05)。疼痛是股骨颈短缩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股骨颈短缩的发生与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股骨颈短缩组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但与晚期股骨头坏死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应密切观察。股骨颈短缩可一定程度上影响髋关节功能,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是决定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股骨颈短缩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住院的时间以及下地活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的优良率达到了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6%,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70岁以上)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粉碎性骨折21例,对高龄患者进行受伤前、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并对21例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及输血、术后引流进行统计,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1例高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进行随访观察12—24个月。Harris评分受伤前为87—91,平均89.8;术前为32—51,平均43.7;术后为78—90,平均86.2。其中术后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1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95%。手术时间为51—113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123—473ml,平均387ml。术后引流80—360ml,平均180ml。术后髋关节疼痛l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入院后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手术治疗,不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早期负重下地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 标签: 双极股骨头 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抽取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PFNA内固定术)和对照组(DHS内固定术),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手术用时、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用时以及负重用时经对比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FNA内固定术 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45例,观察其疗效。结果45例均获18-24个月的随访,参照Kotmert评价标准优33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6%。结论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远端C3型骨折 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骨折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