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关太极历史源的流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太极传人作了大量工作,而欧达宁先生运用理比较的方法,从前代太极前贤生卒年代考察研究,却是独辟跃径,虽然,假设推进可能有失严谨,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比糊里糊涂要好些,况且其方法和思路,对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太极历史有良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由于篇幅所限,该文参考的文献目录从略。

  • 标签: 赵堡太极拳 起源 张三丰 生卒年 王宗岳 王柏青
  • 简介:接上式。腰向左转,两手右顺左逆随转,右手转于胸前,左手转于左胯侧,重心不变。然后腰向右转,同时,右手逆缠走下弧于右胯侧,左手顺缠走上弧于胸前,提左腿。(图10-1)接上式。左脚向左前方开步,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手逆缠向下,右手顺缠向上。(图10-2)接上式。左手至左膝侧变勾手提起与肩平,右手转于右耳侧,重心不变。(图10-3)

  • 标签: 十三势 太极拳 天才 右手 左手 重心
  • 简介:太极是由杨家从农村带到京城,从封闭推向社会的。杨家及其后学,把太极从武术发展为亿万人喜爱的高雅艺术,兼具御身、娱身、医身、修身、健身的诸多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标签: 杨式太极拳 历史贡献 高雅艺术 武术发展 多功能 历史性
  • 简介:三、在习练太极中如伺正确进行调身(一)精准性原则。这是习练太极调身时的第一原则。如何达到渊身精准性原则呢?一是师承。“学容易改难”。要想真正学好太极,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的师傅。正如经所说:“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如果我们最初学养成了身型不正、耸肩悬肘、撅臀猫腰等错误动作,将来再改将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所谓真正懂得太极

  • 标签: 太极拳 错误动作 拳经
  • 简介:(接上期)第三十五势右蹬跟1.蹬脚转身左脚向前蹬踹,同时双拳内旋前冲(图262);左腿屈膝收回,身体以右脚尖为轴右转270°,面向正北落脚,同两变掌随体转向右平摆至腹前(图263、264)。

  • 标签: 太极拳 前蹬 身体
  • 简介:太极运动,要求心静用意,肢体内外充分放松。就是说,不但肌肉、皮肤、骨节要放松,同时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处处都放松。练太极为什么要松?因为太极是一项技击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它的技击要求是后发先至。也就是说在对方出击后,借对方来力作出应敌反应。这是太极与其他种不同的要求。正如论中所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平时练拳看起来很慢,慢练的目的是要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 标签: 太极拳 放松运动 锻炼方法 动作要点 精神放松 腹式呼吸
  • 简介:记得刚学太极时我7岁,根本不懂什么是太极,在家父严厉的督导下才不情愿地跟着村里长辈们学习陈氏太极老架,只记得招式,不懂内涵,也就是现在老辈人说的空架。经过几年的苦练,加上长辈们的指导,才扎下一点功底,不过练的还是空架,没有现在初学者的那种压力,也没有腰痛、腿痛等诸多问题,后来拜了太极名家王西安为师,才悉心研究和学习太极理论。

  • 标签: 太极拳 初学者 太极理论 学习 招式
  • 简介:国际上一般把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在我国,到1991年末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超过1亿人。2003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达到1.36亿左右,约占人口总数的10.2%,从而正式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 标签: 老年人 太极拳运动 身心健康 总人口 人口数 国家
  • 简介:2006年的冬天姗姗来迟,飘飘扬扬的雪花尚未将大地披上银装,叉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冬雨。坐在开往太极故里的汽车上,望着窗外的雨景,忆起自己的太极生涯。

  • 标签: 和式太极拳 散记 交流 观摩 赵堡
  • 简介:内家桩因果诀》说:“以桩为根桩以显神,桩无不灵,无桩不稳。”内家以桩筑基,凡经过散手竞技的人,无不深刻的体会到腰腿基础功夫的强弱对胜负至关重要。

  • 标签: “拳桩合一” 太极拳 拳术 太极桩 练习方法 内家拳
  • 简介:学练太极,不应仅仅满足于掌握太极套路,而应把精力放在探索太极的规律上——把握、掌握、拿住太极之放大、缩小、螺旋、方圆、松紧、快慢、刚柔、棚、捋、挤、按、探、捌、肘、靠、进退、顾盼、中定等规律。

  • 标签: 太极拳 太极思维 基本功 述略 身心 套路
  • 简介:神凝意静,不僵不拙,自然合度,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滔滔不绝,长如江流。神凝:精神集中之意。不论练拳或打手,如精神散漫,便会全失灵气。练拳难得宏验,打手肇失败之机,皆为病之在己。故我内家以精神为第一条件第一原则。

  • 标签: 太极拳 内功 杨健 精神 练拳
  • 简介:有言道“太极练者如牛毛,成者如牛角”,此言不虚。太极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中国武术,集文化、武术、养生于一体,以其老少皆宜、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健身项目,但是很多人学习太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大都未知太极的内涵和定义,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这样如l"a-I能从牛毛变成牛角呢?虽然我练拳的时间不长,但在习练太极过程中我也有一些肤浅的思考和体会,下面写出来,请友们指正。

  • 标签: 太极拳 牛角 中国武术 健身项目 练拳
  • 简介:一、基本步形1.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基本垂直,脚尖直向前,后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45—60度,两脚全脚着地。(图1)

  • 标签: 太极拳 步法 图解 弓步
  • 简介:6月16日.备受瞩目的陈家沟太极大师公开课在中国太极博物馆五楼开讲.本期嘉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式太极代表性传承人、陈式太极“四大金刚”之一、太极大师朱天才。开课之初,朱天才大师首先对太极的历史渊源、演变发展及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怎么练好太极”、“陈式太极的基本运动规律”与来自郑州、开封、新乡等地及广东省的太极爱好者进行了分享。

  • 标签: 陈家沟太极拳 公开课 大师 陈式太极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 简介:9月25日,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太极队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参加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太极交流大赛,获一等奖。今年6月初,总局直属机关工会下发了《关于组队参加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届职工太极交流大赛的通知》,责成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承担体育总局太极代表队的组队和参赛事宜。接到通知后,总社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总社工会积极动员职工参加太极锻炼。大力开展职工健身活动。

  • 标签: 太极拳锻炼 中国体育 报业 中央国家机关 国家体育总局 机关工会
  • 简介:为了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需求,本刊于2009年开设“名家讲堂”栏目。我们将就武术爱好者关心的武术技术理论方面的问题,邀请各种名家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指导性讲座。原有的“名家信箱”栏目亦列入“名家讲堂”。欢迎广大读者和武术爱好者给本刊来电来函提供讲堂选题。

  • 标签: 陈式太极拳 练习步骤 武术爱好者 技术理论 名家 讲堂
  • 简介:第六式左右搂膝拗步左右搂膝拗步动作1说明:上体左转:左掌内旋,掌心转向下后继续向左画弧搂于左膝前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掌屈腕内旋置于右耳侧.掌心向里,指尖向前:目视左掌。(图6—1)

  • 标签: 吴式太极拳 竞赛套路 心向 指尖 动作
  • 简介:十三、倒撵猴左脚跟拧地,脚尖内扣约90度,右脚向西南方迈半步,脚跟着地后,右脚蹬地逐渐成右脚弓步。两手由变掌,左手掌心向下,位于小腹上侧,左手竖腕坐掌,位于左胸前侧,掌心向右,五指斜向上,目视西南方45度角(图41、42)。

  • 标签: 武式太极拳 南方 心向 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