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术后泌尿感染患者实施优质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优质疼痛护理,B组护理方法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A组疼痛度在0度、Ⅰ度的患者例数比B组多出10例,在Ⅱ度、Ⅲ度的患者例数比B组少10例,差异十分明显,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同样差异极为明显,P<0.05。结论:肾结石术后泌尿感染患者实施优质疼痛护理的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肾结石术 泌尿系感染 优质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尿常规联合有形成分分析诊断泌尿感染的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泌尿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的时间范围是2021年9月3日-2022年9月3日,所有患者均进行尿常规单独检测(单一检测)以及尿常规联合有形成分分析检测(联合检测),最后对比两种检测的诊断结果;并以尿液培养为金标准,分析阳性病菌检测情况。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中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均有检出。结论:联合检测比单一检测更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变信息,有利于疾病诊断。

  • 标签: 尿常规 有形成分分析 泌尿系统感染 结果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0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泌尿感染患者尿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地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本院送检清洁中段尿标本分离培养出的阳性菌1478株,使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检出引起泌尿感染病原菌1478株,包含革兰阴性菌占78.55%;革兰阳性菌占17.39%;真菌占4.06%。其中检出率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占52.23%)、肺炎克雷伯菌(占7.65%)、粪肠球菌(占7.17%)、铜绿假单胞菌(占4.06%)和屎肠球菌(占3.3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为0.5%、0.9%和5.4%,对多粘菌素B没有耐药性。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均没有耐药性。结论 泌尿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监测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尿培养  病原菌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重复留置尿管与多重耐药泌尿感染之间的关联性,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位患者。观察组包括了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对照组则包括了未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收集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信息。同时,记录了患者是否重复留置尿管以及是否发生多重耐药泌尿感染。使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了相关的比率和风险值。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男性占60%。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42岁,其中男性占52%。观察组中有35%的患者重复留置尿管,而对照组中没有患者重复留置尿管。在观察组中,有25%的患者发生了多重耐药泌尿感染,而对照组中只有10%的患者发生了多重耐药泌尿感染。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发生多重耐药泌尿感染的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危险度为2.5,95%置信区间为1.3-4.7,p < 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复留置尿管与多重耐药泌尿感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观察组中重复留置尿管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多重耐药泌尿感染,这可能与尿管留置导致的尿液滞留和感染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在治疗和管理重复留置尿管患者时应特别关注多重耐药泌尿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关联性,并提供更精确的预测工具。

  • 标签: 重复留置尿管 多重耐药泌尿系感染 关联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结石术后泌尿感染患者实施优质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42例肾结石术后泌尿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优质疼痛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疼痛护理)与实验组(21例:优质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舒适感、疼痛感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肾结石术后泌尿感染患者优质疼痛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肾结石术 泌尿系感染 优质疼痛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泌尿外科患者术后需要留置导尿管,以达到持续引流的目的,使得患者可以顺畅排尿,防范发生尿道损伤与尿潴留等情况。因为病原体的入侵可能会在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发生尿路感染,从而为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影响到其术后康复。因此,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无法获得良好的防范效果,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综合性护理,从而消除尿路感染的引发因素,防范该情况的发生。本研究对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仅供参考。

  • 标签: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 护理 留置导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对我院男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共分为阴囊型、阴茎阴囊型、冠状沟型、阴茎体型几种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阴囊型治疗有效率为77.8%,阴茎阴囊型治疗有效率为85.7%,冠状沟型治疗有效率为100%,阴茎体型治疗有效率为94.7%,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道下裂患者接受尿道成形术治疗,有助于其排尿功能的改善,恢复正常的阴茎外观,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的治疗成效。方法: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小儿尿道下裂患儿 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22例。对照组采取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和并发症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尿道狭窄患儿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小儿尿道下裂实施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疗效佳且并发症少,临床意义大,值得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小儿尿道下裂 ;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6~2011年来本院就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出及耐药率变化情况,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药敏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分离、鉴定、计数,然后分析就诊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年间检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10997例,支原体阳性率为58.1%(6386/10997);Uu检出率为37.7%~48.3%,Mh为0.3%~3.0%、混合型(Mh+Uu)为3.4%~18.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Uu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敏感率变化非常显著,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保持高度耐药。结论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Uu感染占较大比例,同时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敏敏感性降低,提示临床应合理、规范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抗生素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留置导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泌尿外科留置导管患者的临床病例118份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59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综合模式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尿路感染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得出,观察组患者尿路发生感染率为5.08%,对照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6.9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结论采取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泌尿外科留置导管患者对于预防尿路感染有显著临床效果,并且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和谐医患关系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泌尿外科 留置导管 预防尿路感染 医患关系
  • 简介: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常无症状或症状很轻,不被重视,这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传播扩散,本文针对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支原体引起生殖泌尿系统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支原体 衣原体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管理对泌尿外科控制医院感染及护理质量改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泌尿外科患者,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开展全方位护理管理。结果两组在医院感染方面互比,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呼吸道、感染性腹泻、泌尿、病毒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相关指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且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利于疾病康复,还可获得患者与家属认可,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泌尿外科 全方位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护理质量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病原菌感染的种类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对比法,收集并分析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感染情况。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并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病原菌感染主要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其中,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手术创面感染等因素与菌感染的发生相关较为密切。结论:在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常见的病原菌。低免疫状态、长时间导尿和手术创面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标签: 泌尿外科 危重症患者 病原菌感染 种类分布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导尿管患者出现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使用导尿管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对完成分组,其中未出现尿路感染的80例为参照组,出现尿路感染的40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的基本资料,分析其出现尿路感染的原因。结果  比较两组的饮水情况、年龄、导尿次数、尿管使用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次数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导致使用导尿管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导尿管使用时间、导尿次数、饮水情况、膀胱冲洗以及年龄等。针对上述原因,需要对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强化对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从而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导尿管 相关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对比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尿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尿道损伤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周拔除造瘘管及尿管,不定期做尿道扩张,随访半年至两年,无尿失禁,排尿顺畅。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 尿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路会师术在治疗尿道断裂中的应用。方法患者经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后取截石位,骨盆骨折移位明显者取仰卧两腿分开位,采用wlofF8.5输尿管硬镜(URS)及国产液压灌注泵,在电视监视下将URS置入尿道;于尿道断裂处用液压灌注泵水压(生理盐水)冲洗血凝块,探及尿道近端断裂口,继续进镜至膀胱腔;经URS镜鞘置入斑马导丝达膀胱腔,撤URS;取F20三腔气囊尿管,剪去顶端钝头,循导丝留置尿管成功后撤导丝,气囊注水30ml,牵引尿管,牵引重量500g。手术时间平均约18min,其中5例并发会阴部尿外渗,其中4例用注射针头作会阴阴囊多点穿剌引流,1例另作切口放置引流。术后12h~24h解除牵引,全部病例住院一周后带管出院,无术后会阴感染,6周带管行尿道造影,根据尿道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拔管。拔管后适时扩张尿道。结果拔管后16例排尿通畅,5例经1~3个月尿道扩张术治疗后排尿正常。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示排尿通畅。随访2年均排尿正常,无勃起功能障碍。结论URS直视下行尿道会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无切口疤痕影响外观等优点,可作为尿道断裂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输尿管镜 尿道断裂 尿道会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