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提升药房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和安全性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第二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观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个科室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以及抗生素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第二阶段各个科室室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明显比第一阶段各个科室不合理使用率低,两个阶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抗生素使用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个阶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改进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药房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抗生素 合理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流程及方法,以提高清洗质量,保证灭菌效果,为医疗物品最终达到灭菌要求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果污染的医疗器械先用多酶浸泡、刷洗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按清洗流程清洗,这种采用手工配合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手术器械效果理想,可明显提高清洗的质量。结论只有采用有效的清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灭菌成功,并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清洗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哮喘持续状态系指支气管哮喘的重度发作,由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粘液水肿,痰液梗阻等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对止喘治疗反应不佳,经12-24小时后病情任然不能控制者。哮喘持续状态是危及生命的内科急症,必须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及时控制。本文就哮喘持续状态的门诊处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哮喘持续状态 门诊药物治疗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治愈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3.3%。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延缓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4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防止其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选取符合癫痫持续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42例,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继发性癫痫38例,病因分别为脑外伤10例,脑梗塞9例,原因不明6例,脑肿瘤6例,痴呆3例,病毒性脑炎2例,脑出血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4%;2例死亡病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尽早中止癫痫发作,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还应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发病原因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用综合措施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的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对其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静脉滴注进行综合治疗,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有28例病情得以控制,且恢复清醒状态。而2例患者由于脑出血,形成脑疝而死亡,死亡概率为6.67%。结论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静脉滴注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癫痫 持续状态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腰大池引流术是指通过从腰部蛛网膜下腔内置入引流管,引流脑脊液的一种方法。其适应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积血、脑脊液呈血性者,脑室内积血,各种脑脊液耳鼻漏、切口漏,颅内感染等。

  • 标签: 腰大池 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癫痫持续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科住院的符合癫痫持续状态的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癫痫发作病因,分别比较地西泮、丙戊酸钠与咪达唑仑治疗的有效率。结果共107例患者,其中男63例,女44例,其中脑血管病导致的癫痫持续状态为3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4例;癫痫治疗不规范者24例,其他原因。地西泮组有效率为53.8%;丙戊酸钠组有效率52.7%;咪达唑仑为79.%,地西泮与丙戊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与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持续状态需尽快终止发现,咪达唑仑效果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资料进行观察整理。结果7例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或褥疮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康复护理。通过精心而细致周到的护理,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植物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输注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皮质醇情况与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全身麻醉诱导患者进行依托咪酯持续输注全身麻醉诱导,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皮质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麻醉效果明显。

  • 标签: 依托咪酯 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输注维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输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应用异丙酚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联合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并将两组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和48h的皮质醇水平、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和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研究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48h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的MAP和HR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MAP及HR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3%)与对照组(20.9%)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缺陷患者以外,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输注都能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诱导 依托咪酯 持续输注维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安瓿药液抽吸方法,降低针头污染率及一次性耗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以左手食指、中指夹持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左手无名指、小指为支撑点插入针头抽吸药液。结果针头污染率下降,配液速度提高。结论采用支撑稳定法抽吸药液可以降低针头污染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一次性耗材成本,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药液抽吸 方法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进洗胃方法对急诊洗胃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0例用改进后的方法洗胃,对照组30例用传统方法洗胃。结果改进后的治疗组解决了洗胃过程中常遇到的以下3个问题1快速成功插管的问题2洗胃彻底性问题3洗胃对胃粘膜损害加重农药和药物吸收的问题。结论改进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减少洗胃时间和毒素的吸收,减少胃粘膜损害,增加治疗效果。

  • 标签: 洗胃 改进洗胃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淡豆豉功效能解表,除烦。用于感冒发热,头痛,虚烦,失眠。《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采用密闭闷制发酵法,经常出现霉变,发酵率不高等现象。通过对炮制工艺改进,很好上述问题。

  • 标签: 炮制 发酵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剖宫产手术后患者持续高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56例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症状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理方法总结及处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结果本组56例患者形成持续高热中,15例患者由于乳腺炎所致,11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患者为腹膜炎,14例为切口感染,14例为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等,临床处理以患者原发病治疗为本,均得到有效治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形成原因较多,但多为感染等因素造成,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特别是在围手术期,需要提高对患者的关注情况,减少该病症的出现几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剖宫产术持续高热原因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低钾血症发生的病因及行高浓度、大剂量补钾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一例烧伤致重度低钾血症患者行超大剂量、高浓度深静脉控制性补钾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对影响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患者行高浓度、深静脉补钾是安全的。结论常规治疗不足以纠正威胁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时行高浓度、大剂量、深静脉补钾可能会纠正低钾血症,挽救生命。

  • 标签: 低钾血症 超大剂量 补钾
  • 简介:摘要经过卫生部甲等医院评审对临床用血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和持续改进的要求。我院针对此要求,对临床用血加以持续改进,通过分析3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探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证用血安全管理方面的有效措施,提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严格执行用血制度流程及信息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用血安全及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临床用血 制度 流程 信息 管理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轻中度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研究,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3.1-2015.1期间,收治初诊轻中度哮喘患者,年龄为15-40岁之间患者20人,平均年龄为(26.6+-7.71)岁,其中男性患者为11人,女性患者为9人,均采用第2级治疗方案为低剂量ICS+LABA及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及门诊复诊、电话随访方法根踪观察评估治疗效果。治疗4周后20人缓解,缓解率100%,3月后随访中因2人用药依从性低出现再次急性发作,余18人控制良好,有效率为90%,18人全部采取药物降级治疗,每日单用相同低剂量ICS早一次治疗。6月后18人中1人因接触过敏源出现再次急性发作,余17人均控制良好并继续维持治疗,有效率85%;9月后2人因生活不规律出现哮喘再发,15人控制良好,有效率75%;12月、15月后随访15人均控制良好,因15人已达最低药物治疗剂量,且症状控制良好,予停用药物治疗;18月、21月、24月后随访,15人哮喘控制良好,未出现再发。结论对于初次确诊轻中度哮喘患者采用合理药物减量及随访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哮喘控制率。

  • 标签: 轻中度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诊断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