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正常胰腺、胰腺癌胰腺良性肿瘤患者3.0TMR快速三维动态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半定量分析,为临床提供胰腺肿瘤非病变区域灌注特点判断潜在病变半定量指标。方法40例非胰腺疾病患者(对照组)、43例经病理证实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26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胰腺良性肿瘤组)行全胰腺T1权重LA-VA9期动态增强扫描,将所得数据传至ADW4.2工作站处理,分别测量对照组胰腺头、体、尾30s强化率(SER30)、90s强化率(SER90)、达峰时间(TTP)、正增强积分(PEI)、最大强化斜率(MSI),胰腺癌组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域SER30、SER90、TTP,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胰腺头、体、尾SER30、SER90、PEI、TTPM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域与对照组任意区域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非病变区与对照组任意区域胰腺良性肿瘤组非病变区SER90TTP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胰腺不同部位间无灌注差异;胰腺癌非病变区域存在潜在病变浸润。

  • 标签: 胰腺 胰腺肿瘤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面神经瘫痪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最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神经监测技术应用,术后面神经功能已得到较好保护。本研究旨在探讨术神经监测听神经瘤手术对面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本院收治手术57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35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2例。观察术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面瘫情况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Ⅵ级)进行评价,监测组Ⅱ级2例,Ⅲ级2例,其余均元面神经功能异常(Ⅰ级);未监测组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2例,Ⅵ级1例,无面神经功能异常者(Ⅰ级)17例。监测组面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率明显高于未监测组(P〈0.05)。结论:术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面神经可能位置,辨别面神经.决定粘连于面神经上肿瘤剥离程度,判断术面神经功能保存情况,明显降低面瘫率,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保护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神经监测 面神经 神经保护
  • 简介: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时代发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所谓YESS技术,即美籍华人Yeung[1]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脊柱内镜YESS系统,并应用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经皮经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行髓核摘除减压技术。Hoogland等[2]又在YESS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改进,提出了TESSY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借助内镜直视下直接到达椎管内突出髓核,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实验组)3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外周血中LUNX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关系。结果①实验组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为58.93%,而对照组无表达(P〈0.05)。②NSCLC患者外周血LUNX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以及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等均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LUNXmRNA检测可作为评价NSCLC发生、发展潜在指标,判断病程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肺肿瘤 肺特异性蛋白X MRNA 非小细胞肺癌 表达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有何变化,系统性研究垂体瘤患者免疫功能目前未见报道。本文分析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变化,探讨手术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75例垂体腺瘤患者,采集入院第2天(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血液样品,进行细胞流式仪定量分析,检测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56、CD4+/CD8+比值,以及外周血IgA、IgG、IgM、IgE补体C3、C4含量水平。结果:手术前,垂体腺瘤患者,其外周血CD4+、CD16+56、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其外周血CD4+、CD16+56、CD4+/CD8+比值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周血CD3+、CD8+、CD1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补体C3、C4含量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而体液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垂体腺瘤患者细胞免疫严重受损,手术治疗可以改善垂体腺瘤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小细胞肺癌(SCLC)表达情况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SCLC组织、20例癌旁组织FGF-2ToPo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外源性FGF-2人SCLC细胞株NCL-H446ToPo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影响。结果SCLC组织FGF-2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44/64)79.69%(51/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0%10.0%(P〈0.01);FGF-2ToPo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无关(P〉0.05);两者表达SCLC呈正相关(r=0.497,P〈0.01)。FGF-2可以上调NCL-H446细胞ToPoⅡ蛋白mRNA表达。结论FGF-2ToPoⅡ之间可能存在共同作用通路,FGF-2可能通过ToPoⅡ促进SCLC发生、发展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FGF-2 ToPoⅡ NCL-H446细胞株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输血量相关因素输血量预后影响。方法从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根治性姑息性切除术胃癌患者1518例,依术输血量(ml)由低至高分为5组(A~E),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治疗方式输血量影响,以及输血量预后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Bor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分化程度间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1994年~2010年,以5年为间隔,输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腹膜种植、肝转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根治或姑息切除)、根治程度、胃切除方式、联合脏器切除率、淋巴结阳性数显著相关(P<0.01)。姑息性切除患者平均输血量为(506.1±517.8)ml,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患者(359.0±498.3)ml(P<0.01)。联合脏器切除患者平均输血量为(607.3±669.4)ml,显著高于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275.7±369.8)ml(P<0.01)。A~E组患者位生存期分别为76.4、38.0、31.0、22.3、10.3个月,生存期随输血量增多显著下降(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Bo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根治手术、术输血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输血量与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根治程度、手术时间相关,输血量为影响预后独立因素。减少术输血有益于根治术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输血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随着人们肝癌手术治疗认知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解剖性肝段/半肝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肝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术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方法66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初治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5例,接受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方案治疗;单化组31例,接受第三代含铂方案化疗。并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浓度。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45.7%,临床受益率(CR+PR+SD)为77.1%,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114d;单化组有效率38.7%,临床受益率58.1%,位TTP为89d,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受益率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但联合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治疗2周期后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下降(P=0.000),两组PR、SD病人治疗后VEGF浓度均下降明显,而PD病人治疗前后VEGF浓度无明显变化。经沙利度胺干预后患者血清VEGF浓度下降与单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结论沙利度胺与第三代化疗药含铂方案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受益率,但未观察到沙利度胺干预能使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下降。

  • 标签: 沙利度胺 晚期NSCLC VEGF
  • 简介: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EGFL7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探讨EGFL7MVD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特征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EGFL7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6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EGFL7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关系。结果:EGFL7正常膀胱组织均呈阴性表达,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EGFL7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3%(P〈0.05)。EGFL7蛋白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GFL7MVD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转移过程重要作用。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EGFL7蛋白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β-catenin、RIPK4CDK8套细胞淋巴瘤(MCL)组织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MCL组织16例淋巴结炎性病变组织β-catenin、RIPK4CDK8表达情况,并MCL患者进行生存随访。分析β-catenin、RIPK4CDK8表达相关性及其与MCL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关系。结果MCL组织β-catenin、RIPK4CDK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63.3%60.0%,均高于淋巴结炎性病变组织(P〈0.05);MCL组织β-catenin、RIPK4CDK8表达任两者均呈正相关(r=0.600,r=0.675,r=0.367,P〈0.05);β-catenin、RIPK4CDK8表达与性别、年龄、MIPI评分、β2微球蛋白、B症状、AnnArbor分期均无关(P〉0.05)。30例MCL患者位总生存期(OS)为21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IPI评分高危组、CDK8阳性表达是影响O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β-catenin、RIPK4CDK8MCL中高表达;β-catenin、RIPK4CDK8表达呈正相关;CDK8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佳。

  • 标签: 套细胞淋巴瘤 Β-CATENIN RIPK4 CDK8 免疫组化染色
  • 简介:恶性肿瘤是目前全球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是多阶段、多基因突变累积过程。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以及肿瘤形成多种过程,成为新分子标志物并运用于肿瘤诊断治疗,它发现使人们肿瘤形成有了新认识。作者就miRNAs恶性肿瘤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MIRNAS 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8~25个核苷酸非编码小分子RNA,转录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与目标mRNA结合抑制蛋白翻译,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死亡.人let-7家族为miRNAs一种,有13位成员,位于9个不同染色体位点,许多恶性肿瘤往往失去let-7家族表达调控作用,因此,let-7家族被视为抑癌基因.因能调控细胞终末期分化凋亡,恢复let-7家族表达癌症治疗是有意义.作者let-7家族肿瘤研究进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 标签: LET-7 MIRNA 抑癌基因 细胞凋亡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检查annexinⅠ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鳞癌不同病变过程表达。方法按照研究食管癌早期病变病理学取材方法取材,选择含有不同程度癌前病变食管鳞癌标本11例,经连续取材制片免疫组化分析,比较同一病例由食管癌前病变发展到食管鳞癌全过程annexinⅠ表达改变。结果AnnexinⅠ表达水平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呈强阳性(11/11,100%),低度癌前病变(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减弱(3/8,37.5%),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明显减弱(12/14,85.7/%),食管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癌阴性或显著减弱(15/153/3,100%)。Annex.inⅠ食管低度癌前病变改变具有显著意义(P=0.002)。结论AnnexinⅠ是食管鳞癌早期侯选标志蛋白,食管低度癌前病变时表达异常。

  • 标签: 癌前病变 annexinⅠ 食管鳞癌 肿瘤标志蛋白
  • 简介:1959年我从协和医院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当时叫日坛医院),开始从事肿瘤治疗临床实验研究工作.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提出豪迈口号是:"让高血压低头,肿瘤让路."当初条件很差,只能一边起步一边摸索,想着如何能开辟新径、突破瓶颈,让更多肿瘤患者受益.

  • 标签: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骨肉瘤 事业 协和医院 实验研究 肿瘤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子宫颈癌(CC)患者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NANOGmRNA水平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69例子宫颈癌组织1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新鲜组织标本POUSFl、NANOGmRNA水平上表达情况,了解其维吾尔族汉族问表达差异。根据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亚组患者维吾尔族汉族患者间POU5F1、NANDG表达水平差异性。结果子宫颈癌组织POU5F1mRNA、NANOGmRNA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高(P〈0.05)。维吾尔族CC患者POU3F1mRNA、NANOG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汉族CC患者(P〈O.05)。临床分期为Ⅱa-Ⅲ期、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POUSFl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IIa~III期、.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NANOG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C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mRNANANOGmRNA表达维吾尔族汉族人群存在差异性,而此种差异性Ⅱa~Ⅲ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CC中表现更加明显。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相关干细胞 P0USF1基因 NANOG基因
  • 作者: 江小运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更为常见,肉瘤形成相对较少,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腺性上皮癌。绝大多数口腔癌生长于暴露位置,存在癌前病变过程,通过早期筛查能够及时了解病变情况,为提高诊疗效果提供保障。所谓癌前病变通常是指一种可能演变成癌症病理变化过程,如白斑、色素斑、慢性溃疡等,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会演变成癌症,需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影响,通常演变为癌症患者极少。目前,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时,常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救治,那么口腔面部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手术切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研究细胞周期中两个因子P16蛋白CyclinD1,并探讨其与外阴癌变之间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结果外阴鳞癌阳性表达无论是病例数还是阳性指数与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CyclinD1阳性表达正常外阴皮肤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癌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外阴鳞癌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变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Ⅱ期肿瘤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CyclinD1低于Ⅲ+Ⅳ期(P<0.05)。高、中分化肿瘤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CyclinD1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而且P16蛋白阳性表达与CyclinD1阳性表达有一定负相关性。结论良性病变P16蛋白失活不明显。而在癌变后,P16蛋白失活明显,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表达越下调。相反,CyclinD1是细胞增殖促进因子,在外阴癌变后,CyclinD1表达明显增加,促进外阴鳞癌发生、发展。CyclinD1P16蛋白呈负相关。

  • 标签: P16蛋白 CYCLIN D1 外阴鳞癌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133(miR-133)胃癌组织细胞系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胃癌细胞凋亡侵袭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64例胃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miR-133水平,分析miR-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并检测胃癌细胞株AGS、SGC-7901、MKN-1、MKN-45、MGC-803BGC-823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细胞表达情况,同时选取miR-133水平最低胃癌细胞并转染过表达miR-133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miR-133,转染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PI/AnnexinV双染法Transwell法检测miR-133细胞凋亡侵袭能力影响。结果胃癌组织miR-133相对表达量为0.347±0.024,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有关(P〈0.05);与GES-1细胞相比(其miR-133表达水平设为1.00),胃癌细胞miR-133水平均较低(P〈0.05),且MKN-45表达水平最低;与对照组空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转染48、96h后细胞凋亡水平均升高,且穿膜细胞数均降低(P〈0.05)。结论miR-133胃癌组织细胞均为低表达,上调miR-133水平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并诱导凋亡。

  • 标签: 胃癌 miR-133 增殖 侵袭 凋亡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24h尿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MA)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诊治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患儿血清CA125、NS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患儿24h尿VMA水平。不同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CA125、NSE24h尿VM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5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CA125、NSE24h尿VMA阳性率分别为96.6%、81.0%、89.7%;临床分期为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清CA125、NSE24h尿VMA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Ⅱ~Ⅲ期患儿(P﹤0.01);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CA125、NSE24h尿VM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0.01)。结论血清CA125、NSE24h尿VM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病情治疗效果。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4h尿VMA 神经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