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蓝光照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5例,采取短时多次间歇性蓝光照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持续性蓝光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91.43%(32/35),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d后、治疗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结论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但间歇性照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持续性蓝光照射 间歇性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6例。2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评估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照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其胆红素水平下降,促进黄疸消退,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新生儿黄疸通过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同期观察组为短时多次蓝光照。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4.21%,P<0.05;施治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观察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0.53%,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治疗更有利于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提升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新生儿 黄疸 蓝光照射 短时多次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外,神经调控技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光生物调节作用(photobiomodulation,PBM),特别是红光和近红外光照可以治疗抑郁症,且与传统的神经调控技术相比有着独到的优势。本文中简要介绍了红光和近红外光照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以期为抑郁症新型治疗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光生物调节作用 红光 近红外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护理
  • 简介:在房间里漂浮着许多尘土,但平时我们却看不见这些尘土。然而,当强烈的阳光从门缝射进来时,你会吃惊地发现,在光线的通道中,漂浮着许许多多的尘土。这是因为当强烈的光照在漂浮的尘土上时,光会出现明显的散射现象,使尘土颗粒与周围出现强烈的明暗对比,肉眼就能看见它了。

  • 标签: 漂浮 光照 空气 散射现象 明暗对比 光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荧光渗透检测技术在表面无损检测适用性上得到了显著增强。本文就不同白光照下,对A型和B型试块加载紫外线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测试,记录和分析白光照度和黑光辐照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际案例加以验证。

  • 标签: 光照条件 荧光渗透检测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4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予保妇康栓1粒,每晚睡前置于阴道深处,用药3d月经干净后进行波姆光治疗3~7d;治疗后2d再予保妇康栓每天1粒,每晚睡前置于阴道深处,治疗10d。对照组仅予波姆光治疗。门诊随访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为94.2%;对照组病人满意率为85.7%,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保妇康栓联合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保妇康栓 宫颈糜烂 波姆光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 短时多次蓝光照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4 例黄疸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 47 例),参照组给予连续蓝光照治疗,试验组给予 短时多次蓝光照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含量、不良反应。 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95.74% )明显高于参照组( 70.21% ) ,试验组治疗 5d 后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比参照组低,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26% )明显低于参照组( 23.40% ) , P <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可有效降低 黄疸新生儿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借鉴。

  • 标签: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配合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治疗,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为(12.5±1.0)h与对照组(25.6±2.4)h比较(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蓝光照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则有效地促进患者黄疸消退,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不同蓝光照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收治 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研究时段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儿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 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间歇性蓝光照与连续性蓝光照,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比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 5.0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对比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性(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粪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粪胆红素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性( P< 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中应用间歇性蓝光照方法,能够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不良症状,确保治疗安全性,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连续性蓝光照射 间歇性蓝光照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其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包含40例患儿。实施蓝光照治疗的为对照组,而实验组则使用蓝光照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DBIL、IBIL、TBIL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施蓝光照联合白蛋白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以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DBIL、IBIL、TBIL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得出,蓝光照联合白蛋白治疗黄疸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蓝光照,能够降低胆红素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蓝光照射 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使用蓝光照期间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更快,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保证患儿的舒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56例作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编号和随机分组,各28例,其间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间隙性蓝光治疗,而持续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持续蓝光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间歇组患儿与持续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43%、92.8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组与持续组患儿发热、腹泻、皮疹及其他不良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39.29%,间歇组安全性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间隙和持续蓝光照治疗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但间歇蓝光治疗安全性更高,因此应当重视对间歇蓝光治疗方法的推广。

  • 标签: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蓝光照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痤疮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凝胶。而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的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采用红蓝光交替进行面部照射。其中两组均治疗4周之后进行评定疗效。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7%,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64,P<0.05)。结论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痤疮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次短时蓝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长时间连续蓝光照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次短时蓝光照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间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多次短时蓝光照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副作用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多次短时蓝光照射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儿溶血病使用双面蓝光照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在 2017年 1月 ~2018年 11月时间段本院使用蓝光照治疗的 10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并采用 1∶1完全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双面蓝光照,对照组使用三面蓝光照,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治疗前,所有患者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3小时,观察组的数据高于对照组,显示结果 p<0.05,而 9小时、 12小时、 24小时时间段的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不良反应率,发现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采用双面蓝光照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安全性好。

  • 标签: 双面蓝光照射 新生儿 溶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LED红/蓝光照促进创伤后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接诊的66例创伤后慢性伤口患者病历资料,以使用红光照患者为A组(33例)、以使用LED红/蓝光照患者为B组(33例)。结果B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相对愈合速率高于A组,但VAS评分少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LED红/蓝光照效果显著,利于提升创伤后慢性伤口患者健康水平。

  • 标签: 创伤 慢性伤口 LED红蓝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