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角膜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30例接受角膜镜验配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具体应用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接受角膜镜的配戴,经过半年的随访后,所有患者视力无增长现象,其中1例患者的近视度数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的现象。结论角膜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治中有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按照正规流程进行操作,为安全配戴提供保证。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配戴OK镜治疗近视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角膜镜对于延缓儿童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OK镜治疗,连续戴镜一年以上的近视儿童,观察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的情况。结果配戴OK镜后球镜度降低、角膜前表面变平,裸眼视力提高,戴镜一天的变化最大,一个月后稳定(P<0.05)。戴镜一年后患者的眼轴平均增加0.17±0.10mm。结论配戴OK镜后角膜变平,裸眼视力提高,眼轴的增长较不戴镜者及框架眼镜配戴者缓慢。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曲率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配戴角膜镜真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内皮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对话探索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施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个环节经常会生成不可预测的情景,对于上课老师的接话回应技能充满了挑战。鉴于此,笔者尝试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的“”技术迁移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对话探索环节,有选择地针对分享者所说的内容进行保留、删除、增加或者改变,以此来转化、推动促发积极的课堂氛围朝向,引航正向所欲的课堂目标。

  • 标签: 形塑 对话探索 选择回应 正向所欲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光纤溶脂技术改善面部轮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整形外科治疗86例面颊和(或)下颌脂肪堆积的患者,女性74例,男性12例,年龄19~39岁,均采用波长为980 nm等离子激光,光纤直径400 μm对治疗部位进行溶脂。对比术前、术后面部形态的改变,观察面部轮廓的改善和皮肤收紧等年轻化作用。结果本组86例,术后6个月随访,80例术后脂肪堆积明显减少,轮廓改善明显,皮肤松弛者亦得到改善;5例术前、术后改善不明显;1例出现双侧面颊部轻度不对称。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皮肤烧伤和局部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结论等离子光纤溶脂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对于脂肪堆积引起的面部轮廓不佳,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等离子光纤溶脂 面部轮廓 塑形
  • 简介:专业认同是大学教师教育者自己对"何谓教师教育者"的主体性意义建构,作为自我的内部领域,专业认同是大学教师教育者维系自身一贯性、避免被外界冲突性期望撕裂的心理机制。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和师范大学综合化的改革情境中,大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认同呈现出变动性、内部竞争性和整体能动性增强的特征。关照大学教师教育者的心灵建设,大学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认同,应拓展大学教师教育者的实践思维和实践路径,完善支持性的专业发展环境,发展尊崇育人精神的教师教育文化。

  • 标签: 大学教师教育者 专业认同 内涵 形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的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使用计算机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果36例术后均两侧头颅对称,外形良好,基本恢复了头颅原始状态,无感染,1例额叶血肿约20ml,保守治疗治愈,2例头皮下积液,行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处理后痊愈。结论计算机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外形美观等优点。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颅骨缺损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间接诊的颅骨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手工方式治疗的为对比组,24例采用三维钛网方式治疗的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时间、钛钉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年患者对修补后外观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6%,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应用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时间短,钛钉用量少,外观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修补 颅骨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眼调节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阶段收入的近视儿童84例共计168患眼,根据疗法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共计84患眼)和对照组(42例共计84患眼)。观察组儿童佩戴角膜镜,对照组儿童佩戴框架眼镜。结果:两组患儿佩戴前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佩戴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较佩戴前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滞后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近视 儿童 调节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采用角膜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过程中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集到的被确诊的近视青少年病例,共计100例,将其纳入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者均进行配戴角膜镜的干预治疗,分别对治疗的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在采取配戴角膜镜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显著提高了,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为0。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镜后,其视力能够明显得到改善,而且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较高,一般不会产生并发症,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途径,探究在青少年近视防治过程中,角膜镜发挥的具体作用。方法:近些年,青少年近视问题已较为常见,本院也接诊过多例,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19例(34眼)参与实验。实验的有效性应体现在佩戴角膜镜前后视力、屈光度的变化方面。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视力有明显的改善,屈光度也较之前更高,且少有并发症出现。结论:为患者佩戴角膜镜后,其视力及屈光度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后续再应用恰当的护理举措,配镜效果将直线上升,并发症风险也更低。

  • 标签: 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 防治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进行近视防控的青少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光镜片,实验组采取角膜镜,对比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水平、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再次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就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结膜炎、角膜炎、高低眼和畏光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眼轴长度、瞳孔直径、等效球镜、角膜参数等指标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治疗中采用角膜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睛状态,避免青少年近视进一步加重,同时角膜镜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防控 青少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镜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3年1月进行近视防控的青少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光镜片,实验组采取角膜镜,对比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视力水平、屈光度、角膜厚度等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再次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对比就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结膜炎、角膜炎、高低眼和畏光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眼轴长度、瞳孔直径、等效球镜、角膜参数等指标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治疗中采用角膜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睛状态,避免青少年近视进一步加重,同时角膜镜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证。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防控 青少年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近视青少年患者80例80眼,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40眼,仅使用角膜镜治疗)和试验组(40例40眼,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镜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远近视力无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眼轴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的眼轴增长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和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瞳孔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近视青少年患者实施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镜治疗时,能够加强对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有较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0.01%阿托品滴眼液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音乐在舞蹈中作为直入人心的存在,一直为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舞台氛围的营造、叙事结构的推进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何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更好将音乐融入舞蹈,使两者相得益彰,将舞蹈的肢体语言转化为听得见的听觉感受,将音乐的乐符转化为看得着的视觉感受,则需要从最始的配乐乐器的选择、组合以及与舞蹈叙述的配合上着手。才能够更好地在舞蹈中给所创造的其形象以准确的艺术定位和意蕴的艺术营造。

  • 标签: 孔子 音乐叙事 舞蹈叙事 人物形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镜对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低中度近视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通过单光镜片进行防控,观察组则采用角膜镜,对比两组防控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裸眼视力明显提升,且屈光度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角膜曲率以及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膜曲率以及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1.049,P=0.306)。结论:角膜镜在青少年低中度近视中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不仅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还能够改善屈光度以及角膜曲率,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低中度近视 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配戴角膜镜(OK镜)后对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对侧眼近视进展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至2020年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眼近视初次验配OK镜或单光框架眼镜的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 D]儿童,年龄8~13岁,近视眼的SE为-4.00~-0.75 D,随访时间为1年。根据屈光状态和矫正方式分为:OK镜组50例,其中配戴OK镜眼为OK-近视眼组,未配戴OK镜的非近视眼为OK-非近视眼组;单光框架眼镜组(SP组)54例,其中近视眼为SP-近视眼组,非近视眼为SP-非近视眼组。分析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的双眼眼轴长度、双眼眼轴差值及角膜曲率平坦轴(Kf)等参数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眼轴变化:戴镜1年后,OK-近视眼组与OK-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13±0.19)mm、(0.43±0.25)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P<0.001);SP-近视眼组与SP-非近视眼组的眼轴分别增长了(0.33±0.19)mm、(0.27±0.2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K-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慢于SP-近视眼组(β=-0.11,P=0.006),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明显快于SP-非近视眼组(β=0.16,P=0.001)。OK-非近视眼组眼轴增长量()与年龄(X)呈负相关:=-0.104X+1.564(R2=0.27,P<0.001)。②双眼眼轴差值变化:OK镜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1.06±0.41)mm减少至(0.77±0.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01)。SP组双眼眼轴差值由基线时的(0.81±0.34)mm变为(0.87±0.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角膜曲率:OK-近视眼组基线平坦子午线上的Kf (42.42±1.30)D被压平坦至(40.73±1.33)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1),OK-非近视眼组基线Kf(42.31±1.30)D变平坦至(42.18±1.27)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03)。而SP-近视眼组、SP-非近视眼组的基线Kf与戴镜1年后的Kf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配戴OK镜能有效控制单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近视眼眼轴增长,但对于年龄较小患者可能反而会加速对侧非近视眼的近视进展,且年龄越小,近视进展速度越快。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戴角膜镜者近距离用眼时长对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视光中心佩戴角膜镜的少年儿童90例(180眼),依据每天不同近距离用眼时长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60眼)。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6 h以下者归为A组、6~9 h者归为B组、9 h以上者归为C组。3组间的男女比例及年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3组之间1年的眼轴长度增加值有无差异。结果眼轴增加量:A、B两组间,B、C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0. 156、-1.572,P=0. 877、0.127),A组少于C组(q=-2.105,P=0.044)。眼轴增加量与近距离用眼时长相关性分析:A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2,P=0.730),B组两者间呈弱正相关性(r=0.409,P=0.038)、C组两者间呈正相关(r=0.667,P=0.003)。结论佩戴角膜镜的少年儿童近视者,其近距离用眼超过一定时长者才会导致眼轴的明显增加。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时长,用眼,近距离 长度,眼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