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镜对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41.00 D)相对平缓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配镜中心就诊并验配角膜镜的患者80例(120眼)纳入研究组,验配框架眼镜患者76例(120眼)纳入对照组,按照等效球镜度(SE)将2组又分别分成低度数组(-3.00~0 D)和中度数组(-6.00~-3.25 D)。对各组近视增长幅度、眼轴增长幅度、内皮细胞数量、角膜厚度以及角膜点染等情况进行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戴镜6个月、1年和1.5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近视度数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314,P=0.023;1年:t=3.215,P=0.002;1.5年:t=4.159,P<0.001。中度数组6个月:t=3.204,P=0.002;1年:t=4.613,P<0.001;1.5年:t=5.160,P<0.001)和眼轴增长幅度(低度数组6个月:t=-2.103,P=0.038;1年:t=-2.129,P=0.037;1.5年:t=-2.398,P=0.020。中度数组6个月:t=-2.094,P=0.039;1年:t=-2.402,P=0.019;1.5年:t=-2.464,P=0.018)均较小。配戴角膜镜后1.5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细胞比率、角膜厚度与戴镜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配戴角膜镜期间,眼部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角膜曲率相对平缓的患者,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镜在控制眼轴增长和近视度数方面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曲率 近视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配戴角膜镜后近视眼控制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完成验配并坚持配戴角膜镜24个月的137例近视眼儿童的资料,均选取右眼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随机法随机选取其中91例为建模组[男性53例,女性38例;年龄(11.24±1.69)岁],其余46例为验证组[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11.09±1.66)岁]。记录戴镜前的情况,包括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瞳孔面积及角膜形态学参数,并测量角膜镜偏心及戴镜前和戴镜24个月眼轴长度。分析建模组儿童基线情况和戴镜稳定后的变化与戴镜24个月后眼轴长度变化的关系并构建回归方程,将验证组相关因素导入回归方程中计算期戴镜后24个月的眼轴长度,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戴镜前和戴镜后24个月,建模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5.16±0.90)和(25.56±082)mm(t=-10.12,P<0.001),验证组分别为(25.29±0.71)和(25.67±0.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2,-8.79;均P<0.001)。戴镜24个月后眼轴长度变化量与基线年龄(r=-0.37,P<0.001)、基线等效球镜度数(r=0.31,P=0.003)、偏心距离(r=-0.35,P=0.001)和瞳孔面积(r=-0.26,P=0.013)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年龄(β=-0.056,P=0.001)、偏心距离(β=-0.315,P=0.001)、瞳孔面积(β=-0.009,P=0.004)、基线等效球镜度数(β=0.054,P=0.021)均与戴镜24个月眼轴长度变化有关,构建回归方程y=1.609-0.056a-0.315b-0.009c+0.054d(y为眼轴变化,a为基线年龄,b为偏心距离,c为瞳孔面积,d为基线等效球镜度数;R2=0.31)。将验证组对应参数导入方程,得到戴镜24个月眼轴长度变化量为(0.40±0.20)mm,与实际眼轴长度变化量(0.40±0.3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1)。结论近视眼儿童的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瞳孔面积以及戴镜稳定后的偏心距离对其配戴角膜镜后的近视眼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可以通过这些因素预测戴镜后的近视眼控制效果。

  • 标签: 近视 接触镜 轴长度,眼 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加压迫系数(ICF)的角膜镜矫正儿童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验配角膜镜的近视眼患儿资料,纳入右眼进行研究。依据患儿情况验配角膜镜,近视度数<3.00 D者为低度近视,≥3.00 D者为中度近视,低度和中度近视的患儿分别采用Excel随机数分为低度近视试验组、低度近视对照组和中度近视试验组、中度近视对照组,分别验配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镜。对比各组戴镜1年期间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SE)、最佳矫正视力(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Efron分级)、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泪膜破裂时间(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AF)。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戴镜1年后,低度近视试验组与低度近视对照组的AL、SE、BCVA、NVA、Efron分级、CH、CRF、IOPcc、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A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6个月后,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05±0.03)mm,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08±0.04)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01)。戴镜1年后,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12±0.04)mm,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16±0.05)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P<0.001);中度近视试验组的SE为(-0.16±0.40)D,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58±0.6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P=0.001);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AF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CH、CRF、IOPcc、BUT及调节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F角膜镜在观察期内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儿童近视眼,对中度近视眼的进展控制效果更好。

  • 标签: 近视 接触镜 角膜塑形术 结果可重复性 增强压迫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中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面部年轻化及治疗者37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对所有治疗者治疗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7例治疗者中26例接受1次手术后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其余11例治疗者接受2~3次手术后达到满意效果。所有治疗者中2例出现红肿、结节的不良反应,1例出现过度充填。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面部年轻化及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整形手术,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 面部年轻化 塑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配戴角膜镜后2种镜片偏心的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完成角膜镜验配并持续戴镜24个月的近视儿童77例,将戴镜前和戴镜3个月后的角膜地形图对比构建切向差异图,分析戴镜前和戴镜3个月后Kappa角距离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MATLB编程分析,在切向差异图上模拟圆并定位圆心即区中心,分别测量角膜顶点及瞳孔中心与区中心的距离,偏心距离1为角膜顶点与圆圆心距离,偏心距离2为瞳孔中心与圆圆心的距离,对比分析2种偏心测量方法值的差异。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角膜平坦子午线上的曲率值(Kf)、角膜陡峭子午线上的曲率值(Ks)、Kappa角距离、偏心距离1、偏心距离2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种方法测量的偏心距离(上下鼻颞)的差异。对眼轴变化与偏心距离相互之间关联的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配戴角膜镜前和2年后的眼轴分别为(25.25±0.81)mm、(25.63±0.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4,P<0.001)。角膜表面参数戴镜前的Kf为(42.80±1.23)D,Ks为(44.09±1.40)D,戴镜3个月后的Kf为(41.00±1.73)D,Ks为(42.85±1.93)D,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Kf=8.893,PKf<0.001;tKs=5.903,PKs<0.001)。戴镜前和戴镜后的Kappa角距离分别为(0.27±0.21)mm和(0.29±0.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心距离1和偏心距离2分别为(0.64±0.31)mm、(0.63±0.35)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测量的偏心方向结果均以颞下方向偏心较多。2种测量方法测得偏心距离均与眼轴变化呈负相关(偏心距离1:r=-0.332,P=0.003;偏心距离2:r=-0.310,P=0.006)。结论:配戴角膜镜不引起Kappa角的变化。角膜顶点到区中心的偏心距离和瞳孔中心到区中心的镜片偏心距离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偏心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颅骨修补术中电脑三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经电脑三位后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30例患者经电脑三维材料进行颅骨修补术,全部患者恢复效果良好,且在整个过程中,未发现患者出现卡压、头皮刺痛、浮动、感染和积液的情况发生;头面部正面左右对称效果良好,弧形正常,治疗效果超过预期,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在颅骨修补术中运用电脑三维,可以有效的避免术中,进而大大的缩短了麻醉和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 标签: 颅骨修补术 电脑三维塑形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精细钛网在颅骨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骨缺损124例,采用钛网数字化成型进行颅骨修补80例,传统钛网手工颅骨修补44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时间、术后患者和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传统钛网手工形相比,钛网数字化成型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时间减少(P<0.05),医生和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数字化精细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精细钛网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社区教育的价值定位正如其发展历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不断演绎、探索和的过程。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尽管已十分丰富,但从制度层面来剖析其价值路径的研究仍极为欠缺,而这又深刻影响着对社区教育实践走向的认知和理解。为此,本文通过梳理社区教育政策发展史,从制度层面阐明社区教育演变历程,提炼出社区教育价值的实践路径,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新近出台的系列政策,综合剖析社区教育发展的时代定位,阐述社区教育实践趋向,为社区教育深入发展与研究提供经验参考。

  • 标签: 社区教育 价值形塑 制度实践 政策研究
  • 简介:随着中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产业结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采用新供给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剖析体育产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探寻体育产业结构的逻辑,解构体育产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路径。体育产业结构的现实状况是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和供给结构不合理,需求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有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育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配置不合理,制约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育产业结构存在供需矛盾,制约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产业结构的逻辑是,体育产业结构要以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要求,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要以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为方向,要以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体育产业结构的供给侧改革要求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改革目标是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改革方向是发挥体育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体育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改革重点在于补体育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标签: 新时代 经济 供给侧改革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结构 供给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跟骨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微创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6个月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长度,术后6、12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 d和6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高度、长度、宽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8.82 ± 1.72)°和(25.84 ± 1.96)°比(16.71 ± 2.74)°、(120.92 ± 3.85)°和(119.65 ± 3.84)°比(103.63 ± 4.62)°、(35.23 ± 1.94)和(36.51 ± 2.01)mm比(39.52 ± 1.26)mm、(48.52 ± 2.16)和(48.86 ± 1.98)mm比(46.94 ± 2.48)mm、(71.23 ± 2.49)和(70.94 ± 2.36)mm比(67.53 ± 2.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项指标较术后3 d有轻微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平均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80.6分比6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14/16。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60.1分,12个月AOFAS最后随访平均评分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平均AOFAS评分(80.6分比60.1分)(P < 0.01)。在最后的随访AOFAS评分中,获优11例,良3例,中1例,差1例。结论应用跟骨复位钳联合外固定架闭合螺纹针撬拨复位可有效治疗移位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有效减少皮肤软组织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折 外固定器 微创技术 跟骨复位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配戴角膜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之间开始配戴角膜镜的患者32例,年龄8~16(11.2±2.2)岁,随访时间2年。双眼等效球镜度(SE)差值≥1.00 D,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的SE范围为-0.75~-6.00 D。分为高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高眼)和低屈光度眼组(两眼中屈光度较低眼),均配戴角膜镜。观察双眼戴镜前以及戴镜后半年、1年、1.5年,2年的眼轴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双眼眼轴差值由戴镜前的(0.46±0.24)mm下降到戴镜2年后的(0.33±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8,P<0.001),高屈光度眼组戴镜2年后眼轴变化量[(0.38±0.21)mm]小于低屈光度眼组眼轴变化量[(0.51±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P<0.001)。结论:青少年长期配戴角膜镜可以减小近视性屈光参差双眼之间的眼轴差值,减少屈光参差量,可以更有效减缓近视屈光度较高眼的眼轴增长,配戴角膜镜是改善屈光参差的一种有效方式。

  • 标签: 近视 屈光参差 角膜塑形镜 眼轴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枪杆子里出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理。确保并加强军队官兵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政治认同,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军队意识形态工作亟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中,探索党对于军队意识形态的历史,则为研究、解决该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历史经验。

  • 标签: 党军关系 意识形态 政治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青少年近视防治方面角膜镜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24例(46眼)青少年近视病人佩戴角膜镜,分别检测未佩戴时、佩戴1d、1w时的视力与屈光度,并开展相关护理。结果相比未佩戴角膜镜时,24例(46眼)研究对象在佩戴1d、1w后的视力为显著上升表现,屈光度为显著减低表现(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眼病人进行角膜镜佩戴治疗,并结合相关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戴镜期间的裸眼视力,以及降低其屈光度,可见角膜镜与相关护理的开展对青少年近视有着积极的防治作用。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角膜塑形镜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长期配戴角膜镜治疗近视的疗效及角膜并发症影响意义。方法:研究样本采集时间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干预价值。方法:时段:2019.01~2020.01,选择本院接收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00只眼,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100只眼(角膜)和观察组100只眼(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对比治疗前后屈光度和视力、眼轴长度和瞳孔直径。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结论:实施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屈光度发展及延缓眼轴增长效果,相比单纯配戴角膜镜,更有效的控制近视进展。

  • 标签: 0.01%阿托品滴眼液 角膜塑形 近视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吸脂并脂肪充填联合腹臀部整形人体轮廓术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实施吸脂并脂肪充填联合腹臀部整形人体轮廓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肿、脂肪栓塞、血清肿、两侧不对称、感染、感觉迟钝、坏死、色素沉着、凹凸不平等并发症,手术切口瘢痕比较隐蔽;但实施环脐切口腹壁切脂缝合的患者在腹中线处具有较明显的切口瘢痕,这部分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便已明确告知,因此术后受术者均接受;注射隆乳丰臀的自体脂肪颗粒吸收和存活率处于稳定的状态,受术者对术后的外观均比较满意,无供区畸形,手感良好。对患者实施为期三年的随访发现,形体轮廓具有明显的综合改善效果,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采用多种手术联合的方式可提高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吸脂 脂肪充填 腹臀部整形 人体轮廓塑形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近视小儿采用角膜镜联合0.01%硫酸阿托品眼药水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40例近视小儿纳入此次研究(时间:2021.1-2022.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角膜镜)和研究组(角膜镜+0.01%硫酸阿托品眼药水)各20例,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CDVA及BCNVA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裸眼视力水平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近视小儿采用角膜镜和0.01%硫酸阿托品眼药水联合治疗的方式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水平,延缓患者的近视进展,不易发生反弹效应及调节麻痹的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采纳及推广。

  • 标签: 阿托品眼用凝胶 近视 小儿 角膜塑形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角膜镜验配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名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5.00%)高于参照组患者(42.5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角膜塑形镜 验配管理 应用价值